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2010年下半年三等奖  周丽丽

2010年下半年三等奖  周丽丽

字号:T|T
 
毅坛   六、正义之勇     27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0
  积分:310
  注册:2010-9-24
           
第 27 楼
 
 


 
提到正义之勇,不禁让我想起了方舟子,那个揭露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的斗士。他两袖清风,铁骨铮铮,对于丑恶现象的披露观点犀利,毫不留情。他不顾忌被披露者的权势地位,勇敢无畏的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他的披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他不满的人甚至威胁、袭击他。然而他坚持着他的正义事业,他把为民除害当作自己的责任,为此他无怨无悔,无所畏惧。这大概就是正义之勇吧,他出于对社会的责任。然而,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正义之勇时,只能叹道“很无奈,很同情”吗?我相信,一个人的正义之勇无法与整个社会的丑恶作斗争,但是,我期待他的正义之勇能唤起更多人的正义之心,涌现更多的正义之士。让我们整个社会充满浩然正气!
2010-12-19 14:10:08
 
       
 
 
 
 
 
 
 
 
 
 
 
 
 
 
 
 
 
 
 
 
 
 
毅坛   二  自尊自信  106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1
  积分:311
  注册:2010-9-24
           
第 106 楼
 
 


 
毅坛   自尊自信
我相信国家会践行那个诺言“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但是,在保障贫困生上学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一下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呢?
我们要求公开透明,于是将每一个贫困生的名字宣读、张贴公布,让他们站上讲台去讲述他们是多么的贫困,让他们与正常的孩子区别开来。这些做法无可厚非,但这无形之间给他们贴上了贫困生的标签,伤害了他们那颗脆弱的心。
总有这样的人,他们不爱说话,低着头走路,默默的埋头学习。他们不能自信的面对他人,因为他们是贫困生,他们的自尊心被那样的标签所伤。我们宣扬贫困并不可耻的同时是否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性关怀?保护他们那颗脆弱的心灵,那地微小的自尊,让他们自信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2010-12-19 14:15:34
 
       
 
 
 
 
 
 
 
 
 
 
 
 
 
 
 
 
 
 
毅坛   九 超越生死      28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28 楼
 
 
 
超越生死
能够那么坦然面对的也就只有庄子了。
“鼓盆而歌 ” 中 “生生死死,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运行”的坦然,是最好的诠释。
庄子的生死观是一种遵循自然,顺其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不同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是民族大义的正气;庄子的则更体现着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
2010-9-24 10:55:11
 
       
 
 
 
 
 
 
 
 
 
 
 
 
 
 
 
 
毅坛   五 自强不息      151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151 楼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座右铭,鞭策着我的成长。
从清华校园的石碑训诫,到公益广告的宣传;从大到为国家事业而奋斗的民族英雄,到小到为自己将来更好的生存的平凡百姓:都彰显着“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
可是要实践这样的信条是何等困难,也许这需要用一生去实践。也许,我不能成为像钱伟强一样的伟人,用一生为了祖国的需要,自强不息,以他卓越的专业成就,高尚的人格精神,标榜着他崇高的爱国情怀。但是,我愿意踏着他的足迹,去努力实践这一信条:自强不息。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不放弃向上的信念,不抛弃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惜,艰苦奋斗。
2010-10-27 16:39:56
 
       
 
 
 
 
 
 
 
 
 
 
 
 
 
 
 
 
 
 
 
毅坛   四 经受磨难  142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142 楼
 
 


 
我们是在呵护下成长的一代。我们经受的磨砺实在太少了。
在我生命的二十载岁月中,最大的磨练大概要算高考了。被称为“命运的转折点”的高考,以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成为多少考生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记得高考失利后,曾有过一段灰色的日子,觉得整个世界都坍塌了。然而,当我想起那句话时,我深深的感到愧疚。“我走在路上,因为没有鞋子穿而沮丧,直到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对比许多承受着巨大悲痛的人来说,我的这点磨难又算什么呢?多少人在人生的磨练中成长、坚强、走向成功。我却为了一次考试而放弃我的梦想,我的未来……于是我开始学着坚强。在之后的许许多多困难前,我努力以最积极乐观的心情去面对。
我明白了,正如那一次考试,许多人生的磨练,让我们沮丧,但不能把我们打倒,真正能打倒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磨练是人生道路上的阻碍,正确的面对它,也许它能成为不错的垫脚石而非绊脚石。因为我总要在磨练中成长。风雨过后,蓦然回首,我们会感谢一路走来的艰辛,应为它鞭策着我们,让我们了解生命的意义。
2010-12-12 14:39:54
 
       
 
 
 
 
 
 
 
 
 
 
 
 
 
 
和坛   六  道与义    21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21 楼
 
 


 
艺即是道,道即是艺。
琴棋书画,不仅是艺,亦是道。艺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德性,古有“修身养性”之说。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我们的心灵时常感到疲惫不堪。我们需要一片净土让心灵休憩,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当我感到浮躁不安时,绘画便是我心灵的那片净土,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几道深深浅浅的线条,勾勒的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意境。仿佛范仲淹的桃花源一般,那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道是艺的前提,我一直相信,无道,无德,无爱之人亦无所谓艺。要知道,每一段跌宕起伏的旋律背后,每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歌背后,每一幅色彩渲染下,都是一颗心。是心灵通过艺的方式,在与世界对话。无道的人,无论技艺多么精湛,他所表达出的艺,便是空洞而无灵魂的。艺,是道的外化,故我们应先成为有道之人,才能追逐艺的进步。
2010-12-12 13:53:47
 
       
 

 
 
 
 
 
 
 
 
 
 
 
和坛    七 文以载道    20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20 楼
 
 
 
“文以载道”看到这四个字使我感慨万千。当今社会人们似乎已经把这句文章立身之根本的箴言给忘却了......
到处充斥着毫无意义的快餐文化,人们用文章载的不是道,而是一些庸俗的东西,如色情、暴力、谣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却看到越来越少的有价值的文字。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还有多少呢?文章用以表情达意,连情感的付出都没有,何以为文?
我们呼唤传统文化,以洗涤我们身上尘世的庸俗,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章的影响力。鲁迅先生不就是凭借一支笔,给予我们醍醐灌顶的智慧吗?非常欣赏那句话“文以载道是境界更是责任”希望我们都能做到用心与责任去书写,真正发挥文的价值,载道言物。
2010-11-1 11:50:14
 
       
 
 
 
 
 
 
 
 
 
 
 
 
 
 
 
 
 
 
和坛   四  情景相生    21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2
  积分:312
  注册:2010-9-24
           
第 21 楼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是情景相生的一个完美诠释。
情融于景可使景更能触动人心,景融入情可使情更得以淋漓尽致。
我们对景的感触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情景相生从某种角度上是生活阅历与生活遭遇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便是对生活的最真切感受。
为什么我们望月而生故园之情?为什么闻折柳而思念故土?为什么登高赏菊而发先祖之幽思?这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我们拥有共同的感受是因为我们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那些文化是古之先贤将景与情完美的结合所创造的。情入景而成文化,触景生情而彰显文化的底蕴,情景相生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0-12-19 14:36:33
 
       
 

 
 
 
 
 
 
 
 
 
 
 
 
 
 
 
 
 
信坛    四  信的行为       207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4
  积分:314
  注册:2010-9-24
           
第 207 楼
 
 


 
古语有云“一诺千金”,然而现在,为了一己私利出尔反尔,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编造谎言来排挤竞争对手等不诚信的行为比比皆是。学术造假,学历造假,三鹿奶粉事件,日本汽车事件,蒙牛的恶意中伤这些都是丢失了诚信的行为。背离了诚信,必将受到惩罚。
缺失信的行为是一个人的失败,是一个社会的伤痛,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我们的社会有太多的谎言和虚假了,呼唤信的行为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可避免的一种行为了。
信的行为需要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心中怀着善与诚,真实的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为我们所做出的行为负责。构建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诚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的践行信的行为,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和谐社会下美好的生活。
2010-12-19 15:27:22
 
       
 

 
 
 
 
 
 
 
 
 
 
 
 
 
 
信坛     二  信的价值       318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318 楼
 
 


 
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因为他认识并成功的利用了信的价值,造就了历史的变革。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够真诚相待,以诚信作为沟通的桥梁,到处充斥着虚假、谎言、欺瞒,造成彼此无法信任,那就不存在所谓的合作、团结、共赢了。那么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的黑暗呢?信是照亮构建和谐社会前进道路的阳光,他能消除人们的猜疑、算计,拆除人们之间的隔阂,构建起人们之间的团结合作,促成一派和谐盛世之景。
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本心,不去背弃信的历年,充分发挥信的价值。
2010-12-19 15:29:07
 
       
 

 
 
 
 
 
 
 
 
 
 
 
 
 
 
 
 
孝坛    十一孝:主题题解    122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122 楼
 
 

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呼唤孝道。物质生活富足,带来了精神的缺失;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没有时间去驻足停留,哪怕是最基本的与父母共进晚餐,促膝长谈一番。多少人总说自己忙,忙得没有时间,但是地球离了谁都能转,所以不要以任何理由冷落你的父母,父母要的很简单,仅仅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因为在一起才是家。孝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加上为之实践。正如题解所说的“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试问,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挚爱,还能指望他去爱谁呢?所以,孝敬你的父母吧。
2010-10-30 8:24:13
 
       
 
 
 
 
 
 
 
 
 
 
 
 
 
 
 
 
 
 
 
 
 
 
 
 
 
孝坛   八     159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159 楼
 
 
 
“孝”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恪守的传统文化,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读《世说新语》,我曾经很不解王像的孝,认为那是一种愚孝。继母欲杀他而后快,他却为了她解衣卧冰求鲤,仅为满足继母的口舌之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后到外地求学,离开父母的身边,才渐渐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一种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我想,王祥的孝是对“父母之爱”最真诚的诠释,是处于对天下为人父母者的那种最原始的爱的崇敬与赞颂。
孝,应当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
 
 
 
 
 
 
 
 
 
 
 
 
 
 
 
 
 
 
 
 
 
 
 
礼坛   一 礼的精神    219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219 楼
 
 
 
礼与仁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仁爱、仁德,也就无所谓礼。
正如前文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契诃夫说:有教养的人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时不去看他。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会懂得讲礼。可见,礼的出发点是人格中的那些美好品质。
这大概是一个道理吧,因为尊重,因为心存仁爱、仁德,所以知礼,知礼并守礼。严格遵守各项道德规范,人人循规蹈矩。便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2010-11-1 10:41:53
 
       
 
 
 
 
 
 
 
 
 
 
 
 
 
 
 
 
 
 
 
 
 
礼坛    三 礼的价值    243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243 楼
 
 
 
在某些人眼中,礼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文化;在某些人眼里,礼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在某些人眼里,礼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克己规范。
《礼记 冠礼》写道:“凡人之所为人者,礼义也。”礼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它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正如学习资料所说,礼以养德,礼以立身,礼致和谐。
礼渗透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各个层面,他不仅仅表现于我们平日的待人接物,敬长爱幼,和谐共处......也是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
2010-11-1 11:07:23
 
       
 
 
 
 
 
 
 
 
 
 
 
 
 
 
 
 
智坛    九  知行合一      55
 
周丽丽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15
  积分:315
  注册:2010-9-24
           
第 55 楼
 
 


 
“知之真切笃行处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出即知。”
知识与义理是我们实践的前提,没有践行,知识与义理也只能成为空谈。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中庸》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非知之艰,行之为艰”我们不缺乏知,而缺少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获得许多信息,然而我们很少去验证那些信息的真实性,只是接受却不去思考。
我们缺乏“践行”的精神,一种实践、践行的力量。
2010-12-19 14:53:00
 
       
 
 
 
 
 
 
 
 
 
 
周丽丽   201005002067
统计与数学学院     统计10-1班
电话:15288219704
QQ:343155497
 
评语:
该帖子在基本上都能围绕经典中一个核心内容或一个中心观点加以展开,有论有叙,有事有情,有据有感。然而在总体格式上还存在不符合要求之处。同时,有些地方论述不足,还可以深入和展开。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