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儒家文化 > 儒学、儒家与社团联盟

儒学、儒家与社团联盟

字号:T|T
儒学、儒家与社团联盟
韩歌子
儒学文化这位数千年文化老人步履蹒跚的向我们走来。无论曾经身居显位还是身处劣势,他都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他的文化要义都浸润在我们的血液里,创造着伟大的事业和辉煌的人生。在现今社会如何继承和发展儒家文化,笔者没有多少学术功底,只想就学习和践行中的体会和认识略述如下,以求教于大方。
一、  儒学的前世今生
1、先秦元典儒学和宋明心性儒学。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好多阶段,其中先秦元典儒学应该价值最高。元典儒学保留了儒学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孔孟等圣贤的真知灼见。比如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等的相对性。而到了董仲舒时期,儒学中的阴阳主次分别越来越明显。到了宋明理学时登峰造极,“存天理,灭人欲”,人性的压抑影响了儒学的济世作用。理学、礼教的极端发展使儒学走到了他的反面,当然理学倡导心性修养还是有他的积极性。从总体上看,儒学在传承方面能否以元典儒学为主,仅是个人意见。
2、理论儒学和践行儒学。儒学多是从生活感悟中总结出来的,儒学的践行性非常明显。但为了使儒学更加理论化,儒学专家建构了许多儒学理论,构成了理论儒学,或儒学理论。理论儒学现在研究性比较强,没有较深的理论基础难以读懂。而从生活中来的悟性儒学却很有市场,在生活中广为传播,比如王善人、段正元、刘有生等。此节新表述的建议是理论儒学应该增强通俗性,践行儒学应该强化哲理性。
3、学者儒学和民间儒学。此节和第二节有些相似,是从儒学的作者进行分别的,但身份也不一定能说明什么,或许学者儒学也有浅近性,民间儒学也有理论性。无论是学者还是民间,只要深入人心才是好儒学。
4、传统儒学与创新儒学。儒学经历了数千年发展,自有他的生命力,但也有他的局限性,因而儒学在当代社会要有新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也就是继承与创新并举,创新儒学应是儒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新儒家是对儒学的新发展,进入新世纪,儒学应有更新的发展,期盼新新儒家和成果出现。
二、            儒家的林林总总
1、学者儒家。儒学是需要儒家来传承的。中共17届6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儒家应该大有作为。现在高校大批专家学者在研究儒学,成为儒家的主体。但其中大部分是真正的儒家,还有一部分只是做学术研究,生活中并不遵从和践行,应该排除在儒家之外。
2、民间儒家。学术本不该有专家和民间之分。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代际传承中还有很多保留,比如家训、族规、乡约之类,这就是民间儒家。主要有儒师、儒士、儒生儒医、儒商等等。
3、官方儒家。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在不断加强,在官员队伍的教育培训中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其中一部分借鉴、接受了传统文化,成为儒政的代表。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述自己的执政方略时说:“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即体现了“义大于利”的传统文化观。
三、 儒家社团、联盟
1、儒学研究机构。现在,大多数儒学机构为学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云集,以学术研究为主,还没有重视人的作用,还没有形成儒家社团。如果条件具备,建议逐步实现这个转变。
2、儒学推广机构。除了儒学或孔子研究会外,社会上还有许多儒学、孔子文化促进会等推广机构,带领社会各界诵读、学习、研讨儒学,学以致用,形成了儒家的新群体,也是最具新活力的群体,他们将放大儒学的社会影响。
3、社团联盟。儒学、儒家机构都是各自为政,独自发展,目前还缺少横向联系,建议成立儒学、儒家机构联谊会,举办会长论坛,成立儒学儒家社团联盟,交流经验,协调发展,发出集体声音,形成社会力量。
四、 儒家的政治和社会作用
1、儒学民间化、生活化、文化化。儒家应该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而不能躲在书斋中,或者隐藏地下。儒家的社会作用应从民间,自下而上地体现出来,让社会大众受益于儒学。儒学的推广应该民间化、社会化,形成生活儒学,在文化研究、普及的层面上开展活动。儒家存在于儒学儒家机构中,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推介给老百姓,不断发展壮大儒家力量,净化社会风气,构建书香家园、和谐社会。
2、儒家宪政路。有专家学者在研究和探索儒家宪政路,将西方宪政文明和儒学相结合,再移植于社会主义。其中有些理论问题还需要研究和突破,比如儒家宪政和马列主义的关系、儒家宪政和社会主义宪政的关系、儒家宪政与西方宪政的关系等等。
3、儒教化。无论是成为宗教,还是强调儒学的社会教化作用,儒教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儒家要成为第六大宗教,成为本土诞生的第二宗教,最大的问题是孔子不重鬼神作用,如果要把他神化,他都不答应!而要成为人间儒教,发挥教化作用,还是以民间文化发展为宜。
4、政协新界别。借鉴现在的国家管理体系,儒家最好的发展方向是进入各级政协,或人大或政府发挥社会作用。和儒家相关的界别是哲学、宗教界,最好从中剥离成为新界别,从而实现参政议政的目的。儒家无论是主政,或成为“帝王师”,或辅政,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强大、长治久安,那就是儒学生命力的复兴显现和有力证实。
                                                       同仁:韩歌子
                                                                                                          2013.5、9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