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贴内容以随想或随笔为形式,或论理而叙事来展开中华十大义理的讨论,发言表达较为清楚,情感真实。但论理时不够深入,而叙事时主题不够明显,对十大义理的学习似乎工夫不够。
建议:三等奖
云南农业大学(一)
学院:园林园艺学院
专业:生物 2008级
姓名:施瑞蓉
学号:20080076
联系方式:无
仁:[经典学习]十一: 主题题解7
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我来自农村,很多农民是淳朴的,但也存在好多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许多人坐公交车时拼了命去挤,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我去年圣诞节时去卖飞雪,收到一百元假钞,找给他几十元真币,他手里拿着一打一百元的假钞,难说还会有像我一样涉世不深的人上当受骗,他的行为很不道德。
义: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19
农大杨继斌为同学抢回电脑,与逮徒英勇搏斗,最终牺牲了生命,虽然结果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他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信:[经典学习]四、信的行为——转帖11
一个人接受自己的现实,真诚面对自己,这是信誉的起点。真正的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诚信表现在生活的各各方面,我们的生活因为有诚信而井然有序,因为有诚信而蒸蒸日上。人与人之间因为诚信而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和谐。只有守住诚信,才有未来。让我们保有内心的诚意,从当下的生活出发,接受现实,朴素面对,并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守住信誉,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礼坛 →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18
“礼”最早是作为一套文明的规则出现的,相对于野蛮,它是人类进步的伟大标志,后来,它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系。随着礼制存在基础的消亡,很多礼的具体仪则和它的一部分功能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除了可以维系民族认同感和增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礼的观念规范,其余不符合当代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当代社会自能将其排除。
如果将能否进入当代生活的礼的观念规范从功能上进行区分,那么将被排斥的是“序尊卑之制”的一面,可被当代生活接受的则是“崇敬让之节”的一面。而基础,则不再是“序尊卑之制”了。
智坛 → [经典学习]六、学习目的 8
我天生愚笨,读书理解能力很差,别人只要一看就懂得东西,有时我却要反复思考后才能勉强明白,我也在想,难道我会被被人的高速学习淘汰掉,不过我也不会因此自卑,这应该是我性格比较孤僻所致的。
当然,话说多了,重要的是学习,学习好的知识,不但是书本上的,同时也要学习为人之道,处世之道,通晓自然之理,人类社会之理。毕竟学习只是一种方法,学习的目的了了解世界了解人,并且推动其良性运行发展。
忠坛 → [经典学习]六、互尽忠诚 7
朋友这样的人只有与他有相同经历的人,才最有可能和他成为好朋友!
因为只有与和他有相同经历的人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不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好朋友。。。
最重要的是要真心为了彼此的人才会是朋友!!!
如果是值得珍惜的友情,,请努力把握,,,
如果不是真诚的,请放弃,,,
因为只有与和他有相同经历的人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不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好朋友。。。
最重要的是要真心为了彼此的人才会是朋友!!!
如果是值得珍惜的友情,,请努力把握,,,
如果不是真诚的,请放弃,,,
廉坛 → [经典学习]十二、廉洁14
清正、廉洁、奉公,历来是官场中所推崇的~只有廉洁的人才能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为民请命。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拯被世人尊称为“包青天”,就是因为其刚正不阿,不畏惧恶势力,用行动谱写了灵动与华美。古语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只有内心澄净的人才是智者,才是仁者。廉洁一直被社会所提倡,因为它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的前提,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并在行动中体现。
廉坛 → [经典学习]十二、廉洁15
有名人道:“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这句话就是描写廉洁的。有些人认为廉洁就是不受贿,但我要告诉大家廉洁就是平常的小事,廉洁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助人,不说谎,诚实守信这就是廉洁的小事。只要大家留心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就会发现廉洁
毅坛 → [经典学习]九、超越生死 5
畏惧死亡者不会苟且得以免除死亡,贪生者也难以苟且保全生命。由生至死,由死至生,就如草木中的花朵,开了又谢,才有趣味。有的人为真理而死,为民族的利益而死,这样的死重于泰山;而有人为一己之私而活,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一生只为自己而活,以卖国求荣而活,以损害民族利益而活,这样的死轻于鸿毛。
毅坛 → [经典学习]九、超越生死 6
一个伟人死了,他的身体消失,可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是永恒的。生死不过是生命形式的改变,而不变的是时间和前人的精神力量。所以人生在世,乐与悲,生与死都不能左右的是人的精神。人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遵守道义,规矩可以让生更有意义。而人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而奋斗而献身更让生命的形式超越了生死,让人的精神与天地长存。
和坛 → [经典学习]九、心灵清静 9
我们必须经常反省,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必须看一些优秀的作品,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只要我们的心灵是清净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污染我们的心灵。
和坛 →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14
几个圣人实现不了社会和谐,除非人人都是“安贫乐道”的孔颜圣人。但是这不是事实,即使人人能安贫乐道,那能不能安于少衣无食,实现社会和谐,未可知也。管子曰:“仓廪实,知礼仪”。当生存问题已解决,当“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鳏寡孤独皆有所终”社会问题之解决,社会和谐为日不远。这一切需要中国之高速的科学之发展,实现共同理想,诚信成为人内在追求和外在行为,社会就会和谐。而不再是人之追求,而是现实。
仁坛 →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28
公车上我总是习惯不加思索的起身让座,像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年轻人,记得有那么几次我总是主动地解答不识字老人的问路和公车如何坐,还提醒过几个老人到站了,给小孩让座也有,几天前乘108路,上来了一个带了四个孩子的农民工夫妻,车子很挤,几个孩子很小,他她们紧紧的抓著父母的衣角,有几次还碰到了旁边的人,可能是他们看上去很脏吧,拥挤的公车上人们还是尽量远远避开他们一家六口,后来车子又陆续上来人却没人下,可以想象车厢是如何的挤,我没有座位,也没法让,只能用眼睛和心关注着他们一家,这时我见那个爸爸把最小的孩子顶在了脖子上,有抱起一个,另外一个稍大点的严厉的语气要求他*拢他,顿时“远远"的人把那看来小的可怜的空间迅速证据了,那一刻我眼睛湿润了,那位农民工爸爸的那份自觉触动了我心底,城市人的冷漠自私我预想过也早已习以为常,所以每当我给迷途或不识字的老人指路提醒下车时面对周围人狐疑的眼神和表情时。我依然淡定从容。我总沉浸在自己的设想中,目送他们的背影时,我总在心底设想倘若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还有终有一天会老去的父母,他们也许会有同样的遭遇,希望我此刻的帮助关爱活动可以无形的传递下去,这样他们遇到是会有人出来帮助他们,我会一直做下去,当他们是自己的亲人对待,这时一个急刹车把我从思想里拉回来,那个小孩没拉稳他爸爸摔在了他人的腿间,看着那两个迅速抽离的腿,我就对小孩讲,小朋友,你可以抓着我或扶着我站的,不怕的。小孩看着我,他爸爸说话了,快谢谢阿姨不用了。。。。。。
仁坛 →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44
仁爱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力量。它能影响别人,也能影响自己。它是一种身体力行、点点滴滴的行为,它不仅让别人受益,也会让自己有收获。真正的仁爱一定是有准则的,是非恩怨都分明,所以能够疾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爱的人。
仁坛 →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18
感恩是世界观。把自己看得很轻,把别人的帮助看得很重,觉得意外,因而难忘,常存报答之心。
感恩是无分别心。不仅高官世富能帮助人,比你卑下的人照样能帮组你。感是感动,恩是众生之恩。账记错了,往后的路越走越窄。
感恩是自爱。感恩的人一定对别人的帮组感到不安,不是别人欠你,是你欠别人。这个“欠”不是欠情。欠情是负担,感恩是报答,两者不一样。感恩的人即使没有机会报答施主,也会帮助他人。这是还债和报恩的区别。
感恩的人不迷信。迷信之人把人分出贵*,并四处寻找贵人。他们认为贵人是在天上烙馅饼饼并往下扔馅饼的人,他们获助之后,自认为命里该有,并以生辰八字破解,当然不感激帮助他的人。
不感恩的人是什么人呢?擭取者,傲慢者,总之是离混蛋很近的人。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特征:冷漠。冷漠的人对人对物都没有感情,他们认为不值得付出感情。最后说,感恩的人同时也会是负疚的人,会为做错一件事食寝不安。而从不负疚的人也不会感恩。用一味中药称之,他们“独活”。
感恩是无分别心。不仅高官世富能帮助人,比你卑下的人照样能帮组你。感是感动,恩是众生之恩。账记错了,往后的路越走越窄。
感恩是自爱。感恩的人一定对别人的帮组感到不安,不是别人欠你,是你欠别人。这个“欠”不是欠情。欠情是负担,感恩是报答,两者不一样。感恩的人即使没有机会报答施主,也会帮助他人。这是还债和报恩的区别。
感恩的人不迷信。迷信之人把人分出贵*,并四处寻找贵人。他们认为贵人是在天上烙馅饼饼并往下扔馅饼的人,他们获助之后,自认为命里该有,并以生辰八字破解,当然不感激帮助他的人。
不感恩的人是什么人呢?擭取者,傲慢者,总之是离混蛋很近的人。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特征:冷漠。冷漠的人对人对物都没有感情,他们认为不值得付出感情。最后说,感恩的人同时也会是负疚的人,会为做错一件事食寝不安。而从不负疚的人也不会感恩。用一味中药称之,他们“独活”。
- 上一篇:贾瑞祥 文章 一等奖
- 下一篇:陶赛银文章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