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儒家文化 > 如何具体认识和学习孔学

如何具体认识和学习孔学

字号:T|T
如何具体认识和学习孔学
 
澳门孔子学会秘书  吴灵玉
 
大家都知道作为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反映我们生活常道的基本价值观的、日常伦理的、以及我们民本政治精神的是儒家。但如何具体认识、解剖,让其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具体落实到教育、实践、行动上,这个核心问题一直解决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讲弘扬传统文化,为什么老是弘扬不了的原因。
我也曾以为《四书五经辞典》(1998年版)可以帮助解释这个问题,但看里边的翻译如同嚼蜡一样平淡无味。而我看翻译者引用的孔子原文,则含义深刻,蕴意深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所以我立即找原文看,当时正好书城里有朱熹的《四书集注》(1190年版简体字),一看即通透,兴奋非常。如程子所说:“手舞之足蹈之。”朱熹每一个字都含义深远,蕴意深刻,且又十分贴切!本人就如朱熹所说:“神会而心得之。”也如朱熹所说:“……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人)物表里精粗无不到。”即看得清楚常人看不到的诸多事与人的本质,如唐朝的韩愈所说懂得:“识古今书之正伪,观于人之是非。”即已致知,即顿悟!甄别得出古今社会精英、高官、私人集团老板,即除科技界技能界外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带有明显的或多或少的君子素质,普通人之所以不成功的小人的偏倚性格特征,一分不打折扣地兑现其幸福指数和截然相反的贫贱状态。大家因为未致知,所以体会不到,所以说:“百姓日用而不知。”这是时刻存在我们身边的,如《中庸》所说:“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只要“致知”即可体会得到。
即体会得到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的东西,即孔子之“道”的体会,这个“道”就是韩愈所说的:“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北宋的理学开山祖师程子对这句话说:“韩子此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出,必有所见,若无所见,不知所传者何事。”这个“事”就如孟子说的一样:“观过海的人难于水,游览过圣人之域的人难于言。”如朱熹所说:“语不能显,默不能藏。”这个“道”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只能靠体悟其意蕴,而且必须在致知的前提下才能体会得到。如朱熹引洪氏曰:“人知出必由户,而不知行必由道,非道远人,人自远尔。”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就是说,每人的一言一行都在道中“必由道”,但要认识到这个“道”,则必须由孔子这个道入。孔子感叹地说,哪有不入道而能知的?孔子对此怪而叹之!
即致知!而王阳明并未致知,也即未游入孔子圣人之域,没有体会到孔子“一以贯之”的意境,他的“知行合一”仅仅是分析人的正常思维过程而已,他说:“格物即是‘格心之物’”。致知即“致良知”,从而导致格物致知完全失去作用!当今社会,大家一提“道德”仍然是人人都知道的是王阳明“致良知”的蕴意,丝毫没有成就本领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所指的智慧,以致于没有朱熹的“道学问”的可具体操作的实践性,学习孔学便无从下手。
“尊德性”即“致良知”在批判社会风气的腐化堕落等方面有其相当的价值与功效,所以《中庸》说:“尊德性而道学问”。但当今的王阳明的心学派只“尊德性”则常常陷入条条框框中而显得过于迂腐死板,显现不出孔子智慧的魅力。反而引来大家的嘲讽!今天的国学现状是,学儒学便无从入手,不知从何学起,大多处于空谈!如清朝所批判王阳明的“心学派”的空谈一模一样!所以名学者易中天会说出儒学就如知柏地黄丸、党参、枸橘一样,有病没病都可吃可不吃,常识化了。这种空洞无根的教化不够说服力,某些专家便引入佛学,即尊德性的理论依据,它的形式更多的是得力于佛学!即用佛学理论来解释为何要尊德性。全国学术界都知道儒、释、道一体,这个观念已通行于全社会和学术界,这完全违背了以儒学为主宰的国学。
《中庸》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必受命”。是社会精英的必备智慧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也是培养一般学者福、禄、寿、贵、名望,生活幸福指数提高,舒心安泰的必备学术。自然是办事看清事物本质、办事顺遂、万事顺心、吉祥如意的学术。《论语》是成功学的实实在在的具体体现。当代世界朱子权威陈荣捷在他所著的《朱学论集》里说:“近年中外学者,每谓中国文人,素来代表地主富豪阶级,理学为其路线。”“理学”说的就是程朱派!这对近代中国文人的总结,是很切实际的反映!符合社会的实际状况。这是必去贫贱的有福之人。即孔子之道是实现富贵、福禄寿、名望的必然手段,当今和历史上的社会精英、高官、集团老板等杰出的社会人士(除科技界技能界以外)都因或多或少的带有孔子之道的特点 因而 成功,在如今的社会里,只要带一点这方面的特质,就能一分不打折扣的兑现这方面的幸福指数。如朱熹所说,学一分,就受用一分,丝毫不差!
“五·四”倒孔,打倒孔家店,事实已证明了儒学确确实实已被历史抛弃了,既然能被抛弃,就证明了儒学确实存在严重问题!导致失传的主要原因是:程朱“理学”的纲领是“存天理,灭人欲”其表层含义是与王阳明心学“格心之物”“破心中贼”的思想是一致的;其次,是由于孔子之道难于言传的特点,即“格物致知”要在实事中求是的体悟特点,即教化的“支离”“烦琐”“无异于人”即孔子所说的“下学”上,学者感觉不到自己在学,理解不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层含义和具体表现形式,这种“私塾”性质明显的教化容易发生传偏和走岔,格物致知不了,也就是入孔子道入不了,入不了孔子门则认识不到孔子之道,从而失传而不自知,特别是明朝中叶一百五十年王阳明的心学派的无用化流行,更加剧了这种状况的严重性;再是,西方科学的引入的冲击。由于朱熹在科学与人事没有明显区分的那个时代,他的“格物致知”格的是万物,穷究理,便让学者引向“格科学”的方向。科学知识的思维方式即“智商”与包括“情商”范畴的孔学思维方式是两码事!当然,作为整个国家来说,放弃任何一方,都是极端的做法,这也是近几百年来,西方科学进步,国力增强,中国因科技落后挨打的原因。由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从书本中直接获得,也可以从老师、专家口中的解释里直接理解到,所以,学习方便,见效明显化,具有直接操作功能,不像孔学要靠学者自己体悟,老师、书本语言直接表达不出来,未入孔子门的人便体会不到,所以容易传偏走岔导致失传。儒家在历史上一再地破落,也证明了儒学的传教传承确实不容易!
现在全国西学教化已逾百年,全世界都追求自由,弘扬个性,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唯科技方面的实力论的世界观大行其道,信仰这一理论的西方国家,认可的是文明冲突、宗教对抗、利益争夺、国家竞争等等;而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从来都不是因为武力的强迫和挟持,虽然是由此为实现手段,但能统一维持下去的是因对共同道德和文明的认可和对和谐与发展的追求而形成的,这一观点在当下看来,仍然是加强我国多元一体国家的凝聚力的不二法门,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万邦协和的世界观。
任何知识的应用都要回归到人的本位,知识回不到人的本位,那个知识执行起来就一定会出问题而不顺利,那就是文化的根本,如果把文化的根本弄好,后面很多东西就很顺。所以孔子智慧是“本”,科学知识是“用”,即前人所说的“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中学指的就是以孔学为主导,包括“情商”范畴的智慧能力,西学是现在全世界推行的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名曰“智商”能力所指。近百年来,全中国以科学教育为基本国策,把孔学完全丢弃了。全社会以有知识有技术能力为明显的甚至是唯一的就业界定指标,全中国很自然的以在校学习成绩的分数取胜定人。据教育专家统计,从五几年始到今天的高考状元们的事业成功率还没有普通人那么高,从行业成功者来看,也是学校成绩排在十名以后的学生成为成功人士的为多。“游入圣人之域”即对“众(人)物表里精粗无不到”即已致知的人都可以观察到:科学基础知识培养的思维方式与孔学学习所培养的思维方式是两码事。除了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可以忽略孔学学习外,君子人才的培养一样也要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再结合孔学学习,也即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文也要,质也要,两方面相反的思维方式相融到最佳,才是君子思维。所以现在有的家长只让小孩念读经典书籍而不学习文化课,这又走岔了。而只学文化课,不学孔学,就如当今社会上、电视上的诸多大小事看不明白,如处黑夜。即朱熹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当今社会就“如长夜”,对家庭、单位、集团、国家、国内国际大小事看不明白而不自知!国家三十年的迅速崛起,成功人士的凸显也是孔教二千五百多年的文化积淀即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所致。从观察他们的所言所行即可窥知。但他们只知率性而已,看得清楚一些事的本质,但对更多的事还是蒙昧不知。只是在处理事情时在行动上高明些。
明代中期,王阳明所倡导的“致良知”之学,曾经“流传逾百五十年,其教大行”“门徒遍天下”致使“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明史·儒林传序》)然而,正如此书所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阳明心学空谈心性的弊病在其发展中是日益暴露,尤其王学末流之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谈空说玄,平日高谈‘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一旦国家有事,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黄宗羲语),造成虚无主义和清谈之风的泛滥。”明清时期的陆世仪说:“孔门无一语不教人就实处做。”儒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术和智慧。
现在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信息爆炸,国内大事小事如各群体的利益索求等等事务繁杂多变矛盾不断加剧尖锐化,小事大事缠绕一团,国际形势更是变幻莫测,这正是孔子大智慧解决国内国际诸多矛盾的地方!而当今的高校培养的并不是这一能力方向!这是孔子教育!孔学是让人可以从不显眼的小节处即端倪窥见未来大事件的前兆,是看清事物本质的学术。比如体育明星110米跨栏奥运冠军刘翔,从他获得奥运冠军那一刻的电视采访中,仅从他在电视画面上的那几句话语中就可看出他是一个“不及”类人,这类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话没分寸。这类人情绪波动大,镇定力弱,无法排遣心理压力。之所以在08年和012年奥运会比赛的当口,导致脚疾突发,这就不难看出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为什么平时没发?而在两次比赛的当口都如此,这说明了并不是偶然,这是这类人的性格有这方面的明显倾向。网球明星李娜,从获得法网冠军那一刻的电视采访中,仅从电视画面上她的那几句话中,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说话随便的人,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排解压力的能力弱,在关注度过高的比赛里,心理压力过大,一遇挫折即一落千丈,一泻千里,与具有君子素质的愈挫愈勇的顽强拼搏精神相差甚远,不是有一分争一分,完全放弃争取。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道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君子之道反映的是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我们的动静语默或“中”或“过”或“不及”,无时不在体现。所以,我们仅仅从电视采访中受访人那一刻的那几句话中就可以窥见端倪,从中可预见后面的结局走向。这仅仅是孔子智慧其中的少少知人识人点滴,可见一斑。
如江青是典型的“不及”人的性格,只要有人点拨她一下,她就不会走到哪,毛泽东都避开她这种事的发生!孔子智慧有一语点化成人之效,也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效!
而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的思维方式是在全面了解了“证据”的前提下,才总结归纳出事物的本质,这与孔学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如《论语》所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致远恐泥。”小道,指的是科学的思维结构:不对即错,由上一个结论推论出下一个结论,即孟子所说的:“事引事”思维。《领导科学》引用国外总结的经验说:“精通一门专业技术的‘硬专家’,通晓技术和业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从事领导工作是有利的,但是,他们往往熟悉物而不了解人,对本领域的技术或业务甚为精通,但不擅长运筹和谋划,缺乏全面的知识和才能,所以,这种领导虽然工作效率很高,但却十分艰苦,容易造成全局失误和被业务、任务牵着走的被动局面。”如电视媒体针对美国、日本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某些专家学者总是站在美国、日本的立场上分析他们的理由,即陷入被对方事情牵着走的被动局面。“泥”朱熹注:不通。即学者易犯“执一而不通”的毛病,这是此类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跟着对方的思路转,让他牵着鼻子走,而且通过媒体向全世界“公布”“宣传”!如对于美国对待中国和日本在世人公众面前公开的阴阳脸式的处理方式,如此截然不同都说“并不矛盾”,以理解对方的口气“肯定”对方的行为!而不是纠正对方的观点并结合提出应对观点,这种舆论效果是放纵对方所为。美国从自己利益出发,可以理解,但不能就此包容它不讲原则的肆欲妄为,这是纵容它让它在世人面前理所当然地去做!这样下去,我们的路将愈走愈阻滞!科学思维是由上一事推论出下一事,所以对矛盾会措手无策,而孔子思维则从众多繁杂矛盾的关系中看清本质,从高从远从大局从另一角度思维,是与前者不同方向的固有的脑力思维能力。“大局”不仅仅是指顾及全面、通盘考虑这层浅思维,而是指看清事物本质后,从高从远跳出原框框的另一格调的深远思维,与“不按常理出牌”类同
比如香港14个保钓人士被日本抓捕,美国政府发言人当即说不表态任何立场,当第二天日本宣布放回香港保钓人士时,美国又立即改口说:钓鱼岛属《美国安保条约》适用范围。出尔反尔,毫无原则性,怎么有利自己怎么说,不像中国君子处事原则性强,讲诚信,言必信,行必果。对待美国的霸道,我们可以用君子的“正理”驳斥美国的“小人”行为,这种君子的理有“天下归仁”的神效,是天下人都认同的理!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国民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心战”即国民党所说的“赤化”,把抓宣传得人心当作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中国科技强不过美国时,我们可以发挥全世界通行的网络时代和电视媒体的作用,用君子理论作为舆论工具发挥它最大的威力,让它成为最强大的武器,因为君子之道是获得人心又智慧高超,且极受人尊敬的领导群伦的王之道。我们在舆论上不能面对美国、日本、菲律宾的小人的肆欲妄为而蒙然张口,不知所措。有一些电视媒体在世人面前的议论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如此无威力、无震慑力的说辞,只会让对方更加的大胆,在世人面前更加的肆无忌惮的肆欲直行!君子的“天理”可起到争取世界人民的 人心 的作用。尤其对于引领世界文明价值观的美国,君子之道正是克制美国霸权霸之道的良药!遗憾的是中国今天对君子之道的认识都还不太清楚。“学者少而读之,老而不知一言为何用,不几于侮圣言者乎?”
据2012年《儒生》集刊出版座谈会所集全国名儒家们所言即可证明大家并不知孔子真相,他们仍然把孔子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术误以为是帝王文化,认为作为统治工具的儒学是同君主政体伴生的,如今随着君主政体的废除,自然孔学也已经寿终正寝。认为如今社会变迁了,科举制度没有了,家族制度没有了,乡绅制度没有了;认为儒学的教化有赖于乡绅和尊长,并说培养儒学的实践主体要构建以上所说的儒家式社会秩序;并且认为儒家的着眼点在乡村,所以现在一个城市化社会如何建立一个儒家式的现代化社会秩序,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说儒生们在新的社会如何把以前的社会结构下的儒学式能适应当今新形势即如今的儒生们要找到恰当位置,这样“儒学才能复兴!”这是明显不了解儒学真相,才会说出如此古板的照搬旧式社会模式的话来。其实,不管什么社会体制,什么社会形式,都不影响儒学的学习。特别是今天的城市化比古时的乡村更适应儒学的开展!乡村与乡村有距离相隔,而且农业社会比较单纯,没有如今社会复杂,人员交流密切程度远不如现代,所以对儒学的学习要求远没有如今迫切。如今的城市交通发达,如同有众多的邻居般,城市化的人员密切相处,和处理事情与人际关系的需要更为迫切和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性,对于儒学的学习比古时是更好的学习方式和并具更多的实践可行性!现在大陆的官员选拔制度也更符合儒家的能力指标,要当官和当好官更需要学习儒学,比科举制度的八股文选官更符合儒家思想。
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就是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也是神学家和帝王们、商业巨头束手无策的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严重碰撞和对立,中国及国际社会变成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让人有些看不懂,读不懂的万花筒,人们有太多的困惑和疑问,也有太多的“结论”和“答案”。比如,别人不禁要问,你中国到国际上想干什么,你想给世界带来什么,你自己想得到什么,你想给社会带来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现在社会上说不清楚,回答不了,许多重量级的政府官员也讲不清楚。而孔子智慧正是看清事物本质,解决繁杂事物矛盾的智慧,虽然不可能直接给予答案,但它不会让大家蒙昧不知!如古人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即不会像今天一样如“处长夜”而不自知。它给世界将带向难于言传的和谐美好。一是美好光明的前景,一是它具有化解繁杂尖锐矛盾的能力。一言以蔽之,这就是智慧!是大智慧!
当今社会,由于近百年的西学教化,全社会已经形成了西式固有化的思维认知。所以对待国学,存在一种拿来主义思维,即从书本、专家口中直接获得智慧答案的简单思维,即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人们关注的不是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仅仅是想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有用的直接的具体的技巧和方法。
孔子智慧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也是当官基础学,能从当今社会精英、高官、集团老板、(除科技技能界外)成功人士的身上看出其思维方式出奇地相一致的特点,与普通人的“过”或“不及”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就能体会到“中庸”的智慧魅力。学习的心很自然会常存而身无不修也。即已“致知”,成功与失败在瞬间转换,你必自检自省改过从中(善)。
朱熹说:“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远于人。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只有“致知”便可体会到我们的一言一行、动静语默都在“道”中,不是“中”就是“过”或“不及”。学习孔学就是针对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的“过”或“不及”进行纠偏,因为这种“过”或“不及”导致的办事结果就如社会上说的:一句话可使人上天堂,一句话也可以使人下地狱如此悬殊的巨大差距,如脚踏两面,一面是光明大道,一面是深渊!这种感觉就如孔子弟子曾子所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简单一点说,就是成功与失败在瞬间转换,即中与不中效果立现!所以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手探滚沸的汤。”学习时的紧迫感是非常迫切的,因为这种过错感觉后悔非常深刻,内讼极强。所以有《大学》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去恶(偏倚)换新的过程体现在时时刻刻。这只有“致知”的人才体会得到。所以在学习方面,孔学是操作性极强的学术。并不是如当今学术界所推行的人人都知道的“尊德性”“致良知”仅仅是观念的改变如此简单。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所以,由老师讲一遍,或由专家演讲几场并改变不了什么。若要胜己者辅之,则应该就 从孔子角度如切如磋、与聪慧的上司共同办事或在其指导下办事、向聪慧的朋友请教。等等。而这一切都要由已入孔子道即已致知的人带你入孔子门后方能有效。
如今,电视可演绎人们的生活过程,也有真实人物生活的自然录播,这些都是当今有利于儒学学习以及得于传承下去的最有利条件和可靠的保障。就是说,当今,学习儒学比古时在认识孔道和行动实践上,实行的可能性大多了。推广起来比古时更明显更见效更快更广。
当今儒学的学习多发生在小孩的读经上。如《大学》所说的那样,那是成人的学问,最迫切需要学习儒学的人是当官者和想要当官的人!开拓事业的老板,刚进入社会的知识青年。当然,所有的人都应该认识和学习,这是家庭、单位、集团、国家、和睦、兴旺发达的基本!但人的特长所限,学有专长,社会分工不同,这也是古今通理!
遗憾的是目前像我般已致知的人太少,如果仍然跟朱熹时代的方式一样传人,就像朱熹得力弟子黄幹所说的那句很深刻的话那样“道待人而后传。”即“致知”需要时间,多人致知后的宣传也是要“待人后传”,就是说真正在全国推广开来,还是朱熹死后的事。就是说,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期。今天虽然已有现代化手段,但也不是能一蹴而就如西学那样可以用书本直接表达,专家演讲几场可达成的。所以儒学的复兴需要有识之士的加盟和大力支持!
就是说孔学的“私塾”性质明显,但如今我所知道的仅仅只本人入道,这是当前对普及儒学极为不利的,所以,暂时,只能用现代手段与私塾相结合,即通过用录制光盘的方式,把私塾私教的过程录播下来。因我是顿悟,能知不能行,即知行不能合一,也即朱熹的“先知后行”“知易行难”,所以只在让学者引入孔子门方面可以做工作。学者们也只有入了孔子道后才能体会得到善恶、过与不及与中庸的差距,进德修身才有可能实行。当然,格物致知的过程也是进德的过程。
现代手段也是通过已入道的人,从孔子角度摘录与孔学相关的电视影视片段和摘取电视上的个性明显的真人真事的实况录播的电视录像片段,由入道人对每一片段加于提示、点醒、启发,结合学徒的亲身实践体会体悟,制成光盘,然后让不能跟已入道人亲炙的但又需迫切了解和认识孔道的人能根据光碟从孔子这个角度观察自己与世人并体悟,如此认识孔子之道并渐渐入孔子门的过程。为更多的人修身进德开启入德之门。进德即指增长智慧。
私塾方式是真正的孔学学者所少不了的,即与已入道者面对面的沟通或通过电子方式、电脑、电话、手机等等现代方式与已入道者沟通,以便随时校正学者在入门的过程中不走偏走岔,待学者“致知”效果明显后,学者便可自行修身反省进德。在入道入门这个过程中也包含了进德的过程。即明善进德成就本领的过程。致知后一定会反省自己修身一辈子的。这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
这只是初始意见,相信真正实行起来后,在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方法会越来越多的,因为现在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点滴看法。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