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师016年下半年一等奖董衍萍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师016年下半年一等奖董衍萍

字号:T|T

青岛大学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2015

姓名:董衍萍

学号:2015020014

联系方式:17806250801

仁坛、一、820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孔子曾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还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在这里,孔子强调了一个人要有仁爱之心才能进一步懂得礼仪,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那“仁”除了是“爱人”和“博爱”之外,是否还具有其它的内涵?我们来看孔子的学生有子的思想。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里的“弟”通“悌”,为孝悌之义,《尔雅 释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杨朝明在《论语诠解》中将这段话翻译为:有子说:“一个人在做人方面能够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却喜欢冒犯君上,这是十分罕见的;不喜欢冒犯君上却喜欢作乱,没有这种人。君子都致力于从根本上做起,根本牢固建立后,才能够产生仁人爱物、修身治国之道。孝敬父母,敬重兄长,应该是施行仁爱的根本所在吧。”(《论语诠解》第6页)在这里,有子继承孔子的“仁”的思想,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和基础,培养孝、悌情感就是成为仁人、君子的根本途径。这里的孝、悌也不仅仅是指子女对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的感情,而是指所有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要知道家庭的和睦才是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和谐安稳的基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着为国家效力的理想,但我们也要时刻记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毕竟,只有做到修身、齐家才能做到治国、平天下。

 

义坛、十二、198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孔子认为一切都要以道义作为比照衡量的标准,可见,孔子对“义”的重视。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时,孔子是这样回答的。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做到这些,所以孔子又对其进行了补充,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孔子不反对君子去追求利,但在追利的过程中时刻想着道义也是可以的。这就是所谓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吧。孔子的学生子贡可谓是富可敌国,他善于经商,但子贡在追利的过程中并未损害他人利益,是诚信经商的典范。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商家却做不到诚信经商,“三鹿毒奶粉”事件是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重要案例,三鹿商家最后的倒闭也说明如果见利舍义,最终也只能是损人不利己,所以我们该领悟见利思义的重要性。

 

礼坛、三、758

礼在中国古代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礼既是个体成员文化修养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征。

在古代社会,国家的管理方式是礼与法相结合,即为礼法社会。《汉书·陈宠传》:“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可见,中国古代的礼制与法制互为表里,国家的和谐稳定是靠二者共同节制得以实现的。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文化的危机就是政治的危机,所以,孔子一直在强调礼的重要性。礼对人的教化作用是刑罚所不可比拟的,礼可以使百姓的思想行为趋于合理化,国家可以得以更好地管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这个观点与孔子的礼教思想互为相通。

 

智坛、二、349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在这里,孔子尤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孔子一生都在推行仁学,注重以人为本,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论语·乡党》有这样一段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足以体现孔子的人文关怀,体现孔子对底层劳动者的关心的爱护。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要充分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努力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记得印度有一部电影名叫《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的主人公就把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我们羡慕他的能力,却没有领悟到,其实,如果我们能坚持实践,也能做到他所能够做到的。

 

信坛、一、493

“信”即言而有信、诚信、守信、互信之义。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守信,别人就会喜欢与之交往,就容易得到他的信赖,遇到一些机会,别人会因为你的诚信而推荐你,让你担当重任,这就是所谓的“信则人任”。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在这里,孔子用比喻的说法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到诚实守信,有信。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人相约,我们一定要守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这是一个人的素质表现。

 

忠坛、一、458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②之。”曾子曰:“唯。”子出,门 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即心无二心,意无二意;恕者,即了己了人,明始明终。忠与恕相辅相成。忠,是忠于国,忠于家,忠于己,忠于别人。忠于国,对国家没有二心,我们忠诚地捍卫我们国家的权利,忠于祖国的安全和发展。忠于家,为一个家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忠于己,坚持自己的道义,忠于自己的内心。即便自己已经尽心竭力,别人却依然觉得你做的不够好,你也不怨恨,不去争辩。忠于别人,做到诚实守信,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

忠是爱人的表现,它是孔子所倡导的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把塔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际中,运用到经济活动中,运用到与人相处中,会有很好的价值。

 

孝坛、七事亲以礼、100

“事亲以礼”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孝道内容,一是养亲、奉亲;一是尊亲、敬亲。

事亲就是子女应该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孝敬父母要竭尽心力。每个人对待孝都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里主要是子女内心对“孝”的概念。孔子还提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父母年老,生活起居也会变得愈加困难,这时候父母需要我们,我们却不能在父母身旁照料,就不算尽到孝道,最终会造成一些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不希望这样的无奈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接受的是高素质的教育,毕业后想要到社会有一番作为,这是无可厚非的。孔子不是在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在父母身边,而是如果想要离开家去继续自己的事业时,也需要告知父母我们的地点。另外,在生活上的尊亲、奉亲很容易做到,可是,它的更高的要求是在精神方面。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经济上的富足,拼命工作,回家照顾父母的时间太少,为了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只好往家里寄钱,让父母在物质生活上有所改善,可是,父母真正需要的是我们能够经常回家看看。

 

廉坛、十反省、227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就是儒家一直在强调的“慎独”思想,也是所谓的“反省”。反省之人大多有自律精神,,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反省自我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活是有惯性的,对于步入仕途之人来说,反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试想,如果当政者今天收了别人的红包,那么有了第一次,以后还会觉得收红包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这样下去,后果的严重性相必是可以想象到的。从积极入世的方面考虑,反省是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的品德;从消极方面来讲,它是控制人们犯错误的一个有效方法之一。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反省,那么终究会善始善终。

 

毅坛、七、231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刚”是指一个人的刚强和勇敢,而“毅”是指一个人的坚毅品格,有坚强持久的意志。人生总要面临很多的逆境和困难,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新困难的过程,面对困难,我们首先要拥有刚强的品格,无所畏惧。“刚”是面对困难的不怕艰难的精神,但一个人只有勇气还是不足够的,它需要强大的毅力作为支撑,只有勇往直前、愈挫愈勇精神,才能走向成功。如果没有毅力做支撑,再大的“刚”也不过是匹夫之勇。

备受全球瞩目的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成为此奖的获得者,屠呦呦的此次获奖,并非是侥幸,而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研究才得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坚持的重要性。

 

和坛、十、344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就是世人所称道的“孔颜之乐”,就是说即便身处困境却依然能够自得其乐,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两千多年前孔子与颜回快乐的幸福指数。

它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的匮乏与理想的高远。孔子是推崇“安贫乐道”的,孔子弟子三千,最宠爱颜回也并无道理,或许,孔子的“安贫乐道”,也只有颜回才能真正体会并且将其付诸于实践中,又或者说,在这一方面,孔子与颜回的追求可谓是不谋而合。

“孔颜之乐”是儒家追求的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境界,它体现了君子对物质名利的淡然,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外界或自身会有何变化和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延伸到成功或失败层面,它告诉我们,获得成功,我们要继续努力,不因暂时的成绩而骄傲自满;面对失败,我们应该不气馁,总结经验,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

唐朝的诗人李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结果落败,李贺因此深受打击而终日压抑自己,诗坛的花园中就此失去了娇艳的一枝。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凡事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要保持内心的强大,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礼坛、五、387

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古代中国经久不衰,这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代文献对“礼”的记载很久以前就存在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冠义》)“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礼记·曲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占主流地位,人必须要有礼仪才能称得上是文明之人。懂得礼仪,是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这足以看出孔子对礼的看重。礼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素养的重要表现。

“来而不往,非礼也。”自古以来,中国就重视礼节,发展到现在,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礼品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但任何事物都要有节制,孔子也说过“过犹不及”的道理。因此,在此劝告各位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一味为送礼而送礼,而是要注重精神之礼。

 

仁坛、十一、211

“仁”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恭,在现代,我们理解为恭敬。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引何胤的解释:“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恭是指在容貌态度、言语举止上表现的对他人的恭敬。

宽,是指宽恕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对待别人要宽容。孔子也说过“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所以行为方式也会不同,在面对分歧时,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好恶而去评判。

信,即诚信之义。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准则,只有做到诚信,别人才会有所相信,这样,才能被人赏识,被人举荐,试想,如果你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会选用诚信之人,还是会选择无信之人?

敏,即敏捷、勤快。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勤快做事,摒除懒惰。明代的文嘉写了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告诫我们不能把今日的事情推到明日再做,今日事今日毕。这也是对“敏”的一个有力诠解。

《说文解字》:“惠,与人也。”这里的与,是指给予别人好处。这里的惠,也分为物质上的恩惠和精神上的恩惠。惠人的同时能够让对方在未来的某一阶段给予你恩惠,可以实现互惠的双赢。

能够做到这五个方面,也就算很好地实行了为人处世。

 

廉坛、十一、126

子曰:“人之于过,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在其学习生涯或工作生涯中,难免会犯错误,做错事。可是,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知错就改。孔子是圣贤,却并不怕犯错误,“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我们看到孔子犯错,却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过错,不愧为谦谦君子。他还提出:“过而不改,是为过也。”有了过错,我们无需对其进行粉饰,而是要勇于承担过错。

海尔集团当初生产过一批不合格的冰箱,这个错误可以说是大错误了,但海尔集团并未因此而影响声誉,原因就是海尔集团勇于承担错误,并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可实行的方案,海尔召回了有问题的冰箱,并当众销毁,赢得了消费者的掌声和信赖。

由此可见,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重要的是你否真心悔改。

 

毅坛、一、26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孔子注重对其学生进行立志教育,告诫学生立志要坚定。

一个人的意志力靠自己内心的坚守,只要内心有足够的意志,那么,外界的所有都不会对其有所影响。《史记》可谓是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当初司马迁立志撰写《史记》,就是一个“匹夫不可夺其志”的典型。司马迁一生忍辱负重,最后用18年的时间写出了号称天下第一史的《史记》,过程之艰难,恐怕无人能够想象得到。但司马迁的确做到了,这就是靠其强大的意志力,不为外界所能动摇的意志力。

有的人有雄心壮志,却经不起生活中的诱惑,这就是没有意志力的表现,最后只能会是一事无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坚守自己曾经的选择,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廉坛、四、211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御孙说过:“俭,德之共也。”宋儒汪信民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生活简朴,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高尚品质,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如果一个人迷恋于吃喝玩乐,会消磨意志,容易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近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监“酒局”“牌局”、叫停奢华晚会......一股崇俭戒奢的行廉之风开始兴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说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却很少,贫困人口还有1.28亿,这一国情不允许我们奢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

俭朴,不仅是一种风尚,更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真正的智者懂得宁简不奢的道理,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坚持朴素的生活作风。

 

 

 

评价意见:从行文可以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学习。说理深刻全面,且结合现实,很有意义。望继续深入对相关问题的学习与思考。

建议:一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