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汉字溯源与经典解读

汉字溯源与经典解读

字号:T|T

汉字溯源与经典解读
张轶西 
青岛国学学会   青岛大学
摘要:本文试图从汉字的远古形体入手,结合传统的汉字文化和“形训”方法,将形象的趣味教学法引入经典的课堂教学中去,并以此为契机,探索经典教学革新之路。
关键词:汉字文化,形训,革新
传统的经典讲授方法只注重字词的简单落实和文章的笼统串讲,很少带入文化的气息,自然在经典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就缺乏文化的氛围。这种学习不是在古文化大背景下的兴趣式主动学习,而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被动接受。我们在讲授字词的时候告诉学生某词是什么意思,只是告知他们这样的结果,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这就要求从事经典教学的同人们必须具有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而不单单是灌输硬邦邦的词义和语法的教条。本文就试图从汉字的文化意义这个角度探讨一下经典字词意义的来龙去脉,希望能够在经典的形象及趣味教学方面抛砖引玉,并共同促进。
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把老师生硬的释义当作硬性规定牢牢记住,懒得去问个所以然,也似乎习以为常了。可以说是稀里糊涂学习经典。其实老师们认真地读一些有关古汉字文化的书籍,就会知晓古汉字的奥妙及其在经典教学中的深远意义。汉字文化主要是指在汉字初创阶段汉字的原始构形所反映出的先民心理、思维及由此形成的文化轨迹。其实,文言文是阅读的工具,掌握文言文目的是借助此工具了解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工具中的汉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我们无须舍近求远,立足于上古汉字,可解决许多问题,当然也包括对经典形象和趣味教学的促进。
   现在所普遍使用的字词讲解方式就是传统训诂实践中的义训,这种方式撇开了词的形体和读音,不考虑其形义或声义的关系,直接阐述其意义。义训固然重要,尤其在现代汉语里,因为现代汉语字形与意义、字音的关系已非常疏远和模糊。但是古代汉语则不然,经典中多数汉字字形与意义、字音与意义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和清晰的。不可以无视事实,一律采用义训的方式,这样不利于探讨汉字蕴涵的远古文化,不利于经典的形象教学。因此,除了不得已的义训外,必须借助于形训。只有形训才可以揭示汉字构形阶段的先民心理、思维和文化轨迹,也才可以循此文化轨迹探索古文化奥秘,从而促进经典的趣味教学。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具体阐释。
1.从“封”字的形训看“封建”的文化源流。大家很早就知道“封建”这个词,都很清楚它的意义,但若问其所以然,恐怕很少有人这样刨根问底,要想搞清来龙去脉,还需从“封”字说起。封字甲骨文象是右手拿树苗植于土中之形,故本义是种树。古代贵族在受国君册封命令后,在分给自己的疆土边界上种植树木以划清疆界,这就是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后来又进一步引申出“边疆”义,管理边疆的官吏则称为“封人”,如“颖考叔为颖谷封人。”(见《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来封建最初的意思就是这么直观、形象,后来的抽象引申义也不再难以理解了。
2. 从形训看古汉字的文化辨析功能。我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一系列意义非常接近的词,大家都知道这些词共同的意义,但却不易区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其实,汉字的产生既遵循视觉“拟形”,听觉“拟声”,又遵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人类的童年期,汉字的特性是实物写实性和形象性,以象物、象事和象意字居多。我们可以尝试还原汉字的原始形貌和特性,摆脱现代汉字符号的抽象和无理据,让初学者先知其所以然,再知其然。通过还原汉字原始构形,借助其暗示的上古文化心理,是完全可以从源头区别一些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的。比如,文言文中有这样一组字:美、好、懿、媚,乍一看,他们的意思差不多,都有着美丽、漂亮这一层意思,可是仔细细揣摩一下,你便会在甲骨文或金文里发现其中奥妙。美,甲骨文上部以羊角代“羊”。羊在远古曾经作为女性的象征,汉焦延寿《易林》八《坎•革》云:“车行亡羊,失其羝羊;少妇无失,独作空庐。”这是以公羊和母羊比喻男女配偶。由此我们可以揣测,羊在远古曾经作为女性的象征物。“美”是女子头戴饰物之形,从而产生“美丽”的意思,如《诗邶风静女》:匪女子为美,美人之贻。”又引申为才德或品质的美好,如《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也可指味道及声色之好,《韩非子•杨权》:“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好,从商代铭文看出是女抱幼子之形,“子”在左右均可,有子即有后代,能有后代的女子才称得上好女子,故“好”有“美好”义,如《诗•魏风•葛屦》:“要之襋之,好人服之。”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生殖崇拜的文化心态。女抱幼子,由母子和睦,引申出人与人关系的相善、和美,如《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懿,金文从“亞”(后妃所居之宫室),从“子、系  ”(“子”、“系”为“孙”,此形表示多子多孙),从“心”(有好的品德)。古代以后妃能生子为有德,如清咸丰之妃玉兰生大阿哥(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即被封为“懿贵妃”,所以后妃之德称“懿德”、“懿范”,后妃的命令称“懿旨”,后来引申为一切好品德之称。媚,女子之美莫如眼睛,所以金文“媚”的形体是在女子的头上加一个大目及眉,表示女子的秋波妩媚,故白居易《长恨歌》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媚”用的是本义。“媚”是以秋波传人,也有所谓暗送秋波,故而引申出“巴结”、“逢迎”之义,《书•冋命》:“无以巧言令色,便嬖侧媚。”《史记•佞幸传序》:“非独女以色媚,而仕宦亦有之。”由“美好”之义又引申为“爱戴”、“喜爱”。如《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
以上四字均有“美好”之义。“美”“好”“懿”均可指“美好德行”。“好”(女抱幼子)、“懿”(多子多孙)反映了远古人的审美观念,即以追求功利(生殖崇拜)为目的的功利性审美心态;而“美”(女子头戴饰物之形)和“媚”(女子大目及眉)则反映了远古人纯洁的不含任何功利成分的审美追求。另外,“美”由“容貌美丽”可引申指一切事物的美好,而“好”除具有“美”的义项外,还特指人与人关系的相善、和美,也即后来所谓“友好”,“懿”在造字之初专指后妃之好品德,后来才引申为一切好品德之称。“懿”只指品德的美好,而“媚”只指容貌的美丽。“媚”的“巴结”义也是其他三字所没有的。
3. 教学中文字画的文化演示。唐兰先生曾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可见汉字是由图画衍生而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的教学,可以充分运用象形字实物示意的特点,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结合电脑flash动画将汉字演义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或童话讲解字义。如教“女”字,可以运用观察实物——还原古体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演示)——衔接楷体字的教学步骤,先让学生观察实物“端坐女人”, 接着展示古体字“女”,最后出示楷体字“女”。在此过程中以故事的形式穿插讲述由此图形折射出的有关远古女性的文化:两腿跪坐,两手交搭于膝前,一幅端庄贤淑的静女图。由实物到图象,古体字到近体字的演变过程的演示,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字义,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形象性特征,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汉字是一个独特的表意体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种沉淀,需要层层发掘,代代相延的汉字就好比标识年代的层层土壤,汉字土壤里沉淀着远古的文化。人类的认知是从认识自身和自然开始的,原始人造字时以自身和自然作为参照和依托便是很好的证明。文化是个大概念,我们只能从冰山一角搜寻零碎的文化痕迹,远古汉字恰恰是痕迹斑斑。通过汉字的源头文化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汉字在造字之初的文化内涵和远古社会的价值取向。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并诠释同义词之间的共性及其细微差别,从而更准确更细致的学习和掌握经典,增强学生学习经典的趣味性,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2、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刘翔、陈抗、陈初生、董琨:《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