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3年上半年  三等奖 武科大 闫艺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3年上半年  三等奖 武科大 闫艺

字号:T|T
陈老师写的关于《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深深震撼我的心,对经典文章的拜读我们理应诚敬已对,这是对知识的致礼,在慢慢仔细的理解下,认真的结合生活实践去体悟前人的思想,摘抄下最精彩的内容时刻的查阅翻看,好的句子一定大声读出,去诵记,在一遍遍的诵读中,精彩的思想会慢慢浮现脑海,人的涵养会一点点提高,信仰因此而建立,你开始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把我们的信仰化成身体力行,这正是前人给我们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陈老师把自己读书方法写了下来,教会我们如何读,怎么读,读了怎么做。
 
中华义理总坛: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165
中国经典文化是中国五千年灿烂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经典文化教育可以让人明理,修身,养性,见益,笃学,律己,通过它我们可以陶冶情操,品味人生,感悟世情,体察社会。文心子说“胸怀丘壑,行文洒脱;胸怀兼爱,字字悲悯;大德行广,天下文章。”我认为这正是一个读书人需要做的,也是现代人面对社会的态度。我们只有立足本国优秀经典文化,深入挖掘经典的思想精华及其当代价值,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这个社会。
 
中华义理总坛: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168
一个国家民族的才是经典的,如果一个国家连他自己的经典教育都放弃了,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又能在哪里呢,他会成为无根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体系,盲目追求西方所谓的先进思想,最后只能是邯郸学步,人云亦云,如果真是这样这是民族的悲剧,国家的悲哀。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华的历史从没断过,思想一脉相承,那正是这些古老文化的魅力,今天但我们在次重读四书五经,古老的文化依然对今天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精神,这是华夏儿女的根,我们需要努力的学习他们,探索他们新的价值,努力的传播发扬。
 
 
 
 
仁坛:二仁的来源、222
仁是人善良的本性,它作为一种道德范畴,体现于友爱,帮助,同情,天地生养万物,人作为其一,我们就应以感恩的心回报整个世界,用仁爱对待一切,不仅孔子把其作为最高的行为标准,同样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更应以其为行为准则,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人民大众,人性思想的终极关怀。
 
仁坛:三仁与爱、608
每次但我看见仁这个字,我总会感叹古人的智慧,两个人才能成为仁,因为仁是爱,是世间的真善美,只有两个人在一起,对人一视同仁,仁至义尽,那么世间充满仁爱,才会美好,孔子用“仁”字来阐明自己的思想理念,体现的如此清晰,孔子希望众人诚心求“仁”正是指引我们青年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世为人,如何“已立立人,已达达人”,直到今天一直后世,孔子的思想仍然像灯塔指引我们。
 
义坛:二仁显为义、64
孔子在《论语·阳货》里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里意思是君子崇尚勇敢并没有错,但这个勇敢是必须以“义”作为前提的,不然就是以勇为乱,所以这里我们能看到“义”是一种内心的制约,一个人内心有所制约,才能在行为上减少过失。
 
义坛:五无义之害、73
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藡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其中“义之与比”就是用“义作为比照,作为法则。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强求,不无故反对,没有亲疏远近,一切按道义行事。义就是行事的原则标准。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绳,让我们对待亲人,朋友,对待天下任何事都不会执着,不会嗜癖因为他们是自然而然的德行本质,只需遵守。
 
礼坛:一礼的精神、450
礼的历史在中国渊远流长,从夏周起到孔子、荀子一步步走向完善,礼作为一种礼节制度,维护着社会的种种规范,从长幼,尊卑,贵贱等等多方面划定着人们的行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思想下,中国社会才能一步步安定有序的发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出现各种层出不穷的怪事轶闻,其实这都是因为礼的缺失,今天,我们更需要重拾礼的文化,待人以礼,把礼的文化用行动传递下去,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安乐。
 
礼坛:(原创)礼之于今
孔子认为礼不单单是礼仪,更是社会关系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能看到三代不同礼,即从夏商周开始每朝代的礼都因为自己的社会关系,权利义务有所损益,由此可见礼是与时俱进的,它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如果说旧式之礼宣传的是尊卑贵贱那么我们今日之礼又应该是什么呢,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丢掉了太多的优秀文化传统,他们被人遗忘,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变成教科书的材料,但是他们真的只是一本古书的文化思想么?今天人们的生活充斥着大量的人际关系问题,缺乏着友爱,礼仪,诚信,这正是丢掉了我们过去上千年的文化理念,信仰。一个缺失礼仪,没有文化信仰的社会,又怎么能健康和谐的前进。
我们应该加大礼仪教育投资,弘扬礼仪文化,从孩子抓起,恢复礼仪教育,在社会推广,宣传礼仪于生活,工作,家庭用处,只有不断的努力,那个天下大同安乐祥和的社会,才能不远。
 
智坛:一求实精神、173
求实是什么?是做事的态度,是学习的精神,墨子在几千年前就给予我们答案,去考察它的来源,本原,追其源头,探访实际,最后用之于实践。在这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现代人为了时间利益,追求速度,丢弃其求实的精神,往往只是随意的查询,在电脑进行拷贝,丢掉自己去了解真相的过程,最后常常得不到真正的答案,人云亦云,缺乏实践,导致事倍功半。
今天我们青年学子需要保持求实的精神,抛掉急躁的心情,踏踏实实做事,小小心心求证,努力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为社会做点实事。
 
信坛:二信的价值、559
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更是应该注重自身道德培育,提高自己道德境界,实现信守承诺,表里如一,身体力行的道德品质。
 
 
忠坛:三忠于人民、9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是国家的主人。几千年的中华历史是无数热血儿女铸就的,从小我们就听着精忠报国的故事长大,学习着黄继光,董存瑞的英勇故事,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华夏大地养育着我们,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必须做到的。忠就是要抛开自身私利私心,以最真诚的心,为国家着想,为人民着想。作为当代大学生就是要走群众路线,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孝坛:二孝敬父母、443
小时候听二十四孝的故事总感觉那如天方夜谭,长大后无意中再次看到二十四孝,童年的回忆如潮涌出,父母的背影逐渐弯曲,老去,但是他们的爱却从未变过,此时翻书,看古之孝子,方感其心意,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从《汉·韩婴·韩诗外传》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人一直在抒写着孝之重要,父母生养我们,给我们生命,培育我们长大,他们用自己的苍老换来我们的成长,同样我们也要回报这份养育之恩,去尊重他们,关心照顾他们。
 
廉坛:一贪欲之害、235
贪欲猛于虎,人一旦被贪婪支配,常会为一己之私一人之利,损公肥私,中饱私囊,并会在此一路渐行渐远,坠入深渊。贪欲危害了国家人民利益,威胁到人民健康安全,造成极大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实人都有贪欲,所以我们应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以优秀先进人物为榜样,把人民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毅坛:一立志坚定、188
小时候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有志之人立长志 无志之人常立志”。这句话人人都明白,但真做到者几人,而凡做到者无不成其大事。
人必须有志才不会虚度无为,浪费光阴,但当在现实的面前,面对风雨,有几人能真正保持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衷,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
如果说立志之初只是一个梦想理想,青年时代我们就需要确立起远大的志向,那么往后的坚守信仰,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精力投入其中并为之奋斗,才是志向开始之初,只有坚守自己的志向,持之以恒,才可能在最后实现自己的志向。
 
 
和坛:四、情景相生36
情景相生是中华的美学概论,它对意蕴的要求,远远高于西方。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诗学则是其集大成。王夫之真正从诗的艺术本体论,从诗学意象和意境的美学高度来论情景,而摈弃前人从诗的格律、句法、章句等角度来论诗歌创作情景问题的传统陋见,从而把情景论提升到中国古代美学和诗学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夫之深刻分析了情景相生的各种审美机制,使之成为一种系统完备的诗学理论,把情景论推向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最高峰,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诗学情景论的最终完成。
和坛:六道与艺、30
大道无形,但是正是有艺作为载体之一,我们可以抒发感情,去体会心中的道,又用其法去促使其艺精进,如光只是为娱而艺,只会离艺渐远,只有把自己的心给予山水心灵的自身修炼,去体悟无形之味,方可成其大道,也才可用艺去感染自己他人。这正是艺最能感染他人激荡人心的地方,而区别于匠气之流。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