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门功课 ----孝
张燕身
一、 儒学中的智慧
1、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有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有“以人为核心的伦理体系”,有“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有“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这些都有着超越时代、跨越地域、超越阶级的永恒价值。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最根本的差别是文化的差别、观念的差别和思维方式的差别。我们亲眼看到日本人从二战中迅速崛起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强大无一不是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濡染与熏陶,儒家文化能让心灵空虚、心浮气躁的人寻找到心灵与精神的家园,儒学中的智慧更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的最好良方。难怪1988年全球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向全世界发表的宣言中写道:21世纪人类要想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2、儒家文化的根本是做人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知道 ,传统文化既不虚无也不缥缈儒学思想、儒家文化的根就在我们的身边,她像空气无处不在,她像粮食人人需要。她教给我们在家怎样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在外怎样尊敬师长、友爱他人,怎样爱护兄弟姐妹、怎样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如何当官又怎样为民,怎样爱国报国,学者如何做学问、商人又怎样讲诚信,人人讲道德、重修养,生活就一定快乐,儒学是一门使人们学习者、工作着并快乐着的学问。
3、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道德”。传承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其核心就是道德。
所谓“道”就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天体、星空、太空、星球,总是按照固定运行的轨迹,周而复始地运行就是“天道”;“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地球上的高山河流万物生长均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就是“地道”。也就是说:日月星辰、四季分明永不停歇这就是“天道” 与“地道”。那么“人道”又是什么? 就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五伦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当五伦能够走得非常正常,都能遵循自然法则,那么这五伦就没有冲突,就能和睦相处。进而就能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顺应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就是“德”。五伦关系是“道”,顺从就是“德” ,父慈是父道,子孝是子道,父亲做到了“慈”就是父之德,儿女做到了“孝”就是儿女的德行。
“夫孝,德之本也”。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道德的根本是做人,做人的第一步是学会“孝”。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有一颗感激之心,只有感恩,才会知恩,知恩才会报恩,有感恩报恩的人,冬天不会寒冷,黑夜不会迷路。“知恩、感恩、报恩”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
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孝”
1、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孝”。“孝”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规范中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影响;“孝”作为我国传统道德中的根本性道德,曾经是我们华夏儿女世代沿袭的共同的社会行为准则。有人说:中华文化就是孝文化,它是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的最重要的精神要旨,它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孝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它体现着人心的美好与光芒,富有永恒的魅力。孝的本质是亲情回报,他的作用是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在家庭和社会中最终追求幸福、美满与和谐。总之,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中国人历来是讲究孝道的。“百善孝为先”不孝之人为世人鄙视。
2、“孝”是做人之根本,孔子在《孝经》中说: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产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最重要的品行);
“人之行,莫大于孝”(天地之间人最为宝贵,而人的德行最大的就是孝);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孝是一种行乎于天地间的自然之道,不是谁的发明创造。
3、、孝是大爱的基础,孔子在《论语》中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君子致力于培植根本,根本培植起来了,为人之道才会产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我的老人,推及到孝敬他人的老人;慈爱我的晚辈,推及到慈爱他人的晚辈)
孔子在《孝经》中说:“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爱自己亲人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尊敬自己亲人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以亲爱恭敬之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4、孝是自尊自爱,孔子在《孝经》中说:,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自己的肢体、头发和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毁伤,这是孝行的开端;为人处事能行正道,使自己能扬名于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高级境界)
5、孝不仅仅是赡养父母,孔子在《论语》中说: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人们把能赡养父母就当作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孝乎?”(子夏询问孝道。孔子说:难就难在和颜悦色。有了事情让子女去效劳;有了酒食,让长辈来享用,这就认为是孝道吗?)
三、在践行《弟子规》中学会“孝”
21世纪是一个人品制胜的时代,高人格一定是凌驾在高学历、高文凭、高财富之上的。也只有读圣贤书才能达到大心胸、大境界、大格局,最终获得大成功。而这一切要从哪里做起?从践行《弟子规》做起。
1、《弟子规》是人生第一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与.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借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规范。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他人、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
为什么近几年在国内掀起学习《弟子规》热?
一是现在的人已经没有智慧,1988年全球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向全世界发表的宣言中写道:21世纪人类要想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二是中国的规最多,什么校规、厂规、园规、院规等而《弟子规》 则真正是人生第一规。因为在漫长的人生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紧急而重要的事是做人。有记者曾经问李嘉诚先生:您是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的?李嘉诚先生回答说: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商人。现在的高学历、高文凭、高失业、高频率调换工作之现象,究其原因要么是耐压能力差(没有 忍耐力,就没有冷静的思维力 就是没有智慧), 要么是操守不够,做人不到位。
三是社会呼唤和谐,家庭期盼幸福,人生需要快乐而真正的和谐与幸福源于我们的内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做起,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由此可见不管是谁都必须以修身为本。今天我们从《弟子规》的入则孝、出则悌做起,就是走在修身的大道上。
2、践行《弟子规》就是孝。
人常说: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炼出来的,德行是修出来的。圣贤教导的“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起点就是修身,修正自己行为的基本教材就是《弟子规》。所以《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都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第一门功课:入则孝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 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第二门功课:出则悌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弟同“悌”,是指兄弟之间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第三门功课:谨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尿回 辄净 手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第四门功课:信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言 话说多 不如少 为其是 勿佞巧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惟德学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第五门功课:泛爱众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有能 勿轻訾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抱怨短 报恩长
第六门功课:亲 仁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辅修课:有余力,则学文
文是指六艺等有益的学问。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刻以外,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让我们在践行弟子规中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与生命,感谢师长给与知识,感谢亲朋好友给与亲情与友情,感谢宇宙天地给我们生存的空间。甚至要感谢挫折与磨难,它历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坚强,心存感恩的人生一定是快乐、幸福的人生
。
- 上一篇:论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其普适价值
- 下一篇:诚信的内涵及其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