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传统美德教育和生态体验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传统美德教育和生态体验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字号:T|T
德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不能把德育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出来。德育的土壤、养料在于生活,德育应该从书本走向生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进入德育。为此,学校道德教育要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生态体验是把外求与内求有机结合的内外交融的道德教育形态,它在保留生态德育和环境教育之内核的基础上,在内外交融的形态下由体验者进行内外全息感悟,恢复了道德的自觉性和共生性。生态体验包含有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是体验者在自然之境中的生态体验,它侧重于对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领悟。类生态体验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概括来说就是“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内生态体验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和领悟,如何把领悟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完善自我,是三重生态体验的最高境界。  
教育应该让人们学会平常的生活:内心感受要真诚,对方期许要沟通,社会规范要遵守。传统教育的根本是要教人化性、立命、明道、行道,也就是怎样做人。有成人才有成事,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韩愈《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授做人之道。见闻觉知的知识传授是次要的,所谓“有余力则学文”,没有余力宁可不授业,也要先传道。学生不化性,老师不会放你出山,你硬要走老师就将你除名。这不是老师存心与你过不去,而是真心要对你负责任。  
儒家认为“礼”是衡量一个人修养好坏的唯一标准。“人藏于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心中,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记·礼运》)一个人修养的好坏、内心的善恶,都只能以“礼”来衡量,除了“礼”,还能用什么呢?《礼记》中还指出 夏禹等六 君子,“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常,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礼记·礼运》)这是说夏禹等六位 国 君无不谨慎地以礼行事,按照礼来彰明大义,考察诚信,明察过失,提倡仁爱,讲求辞让,向人们显示做人的常道。这样的传统教育方法,恰恰也是生态体验的后两重境界所能够借鉴的良好途径。  
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一直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我们认为:(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儒家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在实践方法上,我们做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尽量的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再以理论和精神上的高度来使他们真正明白德育的“化用”。  
(一)实现教师德育理念转变,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体验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需要教育者在活动开展前进行更加精心的思考与设计;它需要教育者必须具备教育、心理学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具备生活的智慧,也必须具备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设计出依据学生实际与社会实际的多样性的体验活动,也才能在活动中时刻注意改变设计,或者增加活动内容,以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形成。因此,体验教育的提出是对教师能力的一项挑战,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我们侧重于对班主任和学校中层以上管理队伍的培训,因为他们是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和学校影响最大的人。  
1、教育叙事研究法培训与交流  
教育叙事是一种教育生活体验的“传记”,是对教育生活的描写。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讲故事。故事就是生话,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经历着故事,在故事中成长;我们讲着自己的生活,听着别人的故事;我们读着故事,与别人交流;在故事中我们相识与理解,在故事中我们沉思、成长。  
在学习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校所有 班主任 老师结合个人的教育生活体验,将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亲历亲为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写了出来。学校多次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使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许多典型的教育叙事交流,全体班主任分享了彼此在德育工作中的小故事。而这种“类生态”的体验,促使大家的“内生态”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2、拓展训练体验  
 2006年5月20日 、21日,我校全体班主任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参加了“天行”拓展训练营的活动。拓展训练对人的体能要求并不高,更多的则是对心理的挑战。因此有人形象地称它为“小游戏、大道理”。更确切的说拓展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起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作用。我们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取表格、唱队歌、分级击掌、巧放钉子、高空断桥、八字桥、信任背摔、过电网、渡河、绝壁求生等,每一项活动后都在培训师的引领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小组分享。闭营仪式上,我们相拥而泣,许许多多的感动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觉得坚强有力。  
这次拓展训练,老师们体验很多。有老师撰文写到:“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这对于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任何时候都不要吝啬你的掌声和你的赞扬,尤其是领导对于他的下属,老师对于他的学生;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从失败中我们也得到教训和启示:在工作中,各部门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我们需要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  
3、体验式教育亲验活动  
在 刘惊铎 教授的精心指导和设计下,2007年3月24、25日,我校组织了体验式教育亲验活动。参加亲验活动的老师体验了滚雪球、成长三步曲、无家可归、解开千千结、同舟共济、突围闯关、偶数游戏、行动力自我评估、教师的一天、名字的故事、心灵之旅(盲行)、优点轰炸、搭高塔、避难所的选择、生命线等一系列亲验活动。在开放、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大家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滚雪球、无家可归、优点轰炸等热身活动,让老师们感悟到了体验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创设一个良好的“类生态”环境,使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被他人关注、赞赏的愉悦,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内生态”。  
在“避难所的选择”活动中,老师们通过自己的选择,与心灵对话,澄清了自己的价值观。体会到当面临生活的改变时,在不得不放弃的时候,要坦然面对。同时,尽可能的使我们的选择与我们的价值观相吻合,维持我们“内生态”的和谐。  
在大型亲验活动“心灵之旅”结束后, 许多 老师踊跃地将自己的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位老师谈到:“在现实生活中‘搀扶者’和‘被搀扶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宽容理解、沟通方法、鼓励安慰等是能否顺利完成这一段未知的充满障碍的旅程的关键,我们不由得想起了生活中与我们相互扶持的亲人、朋友,尤其联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生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还不足,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讲还是未知数,需要他们去摸索。他们就像双眼被蒙上的‘盲人’一样,在探索未来的过程中需要有人给他们引路,更需要有人去关心爱护他们,这个人就是我们教师。引领他们走过人生最初的这段路,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搀扶’,更多的是适度放手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  
老师们说,体验活动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改变我们看问题的方法,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理解,让我们更加欣赏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理解社会。这次亲验活动,也让我们意识到传统德育工作空洞的说教是多么的乏力,应该为我们的学生创设体验真、善、美的教育情境,注重在体验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建立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实现了德育理念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向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性关怀的体验式德育理念的转变。  
4、“生态体验:走向魅力德育”培训活动  
 2007年8月27日 、28日,专家针对我校德育工作的校本问题,量身定制,规划、设计了体验活动方案,精心组织了主题为“生态体验:走向魅力德育”的培训活动。在刘惊铎教授、姚亚萍教授的引导下,我校参加培训的95名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全息沉浸、感受心灵的震撼。  
“让我们荣辱与共”的体验活动充分展示了十个小组的风采以及大家对未来的希望。“多彩光谱”活动,大家认识到,有益有效的德育和教学,在于发现和激发人。“遵从指令”活动,我们体验到要宽容,要学会融通,要理解学生。“撕纸”活动让我们领悟到应该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并在多样性的分享中开启智慧、丰满自己的人格。“盒子里有什么?”让大家体验到:好奇心具有方向性、动力性和双重价值。道德和科学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在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支持中完成。大型亲验活动“红与黑”,使我们体验到获得游戏上的胜利是快乐的,超越自我的境界是愉悦的,生成生态道德,互惠共生、双赢是美丽的。“插手指”活动撬动了生命的惯性系统,引发身心新感觉。“不要想老虎”的亲验活动,告诫我们要关注“不要紧张”的负效应,要强调正确的,不要强调错误的,德育和教学的艺术,在于诱发体验者和导引者的正向体验,防止负向体验。“爱与责任”的亲验活动,让我们领悟到爱是一种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有些责任你是无法替人分担的。“我对孩子常说的话”、“身边的教育”两项体验活动,帮助我们分析学校教育的艺术,要倾听、理解、发问、讨论出主意、对话、共同活动(做事并分析),要注意就事论事,防止无限放大,上纲上线。大型亲验活动“人与人”帮助我们体验亲情温馨人生。  
这些亲验活动,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诱发了生命感动,激发了生命动力,优化了生命样态,非常有益于大家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和积累学生的体验,培养生活智慧,诱发生命感动  
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学生的成熟就是他们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外因必须依靠内因起作用,在德育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体验、自己来悟出道理。  
1、国旗下讲话  
每周一清晨,庄严的升旗仪式之后,我校师生要在操场举行“国旗下讲话”活动。讲话稿由值周班级准备,该班学生代表宣读。讲话撷取校园文化生活中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进行,力求健康、积极、向上,有激励和鼓舞作用。国旗下讲话,人人都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因此,这项活动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和提升。  
2、学生社团活动  
目前我校的学生社团有:话剧团、国学社、管乐队、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初高中男女篮球队、高中男女排球队、初高中男子足球队、田径队、航模队等。社团每周活动一次,每学期汇报表演一次。新学年社团纳新时,学生报名都很踊跃。社团活动获得家长和师生好评,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社会影响,推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学校的国学社、文学社、校刊校报、话剧团、校园网上的文学园地,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和开展活动的。每一批国学社新社员的接纳,学生 和指导 老师共同研究,一块挑选;每一次的国学讲座,都要留出相当的时间来让学生提问、讨论、互动。我们邀请了著名的专家学者黄永年、霍松林、贾平凹、陈忠实、余秋雨、李震、朱鸿、红柯为学生作指导报告,还聘请这些人担任国学社、校刊的顾问。这些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每次讲座,座无虚席,老师和学生同堂听讲,专家和听众真诚互动,场面十分感人。  
我校有一个校刊编辑部,参加的学生有一百多人,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负责学校的校刊、校报,至今已出了十多期。校刊、校报的出版,从组稿到编辑校对全都是学生自己做的,指导老师只是在思想倾向和最后的文字上把关。我们的校刊《星座》在陕西乃至全国都小有影响,曾被全国中学校刊联合会、西安市教研室评为最优秀的学生期刊。  
我校国学社成员、校刊编辑部成员冯霁、曹兰若冰、孙梦荷等在2006、2007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和《美文》全球华人作文大赛上获得骄人的成就;在2006年10月雁塔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高中男子篮球代表队获第一名,初中田径代表队获总分第一名;2006年11月,我校陈龙同学入选国家中学生希望足球队。这些都离不开社团活动的有力支持。  
3、汉语风采大赛  
每年三月、四月,举办我校独具特色的“汉语风采大赛”。大赛分演讲,古诗文诵读,广告创意,心有灵犀,小品剧表演5个环节(每届都会有所创新,例如今年的第三届大赛在高中组就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增加了即兴演讲环节),包括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四组。以班为单位参赛,奖励各年级总分前三名并颁发各环节单项奖。大赛的目的在于激发同学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挖掘潜能,展现个人汉语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体现汉语博大精深的内涵。大赛按如下流程进行:校学生会 干部与 老师讨论后制定和修订大赛章程→学生会发通知→班级策划→确定每个环节的创意和文字资料、背景音乐等→确定演员(班级内部招募、竞选)→排练(寻找排练场地、制作表演道具、安排排练时间等)→学生会干部筛选各年级主持人→比赛现场(协调灯光音响、组织同学助威等)→比赛后的反思、分享。学生们承担了许多以往由老师做的工作,角色转变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还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学习汉语和语文课的兴趣大大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在准备与参赛的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和创作的乐趣。风采大赛成为校园生活的一大亮点,真正成为展现学生风采的舞台。即使在比赛结束后,同学们也久久沉浸在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中。  
参加古诗文诵读的同学感慨道:“有些已过去的事,就像一缕轻烟,轻轻飘过不留任何痕迹;但有些事,却可以让人永远记住,就像刚刚过去的汉语风采大赛。 ……这是一次比赛,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的确,有输有赢,才是人生!”  
在“心有灵犀”这个环节中配合默契的获奖同学说:“生活总是充满了巧合。一次活动,就是一个巧合。在巧合中,我们这两条曾经并肩而行的平行线也有了交汇,我们彼此接触到了另一种骄傲,找到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骄傲中‘心有灵犀’的部分。这就是我们,和我们相映的骄傲。”  
高2008届2班同学自己创作的《荒城星火》反映的是农民工的辛苦和善良,他们的深刻创意和精湛表演感动了所有的评委和观众,获得总决赛小品剧第一名。其主要创作者和主演田延同学在体会中写到:“自由、平等、博爱,这应当是人类终生的信仰,是人类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家园的法则。在当代中国,农民工已成了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为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很不如意,更令他们伤心的是,城市人始终对他们怀有一种偏见。所以,他们受到的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困窘,还有精神生活的痛苦。我常想,沉浸在幸福的迷雾中,便会遮蔽看待苦难的双眼。城市人也许真的幸福了,正因为幸福才体味不出农民工的辛酸,甚至认为他们低下、卑微。其实并不是这样,农民工是穷,但他们靠双手,靠勤劳吃饭,岂不是很伟大吗?他们的笑脸是那样的朴实、真诚,他们干活的身影又是那样的沉稳矫健。春去秋来,他们的腰腿在这繁重的劳动中逐渐衰老,但一座座的高楼却拔地而起,高楼的背后,是一大群无名的农民工朋友们。也许他们真的很渺小,如城市中的一点星火,但当无数个渺小的星火聚集起来时,整个城市因他们而发出光彩,而他,也就由渺小,也就由渺小变成了伟大……”。  
同学们积极地参加,努力的创新,认真地反思,写出了许多真实而生动的感受。老师们也深深感到,孩子们呈现了太多的惊喜。就连一些平时毫不引人注目的同学,在台上也展现了夺目的光彩。  
此项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和各界关注,新课程艺术组专 家滕守尧 教授还曾亲临第一届决赛现场观看并予以高度评价,第二届汉语风采大赛还被陕西电视台报道。现在,被同学们亲切的称为“汉风”的“汉语风采大赛”已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成长得真快!  
4、经典诵读  
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除了在原有课程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等之外,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式。  
我们把经典诵读和平时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做,利用课前三分钟来抄写、背诵、解释和感悟。分初高中选读古诗文,让同学们关注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经典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  
经典诵读的意义不单单在于锻炼青少年的记忆力,增强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反复诵读夯实文化修养基础,让融会古圣贤智慧精华的经典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冶性情,健全人格。诵读的内容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蒙学著作和《四书》《诗经》等儒家经典,《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著作,唐诗宋词和《楚辞》《文选》《古文观止》中的诗文名篇,前四史和《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中的有关篇章,都作为诵读的内容。  
5、英语风采大赛  
每年十一月、十二月,举办“英语风采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比赛。大赛以班为单位,分个人演讲、趣味猜词、广告创意、英文歌曲演唱、电影配音五个环节(每届的环节会根据学生的要求作调整)。高2006届钟晨潇同学在学校大赛中脱颖而出,再经过层层选拔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6、其他方面的体验  
2007年9月,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批准我校加入“中华美德教育行动”的课题研究。经过我校课题组的积极准备、精心组织,形成了以成熟经验和新课题研究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模式,在“中华美德教育行动”课题专家的指导下,进入了实质性的课题活动阶段。本学期我们将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声势浩大的庆祝第二届“中华母亲节”系列活动和其他传承传统文化美德的各项活动。  
我校每年九月份组织高一年级外出到国防教育基地进行八天的国防教育和军训活动,并在军训期间组织大合唱比赛,让城市的孩子体验到了集体生活和部队生活。  
每年举办一届田径运动会,在九十五周年校庆暨第五十届田径运动会上,全校各班分别自主设计独具特色的入场式,在通过主席台时进行3分钟的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  
每学期分年级组织男女生混合篮球联赛、男子足球联赛、趣味跳绳比赛、乒乓球赛等活动,2007年庆祝“六一”时,还组织了《阳光伙伴》28人29足绑腿跑活动。这些体验活动,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运动天赋,培养了合作精神、拼搏精神。  
举办校园歌手大赛,体验当明星的感觉。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时,千人合唱我校原国文教员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上,全校师生合唱《七律 ·长征》。  
实行班级轮流值周制度,负责早操、眼保健操及卫生检查等工作,加强自我管理。在德育过程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体会,自己来教育自己。  
近二十年来,人们都十分关注基础教育战线素质教育的推进情况,我们希望以不断改善的德育来使素质教育有更为切实的保障,引领素质教育的方向。同时,中学的德育又存在着它自己需要研究的许多特殊的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中的新的情况和一些特殊的规律和问题,因此,我校把学校德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推进作为研究主题,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理论结合起来的做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大力支持,在已经实施的各种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相信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收获。  
我们希望全校师生能在生态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审美;构建和谐校园、活力校园、人文校园,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  
   
   
陕西师大附中   
                                  2008年2月20日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