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坛 三 仁与爱 579
想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有二层含义:
一是就人和物的关系而言,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孔子言“君子不器”,具有人格尊严的人,不能将自己混同于自然界的任何器物,人的价值高于物,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
二是就人和人的关系而言,应当互相尊重和互相亲爱。人与人间的普遍仁爱应以自然的情感为基础,既要自尊自重又要互尊、互爱、互信。墨子主张:“兼以易别”,否定爱有亲疏尊卑的差别。
二是就人和人的关系而言,应当互相尊重和互相亲爱。人与人间的普遍仁爱应以自然的情感为基础,既要自尊自重又要互尊、互爱、互信。墨子主张:“兼以易别”,否定爱有亲疏尊卑的差别。
2.义坛 十二 见利思义 133
一个关于见利思义的故事
甄彬梁朝人,在他困苦时,曾经以一束可以织布的苎做抵押,向长沙寺观当铺借钱。后来赎回苎时,发现束内,藏有五两金子,甄彬心想这些金子,不是我分内该得的,我不能无缘无故吞没,于是随即送还当铺。这件事在梁武帝做平民时,就已曾经听说,心中对甄彬的人格修养,非常赞赏。
到了梁武帝即位后,便任用甄彬,派他前往带郫郡,当地方县令。临走之前,同等官位五人,武帝一一告诫他们,为地方县令,应以廉洁慎重最为重要,愿卿等多多加勉。唯独对甄彬说:“卿往日有还金的高洁美德,所以寡人就不用再以这些话,相以嘱咐了。”从此甄彬的声望德行,更加彰显,传遍天下,留芳万世。
到了梁武帝即位后,便任用甄彬,派他前往带郫郡,当地方县令。临走之前,同等官位五人,武帝一一告诫他们,为地方县令,应以廉洁慎重最为重要,愿卿等多多加勉。唯独对甄彬说:“卿往日有还金的高洁美德,所以寡人就不用再以这些话,相以嘱咐了。”从此甄彬的声望德行,更加彰显,传遍天下,留芳万世。
3.礼坛 四 礼的规范 292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具备的是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4.智坛 一 求实精神 154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33年,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书。一次水力学考试,判卷老师给了他满分。试卷发下来后,钱学森自己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他把一个公式中的“N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老师扣分。最后,他的成绩由满分变成了96分。如今,这份考卷被作为历史资料保留下来,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代科学巨匠对待错误的求实精神和诚实品德。
过失和错误人人都会碰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像钱学森这样不隐过。有的人对待过失和错误,总是讳莫如深,千方百计粉饰辩解;有的人则总是强调客观因素,诿过于人;还有的认为过失和错误人皆有之,不以为然。如此种种态度和做法皆不可取,势必导致遇到同样问题时,还会使过错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古今中外,能做到闻过则改的,大都是襟怀坦荡、胸怀大志者。相反,那些不能正视问题、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则大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总盯着自己头上虚假的光环,缺乏自揭伤疤的勇气,害怕在揭短亮丑中贬低了自己,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和个人利益,于是百般掩饰,甚至恶意打压指出问题的人。但是历史和现实却反复印证,只有以大局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人,才能够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才能够成就大事业。
5.信坛 三 信与众德 144
诚实守信,众德之基
信为会意字, 一个“人”字, 加一个“言”字, 人言,就是人说的话,也就是说凡是人说出的话都要守信。
民无信不立,人若无信,则于社会无立足之地。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言既出,事必行。北宋大儒司马光称:“事无不可对人言”。
世出世法德行学问之成就,应从不妄语开始。诚实守信,众德之基。
诚信故事: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6.忠坛 五 忠于职守 187
我读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船长》后感动不已。这篇文章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逃生,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古今中外像船长那样忠于职守的人很多很多。
忠于职守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美德.医生要救死扶伤,教师要教书育人,军人要保卫国家,工人要优质高产,农民要种好田地,学生要学好功课……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人忠于职守,经济才能发展,祖国才会飞黄腾达!
7.孝坛 八 真诚孝亲 276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有多少人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卧冰求鲤的故事吗?王祥年少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继母对王祥非常不好,屡次挑拨他跟父亲的关系。年幼的王祥受尽了委屈,后母还对他百般的挑剔刁难。
一天,后母病了,想吃鱼,就命王祥去抓鱼。可是,江河都冻结了,哪里还有鱼呢?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王祥顶着严寒来到河边,他脱掉衣服,希望用体温化冰,得到鲤鱼。 据说就在这个时候,冰突然自己裂开,竟然有两条鲤鱼跃了出来,冻得浑身发抖的王祥如愿以偿。 是什么力量支撑王祥这样做呢?唯有一个“孝”字,也正是王祥的一颗孝心感动了后母。
8.廉坛 六 专注善念 35
常言道,做人要发善心,多做善事。这自然是好的,但从佛教来看,仍在世法之内。因为这善,是相对于恶而言,是有条件的,有企求的,而非究竟。若从出世法说来,究竟的善是超越善恶二元对立的,“不思善,不思恶”,是为菩萨行。
生活中,尽管许多人都在发善心,做善事,但时时刻刻心存善念者又有多少呢?发善心时才行善,不发善心时一点善念都没有,那行善的功利目的自然显露出来,虽然带功利的行善总比作恶好,却在菩提路上总得打点折扣,只是人天行,非究竟善,非菩萨行。
特别是在善恶交织的尘世里,对善恶的梳理往往是无结果的,因为各人的善恶标准因时因地而变,更甚者,大善反铸大恶者有之,大恶反成大善者有之。时节因缘,寻章无果,是非功过,众口不一。世事无常,若不能时刻心存善念,或自心对善恶都不能分辨,怎能成就真善?
心地中常存善念,时时提携,不思前,不想后,久而久之,善行自然流露。
9.毅坛 七 坚强不屈 154
翻开历史长河,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虽身处逆境却攀上了光辉的顶点!有多少人跨越困难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他们用事实证明:任何困难堡垒在顽强意志面前都会灰飞烟灭的。
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以顽强的毅力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生命之树常青”;台丽华虽遭到聋哑之痛,却在舞台上将“千手观音”演绎到了绝美境地;
霍金只有三只手指有知觉,但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成了当代的爱因斯坦;
贝多芬虽耳聋,却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用生命去聆听,创造了流传至今的第九交响乐,成为了天地间的英雄。
他们像一盏盏明灯,凭着坚强不屈,点亮一个个心灵,他们历经挫折与磨难,使命运之神屈服了,从弱者渐渐走向强者,成就了辉煌人生。
10.和坛 三 天人合一下 69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向和谐。人与人向和谐。人与自己内心向和谐。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与自己内心向和谐。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基础。就是修齐治平。当中修身又最重要。就是人与自己内心向和谐。
天人合一论是五千年中华灿烂文明的精华和核心,这一伟大思想理论扼要的概括出了人类与这个宇宙大环境和周边小环境息息相关,相互映像的关系。下面将以直观形象的事例对其论著加以佐证。
在我们这个生态体系中,地球的生命来源于海洋,水是生命存在的最根本前提,没有了水就不会有生命的存在,这是在地球这样的周边环境中必然要遵守的自然法则。在中医中则讲,人的气血循环开始于肾经,肾的五行同样属水。肾气充盈往往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在上面的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相对人而言,维持地球这样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所需要的最基础物质,竟然和维持一个人的生命所需求的物质是一样的!
在我们这个生态体系中,地球的生命来源于海洋,水是生命存在的最根本前提,没有了水就不会有生命的存在,这是在地球这样的周边环境中必然要遵守的自然法则。在中医中则讲,人的气血循环开始于肾经,肾的五行同样属水。肾气充盈往往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在上面的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相对人而言,维持地球这样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所需要的最基础物质,竟然和维持一个人的生命所需求的物质是一样的!
11,和坛 五 善美合一 101
自然科学---追求真(真相、真实、真理);社会科学---追求善(善良、善意、善行);人文科学---追求美(美好、美丽、美感)。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古人认为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对天地自然充满虔诚的敬畏和感恩,感恩的人懂得因果关系,心存善念,善待万物,以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上下与天地同流”。
古人认为世间一切瞬息万变,唯有天道永恒不变,天意是人应效法的根本人生之道。因此推原自然之奥妙,探究万物之成理,望宇宙之无穷,叹人生之短暂,唤醒生命本性,追求人生价值。孔子临川而发感叹:“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诗人以独具的“俯视往还,远近取与”的宇宙观照方法,培养了他们俯仰自得的博大胸怀:如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从登高望远中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升华境界、跳出事物本身的局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受环境层次的制约,才能高瞻远瞩。
诗人以独具的“俯视往还,远近取与”的宇宙观照方法,培养了他们俯仰自得的博大胸怀:如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从登高望远中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升华境界、跳出事物本身的局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受环境层次的制约,才能高瞻远瞩。
12 和坛 四 情景相生 31
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有何意味?”一首简短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下,犹能感荡人们的心灵,怕是和它善于写景,“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俘,远而不尽”。这就往往能做到象梅圣俞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
诚然,以情景二者而言,情为主,而景为从。因此,徒自描摹,为写景而写景,纵使声、光、色、态俱全,日月迭璧,山川焕绮,也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不足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13. 智坛 五 坚持真理 173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阅读《史记》更会让你受益匪浅。它不仅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更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是做秉笔直书的太史呢,还是做趋炎附势,明哲保身的大臣?历史是一面镜子,崔杼弑君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更多的是因为那三位耿直不屈的太史。他们敢说真话,不畏惧外界压力,以生命捍卫真理。而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之所以也被人们记住,不仅因为赵高颠倒黑白,,利用阴谋打击不服从自己的人,还有那些畏惧权势,趋炎附势,明哲保身的大臣的所作所为。这一正一反两个故事,使三位太史永垂青史。所以,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司马迁做到了,他撰写的《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为后世所颂扬。
14.义坛 三 义为行则 104
行:行动;义:公正。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
战国: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战国: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15. 廉坛 八 谦逊 145
“谦受益,满招损”,“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是流传千年的古训。古人还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并视之为美德。经验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谦逊低调,是人的一种本份,不刻意显示自己,这既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处事和人格魅力。谦逊可以使一个人从平凡走向辉煌,而狂妄则往往使一个人从巅峰滑向深渊。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但有些做人的真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就是谦逊。一个人要做到谦逊,既要开阔视野,胸怀大志,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又要常怀一颗平常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摆正个人与群体的位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对个人的名利、荣辱看得谈一些,超脱一些,像古人说的那样:“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得意时谈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增加新的动力,促使你的事业圆满成功,从而实现你的理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