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
学院:文法学院研究生
专业:科学与技术哲学
姓名:黄鸿谞
学号:10107006
联系方式:
学院:文法学院研究生
专业:科学与技术哲学
姓名:黄鸿谞
学号:10107006
联系方式:
TEL: 18971075450
E-MAIL: hhx_7238@qq.com
中华义理坛 四 107
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就没有希望,没有凝聚力和创造力,更不会有创造力。而有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去续承发扬,则这个民族得不到自信心,更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先贤们智慧的结晶,它的思想内核与嘉言懿行直到今天也没有落伍,以《四叔》、《五经》为例,如能努力学习并且在生活中实践,我们将受益终生,社会也因此会更加安定和谐。
仁坛 五 240
“仁”是儒家思想中最高的道德标准,在一部《论语》中出现“仁”的地方就有二十多处,儒家的仁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方面,主要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追求最高道德,必要时可以牺牲一切。
儒家的这种“仁”正是现代社会所匮乏的。当今社会真的令人很害怕,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时把传统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美德忘了,特别是在医药方面,医生问诊首先问的不是病人的症状,而是病人的职业以及收入状况,护士依据红包的大小给予病人不同的对待,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内心中“仁”的缺失。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只有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取经,用“仁”来约束人们内心的恶,使之向善,人们才会安居乐业,社会才会稳定。
义坛 十 217
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最早提出了“义”的是《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其基本含义是指一种美德。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谱写着不同的义,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史可法阐释的民族大义;俞伯牙和钟子期昭示的知音之义;桃园三结义述说的兄弟之义。
然而时至今时,丰富的物质带给我们的是义的沦丧,君不见公汽上的小偷猖獗,市场上食品问题频出,舍生取义者少之,见利忘义者云集,道德沦丧至此,究其原因是因为监管不力,法律不健全。笔者以为我国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让正义得到发扬,丑恶得到压制。
礼坛 二 252
礼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是对社会行为规范及其价值的解释,属于伦理道德范畴,主要内容是对礼的道义释义或礼的理论总结等。我们为什么要讲礼呢,因为礼是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外在手段,是人际沟通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可以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心情更加舒畅。
一位女士今天穿了件新衣裳,遇到一个比较熟悉的朋友,朋友头一句话就是说“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或者“你今天好漂亮啊!”,其实呢,这个女士要长相没长相,要身材没身材,要气质没气质,平心而论,根本与漂亮无缘。那么你会觉得她的朋友在说谎吗?如果看见老师,有些同学可能会不分男女不论情形地打招呼“老师好!”,而该老师凑巧头晚刚熬了夜,正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这个问候有问题吗?也有同学看到老师把头偏向一侧,故作没看见,侧身而过,甚至昂首而过,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案是两个字——“讲礼”。我们生活在一个礼仪之邦,无时不刻不在践行礼的原则,虽然多数人在多数时候并不自知。
礼坛 三 325
《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礼仪,礼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它源于人内心的仁爱。内心中真对他人有同情有爱心,才会有表现于外的礼貌礼节礼仪和一切典章制度。不仅对他人如此,对一切故去的人和一切天地万物,人类同样要谦恭有礼。没有祖先,没有天地万物,何来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国文化敬天敬地敬祖先,婚礼中拜高堂拜夫妻,其意深长矣。
智坛 四 23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的国家和民族注定会被淘汰。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比的就是创新,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新世纪立足,才能得到世人的尊重。日本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战后,日本一无所有,但是5年后,他就比中国富有,他凭借的就是技术创新。反观我国,很多产品由于没有技术创新,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浪费了许多财力和物力,而且还污染了环境,得不偿失。因此倡导创新精神势在必行,否则就会被时代所遗弃!
信坛 二 351
信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同时也是人们迫切需要的。子曰:“人无信而不立”,指出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讲文明,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信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都需要信。人如无信,则与其禽兽何异!
忠坛 五 133
所谓忠于职守,笔者认为那是一种责任,是明白个人、家庭、社会还有国家对自己的期望并切实做到。《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这便是对忠最好阐释。在今天,只要我们在各自的职位上做好、做成自己本分的工作,不把自己的责任转嫁到他人在,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安定和谐,人们幸福感上升,就会重现道不拾移夜不闭户的景象。
孝坛 二 306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史记》:“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我们能健康成长吗?我们最需感恩的就是父母。我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一个连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指望他尊重别人吗? 尊重父母也就是在尊重自己!
孝坛 三 57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不表示子女应该继承父母的志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时代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也会产生不同,如果一个父亲的志愿时当一名画家,那么他的子女就一定要去当一名画家呢?那怕他在其他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不然是否意味着不孝?如果人人都继承父母的志向,父亲的父亲是画家,儿子的儿子也是画家,孙子的孙子又是画家,那么世界还有什么意义?
阳光包含七种色彩,世界也是异彩纷呈,如果人人一沉不变的继承父志,那么这个世界也就失去了颜色,变得毫无生机,人类又怎么能得到发展?我以为这种孝是愚孝,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他人而活的。
孝坛 一 28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如何尽孝道的问题上,人们往往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将来赚了很多钱才能对父母尽孝,我以为不然,所谓孝应该体现在平常的点点滴滴之中,例如,外出工作,我们应该每隔一段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平安,回到家里主动帮父母洗衣服、煮饭、打扫卫生,这样就是进了孝道,不要总是想着以后有钱了再尽孝道,岂不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坛 四 166
我认为孝的基本要求就是自尊自爱,自尊自爱不仅应该表现为善待自己的身体,如不得为了追求个性而在身上纹各种各样的图案,而且还应该表现为自立。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长大,不是让我们依赖他们,挥霍他们,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适应社会,能够在社会中独立的闯荡,独立的生活。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啃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父母,而且花消往往不菲,或许他们自己觉得花父母的钱是理所当然,但父母心中的痛苦你们知道吗,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人,孩子却一直不断奶,不仅不赡养父母,反而还加重父母的生活负担,让他们不能安心的颐养天年,这让父母情何以堪。所以,行孝就应该从自尊自爱开始。拒绝啃老,要勇敢的承担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要主动的减轻父母的负担,要让父母安心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廉坛 十 104
法国牧师兰塞姆的墓碑上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反省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自己直接经历和体验的,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地收获。
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我们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毅坛 一 125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清代彭端淑的《为学》告诉我们天下之事只要立志去做,并且持之以恒,便可取得成功,切不可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畏首畏尾。
我认为毅力是人的一种好品质,谁都想具有这种品质。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出了具备理想、信念、自信之外,还具备的就是毅力,如卧薪尝胆的勾践,破釜沉舟的项羽,以及忍辱负重的司马迁,顽强的毅力是他们成为巨人的一个必备重要条件。
要培养顽强地毅力,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勇往直前,面对困难绝不退缩,永不言弃,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和坛 三 99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亿万生灵之中的一种,无法主宰世界,只能适应自然。每当人们为征服自然而沾沾自喜时,自然界已经在悄无声息的报复我们。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自然环境已经被破坏殆尽,清澈的河水变黑,翠绿的山变秃,许多自然资源在不经意间已经消失了,古人提倡的“天时、地利、人和”完全被忽视。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只有遵循古人的教诲,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是人性回归自然。
评语:
该帖子在基本上都能围绕经典中一个核心内容或一个中心观点加以展开,有论有叙,有据有感,观点明确,语言流畅。但有些地方论述不足,还可以深入和展开,而有些错误则是不应该的,如把“四书”写成了“四叔”。
建议:三等奖
- 上一篇:2010年下半年三等奖 曹苏红
- 下一篇:2010年下半年三等奖 周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