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论丛 > 谈天论地看人间

谈天论地看人间

字号:T|T
谈天论地看人间
榆林市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  高登京
 
易学文化的研究,古人是从立脚于地,着眼于天,感悟于自然,而进行辩证思维,归纳总结,用纳甲、五行、八卦、象数、时间、方位等穷万物之理,测万物之变化的方法论。学易者要明理通性,以达到其道法自然的境界。
一、 谈天要知其数明其道
  天者万物之祖,故遍复包含而无所殊。天的缩影就是天干,天干有其阴阳性、五行性、数理性、方位性、运化性、隐显性,这是我们研究天体的基础。天有九重天,每日由“宗动天”带领各重天旋转一周,以司其职能。它们依次排列的情况和所代表意义如下:
九星运转变化象数表
 
 
 
九重天有公转和自转之分,公转随宗动天至东向西左旋,自转为八重天各按宫度至西向东右旋,往返循环。而人于其间所得之气吉者则吉,凶者则凶。时序数为九重天应验和出现的时位数。策数为各重天所含阴阳变化之数,也是八卦六爻之数。宗动天逢象数逢五分三元寄宫。上元生物,不论阴性阳性匀寄坤。中元生物,阳命阳性,阴命阴性都寄艮,阴命阳性,阳命阴性都寄坤。下元生物,阳寄兑,阴寄离。九重天还有入世和入卦之说,所对应天干入世或入卦主世事的变化吉凶。天还可以用图象法描述,如配以后天八卦、干支、五行显示如下:
 
天体方位数运变化图
 
 
 
 
 
 
 
 
  
  
  
  
  
    
  
 
 
如图所示,玄机妙数尽在其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只在这里做以简单的提示:
  1.该图纵向和横向合十,都有九星,象征九星天,纵向主星天运转,横向主星天时变。五五合十,主终结归藏。以示万物规律。
  2.先天数共有25个,中心是天心为5,永无改移,是为太极。外布20数,以示万物衍生演变。
  3.天之生为1,天之见为3,天之用为5,天之运为7,天之极为9。以示万物生化、进程、极限、回归和时间的界线。
  4.天有四限,每限各申延出二颗星,其和为八,八九七十二为阴阳之变化。以示春夏秋冬。
  5.天的中心数是1、2、3、4、5,为万物之生数,以示上天有好生之德。
  6.天心的四正各有六个数,为阳生于一,而限于六,合十归藏变而生阴,阴亦经六变合十而归藏生阳。以示万物生生不息的六个阶段。
  7.天地之数55,是指天之生数配地之成数共是55个阴阳生成数;阳数25,是指阳盛衰和多寡的标准。阴数30,是指阴盛衰和多寡的标准。
  8.大衍之数50,是指天分为五组都合十为10,故为50数。其用49,是因为一为宗为主不变。任何变化都是本数的幂,1的幂永远是一而不变,故去之不用,只有用49。
  9.天干用数48,是指天干统八卦六爻之变化,八卦六爻六八四十八数,故为48。缺一而不达49者,是抽出一数用于求润,一岁360,而卦之爻数384,余24为润,384爻与润合,润数进则见于一,有润一秒、一分、一时、一日、一月之说,故实用48。
  知道了天数;还要明白天道。天道就是阴阳变化和对立统一的客观规律,它显示出来的是功能、造化、特性和内涵。天的功能是日月运行,星移斗转,以成四时。天的造化是云行雨施,以应生化万物。天的特性是,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日月合其明,与人元合其慧,与神鬼合其吉凶。天的内涵是原始、刚健、公平、博大、易知、阴阳、周而复始。
二、论地要识其理测其象
  地者万物混杂相处之母,故厚德载物无所私。地依于天,天附于地,地支是地的显现。地之十二支自生精气130,其中阳精气50,阴精气80,应天体申衍的20数与地自生精气的130生合者,为天地之正果,余者为杂孽。十二地支中还暗藏天干28个,其数总和124,其中阳数60主时态,阴数64主变化。以示地中有天,相互交媾,应四时衍生万物。地天一体揭示出许多思想哲学理念。诸如始与资、刚与柔、大与小、尊与贱、得与失、进与退、明与暗、正与负、利与害、生与死、象与数、测与量等理论。论地的要核是理性和时象,就是说要探讨地的型、性、数、用、时的客观内在联系。
  地有形而无型,有色而无常,有位而无界,有气而无状, 有息而无声,有数而无定。动寓静中,以阴抱阳,以示万物之客观存在。地有序,以十二地支依次排列为其序。地有向,以二十四山为其向。地有气,以生旺墓绝为其气。地有数,以一六水数,二七火数、三八木数、四九金数、五十土数为其生成数。地中蕴盈五行而为所用,禾木以供其食,水流以供其生,金属以供其器,火电以供其暖明,土石以供其居。地居四隅布数二十,十年正气,十年余气,六十年一周期,以示地势时运。地之四隅四正各布20数,以示天地同寿。
  地具有不规则和相互关联性,察象量型的重要依据是点、线、面、角、气、数。所谓点,就是堪與学中的穴,前为阳后为阴,有深浅之宜。所谓线,就是堪與学中的脉,有顺逆偏离之嫌。所谓面,就是堪與学中的明堂,有开阔平坦之究。所谓角,就是堪與学中的左右山势,有维护穴位和定向达标之说。所谓气,就是堪與学中的水口,有环抱聚气,以成生旺之论。所谓数,就是堪與学中运势,有立象成卦,以测发展之功。测地一要靠悟性和灵性,二要靠罗盘和现代科学仪器。
地和天一样,有其功能、造化、特性和内涵。地的功能是厚德载物,孕育万物。地的造化是品物交流,互通有无,以成利害。地的特性是柔顺含光,德合无疆。地的内涵是:(1)阴气凝聚,见微知著。(2)直方宽大,保持常态。(3)用事含蓄,无功有果。(4)处险收敛,谨言慎行。(5)中庸谦虚,己吉众誉。(6)乐极生悲,守道刚柔。
三、看人间要悟其性应其用
  人间万物是应天数禀地气而随时生化的载体,故智慧聪明能达万物。天以纳干,地以纳支,人以纳音。六十花甲是人间万物的象征。在六十花甲中,天干反复出现6次,为天统地,总数288,其中阳数120,阴数168,为万物之信;地支反复出现5次,为地应天,总数650,其中阳数250,阴数400;为人间万物之息;天地交媾生成万物五行属类660,其中阳性属类300,阴性属类360,为人间万物之见。以示人间万物的特性、属类、关系、位置、利害、用场等刑冲克害和生扶旺相合之间的关联。人间万物以“位”为贵,位为“九五”之尊,“六二”之顺,贵在“中正”,故大众尊。人间万物以慧为圣,圣为天数之极,地气之精,慧在通晓万物之情,故万众心服。人间万物以有为富,以无为贫,贫富无常有因,不可以财量人。人间万物之应与用,生于死是立世之根本,不可不明其理。
  应与用是人间立世处事的客观规则。诸如应液态以用舟;应气态以用航空;应固态以用造器;应凹凸以用阻止;应数以用量型;应量以用物之单位进制;应性以用其能;应色而取用装饰环境;应理而推测事物发展的规律;应象而取用描绘事物的内在含义;应八卦而取用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吉凶;应昼而于事,应夜而休息等,环顾人间无不如是。
  气数运行是人间万物生命起源和归宿的全过程。1、2、3、4、5,是三天两地,阴阳之位,以水、火、雷、风、生化为起生万物的原始生数。6、7、8、9、10是三地两天,刚柔之德,以天、泽、山、太阳、归藏为成就万物的资育成数。把两数列依次对应相合,则一六水,坎之气孕于乾金,水成于金,冬至节。故水旺于子,生于申墓于辰。二七火,离之气孕于巽木,火成于木,夏至节。故火旺于午,生于寅墓于戌。三八木,震之气孕于艮土,木成于土,春分节。故木旺于卯而生于亥墓于未。四九金,兑之气孕于坤土,金成于土,秋分节。故金旺于酉,生于巳,墓于丑。五十合土,己土之气寄于离中,土成于火,阳抱阴,外热内凉,立夏节,是为天门开。戊土之气寄于坎中,土伏于水,阴抱阳,外寒内暖,立冬节,是为地户闭。故土有温、热、凉、寒、燥、湿之变,旺衰通达之宜,为万物生化之母。物既成象,卦在其中,画卦取象,本为占物,见于日用,无所不含,以卦演变,气数流行,物之寿命,气数亡终。乾宫八卦乾、姤,遁、否、观剥、晋、大有,八变复乾,则天之气数尽。坤宫八卦,坤、复、临、泰、大壮、夬、需、比,八变而复坤,则地之气数尽。震宫八卦,震、豫、解、恒、升、井、大过、随,八变而复震、则雷之气数尽。余者类推,无不如是。
  人之生死系于气,禀于五行,见于数。水木随己土左升则阴化阳,火金随戊土右降则阳化阴,一升一降是为中气,为人之生死门。戊己为中气之时运,应数而升降。生年干支为中气之天地元气,入卦可保长寿。生之月令干支为中气之化韵,入卦可无凶。生日干支为中气之大限,可以推测人之吉凶进程时限。生时干支为中气之元堂定位,变位和运行从此开始。五行有所偏,偏之极,人必亡。又和善为德之生,修德于身,德被天佑。
  宏观天地人间,天圆周而复始,以示阴阳而应时数。地方直静而守位,以显示刚柔而应万物成就。人慧而动,以示仁义而应万物之变。这是自己研究易学的一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简介
高登京,男,陕西吴堡县人,西北大学毕业,高级政工师、县处级干部,在榆林市政府工作。中国国学研究员,中国藏密瑜珈研究员,中国人体科学研究员,中国周易高级研究员。第八届中华易学会国际论坛大会主席团主席之一。第二届周易国际论坛大会均为主席团主席和学术评审委主任之一。第三届传统文化和环境生态国际论坛大会组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陕西易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家团特邀顾问。
  现任国际周易学会榆林团体会员法人代表,中国风水文化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榆林市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榆林市民族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执行会长。其论文《神奇六爻密码》荣获第二十二届国际易学大会优秀论文奖;《谈天论地看人间》荣获中华第八届易学会国际论坛特等论文奖和成果奖。曾于2001年3月以当代易学名人收录入《中华当代易学文化大辞典》。
  其易道造诣,藏秘瑜咖、术数斗数、八卦预测、千里测病等誉满社会。
 
联系电话:0912-3865633  
Q     Q:895532408
邮    箱:895532408@qq.com
手    机:13892260615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