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心国学经典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让我们的孩子沐浴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大的方面是落实以德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小的方面是让我们的孩子成人、成才的必然选择。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并逐步的开始实践。我有幸在大庆油田教育中心遇到了开明和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几年来中心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工作得到了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我所在的中心党委宣传部承载着中心宣传、思想、文化的工作职能,尤其是文化职能更是助推中心所属学校文化建设的职责所在。能成为中心的一份子,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对油田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更使我无比荣耀。
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2009年5月21日至30日,我与胡锦江、刘毓梅、屈玉勤、张小飞、高崎、何华等七名同志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第一届校园文明礼仪论坛,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在这次论坛中,我结识了北京大方广文化中心的李毅多、倪敏达等几位老师,并于2009年7月14日至16日,将几位老师邀请到中心,在登峰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专题研讨会”。这是近几年中华传统文化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以来,唯一的一次在大庆乃至在黑龙江省进行的大型公益授课和讲座活动,这次专题讲座对油田教育中心所属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既是一次介绍、普及和推广,又是一次针对性、时效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答疑解惑,对我单位德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们的协调下,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2009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心所属学校11名教师在新潮学校副校长范永环的带领下,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在吉林市松花江中学举办的“德育与班主任工作论坛”。
2010年1月20至24日,我参加了由北京大方广文化传播中心和北京养正教育培训学校举办的“和谐家庭、幸福人生—《新时代夫义妇德》”课程的学习。2010年4月9日至11日,乘风三小刘彦斌校长参加了在南宁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学校德育论坛”。这些活动都对中心所属校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0年初,我们在与大庆晚报合办的《大庆教育周刊》上,创办了“弟子规、传统文化教学论坛”。我撰写并发表了《学校开展<弟子规>教学的几点看法》、《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切入点之一<重视礼仪教育>》、《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切入点之二<重视德音雅乐>》、《品味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几点感悟》等四篇文章,意在抛砖引玉。同时,我还根据以往掌握的情况,对中心所属部分学校进行了调研,与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讨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指导。一石激起千层浪,庆风小学、乘风二小、乘风四小、东湖三小、景园小学、庆新小学、八百晌一小、十六中学、十七中学和十四中学等几所学校分别在论坛中各抒己见,介绍经验。我们还适时推出了“弟子规启蒙系列解读”专栏,分期分批刊载了《弟子规》系列解读十一期(后期合作终止,未完待续),形象生动的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诠释,很受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欢迎。中心的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呈现出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从2009年接触传统文化并受中心领导器重与授意开始,两年多的时间我也在逐步的学习和积累,有很多感悟,也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2011年3月9日至12日,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参加了深圳市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举办的第五期经典教育与累积式教育法的研修班。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国学经典教育和传统文化如何在课堂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思想也发生了转变。我自己学识瘠薄,资历尚浅,对待国学经典教育实属井蛙窥天,野狐谈禅,不敢妄加评论,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愚者千虑,或有一得,领导的殷殷重托和所担负的职责促使我将两年多的所思、所感形成浅薄的看法,以供领导参考之用。中心领导定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使中心的国学经典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当前国学经典教育所面临的形势
国学经典是指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典籍,是经、史、子、集中最精华的篇章,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他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被无数人学习、使用,证明是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是我们民族的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在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必须自觉维护自己的根,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国学经典教育和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深感责任之重大与紧迫。
1、学生时代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意义
《易经》里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老夫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而且对他们将来人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不仅能让学生感悟人生真谛,吸取精华,拓宽视野,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种德行,从而内外兼修,明德知礼。通过诵读经典、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使我们的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有爱心的人,讲诚信的人,有信用的人,懂礼仪的人,有气节的人,有正气的人和一个辨善恶的人。
2、当前国内国学教育的主要流派
认识到国学经典的意义,学习经典就成为我们继承前人智慧,开创幸福人生不可缺少的大事。上世纪末,一批先知先觉者开始倡导儿童读经,在推动经典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几个比较有影响的流派自然形成。
一是弟子规派。代表人物是净空法师、蔡礼旭老师。他们的推广方式是开展幸福人生讲座,并向社会免费派送《弟子规》教材。他们在安徽汤池建立了实验基地,许多人因此受到了中国传统礼仪的洗礼,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佛教系统,接受弟子规教育的家庭非常广泛。
二是论语派。代表人物王财贵教授、蒋庆教授。因为2001年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场演讲,号称“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教授成为全球推广经典教育第一人,影响广泛,他们为推动经典教育的普及,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是德道经派。代表人物是熊春锦教授。熊教授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德道经,提出《德道经》应为德前道后,主张孩子从小学习《德道经》,《易经》、《黄帝内经》等经典,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是诗经派。代表人物有王希贤、董子竹等,影响较小。
五是易经派。代表人物有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和深圳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主任赖国全。赖国全老师创立累积式教育法,成功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国学小神童。他首次提出“137学习法”、读经从《易经》开始的系统读经原则。目前,世界各地有数千万家庭在用育心的教材,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正在成为真正解决教育问题的领军人物,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不管是哪一派,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我们这里首推的赖国全老师的系统读经方法,后面将详细介绍。
3、国学经典教育在台湾的教育现状
总体上讲,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的国学教育要比大陆的较为系统和完整,大致情况如下:
一是国民党退踞台湾后的正确举措。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对国学教育极为重视,蒋介石特意筹组了“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兼任会长,在全台各县市系统地推广中华文化。当时,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当时国民政府当局定下的共同校训是所谓的“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几乎所有校园的墙上还印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四维八德”是当时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至今台湾各县市每年仍固定举办“儿童读经大赛”,让3岁以上的儿童诵读《论语》等典籍,国学教育非常兴旺。
二是现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视程度。直到现在,30岁以上的台湾人大部分还知道如何使用毛笔,虽然字未必写得漂亮,但执笔的方法有模有样。除此以外,学校还相当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1997年以后,台北的学校从幼儿园的四岁小班和五岁大班起就都设有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课程,让孩子诵读四书五经等文化经典。学生在读经后,不仅增加了识字和词汇量,提高了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而且人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较懂事,不与人计较,懂得体谅他人,具有反省精神,易于接受他人批评,容易静下心来,具有羞愧心,能够自我规范,爱整洁,守秩序。目前,台湾参与读经活动的少年儿童达80多万人。
三是大学学科体系相对比较科学。我国大陆各大学的中文系与台湾地区各大学的中文系(或国文系)的差距是,后者继承了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的传统,以古文字、古文献为基础,以经、史、子、集为教学与研究的内容,而前者则反是,不重视古文字、古文献、古思想,只偏重于集部(甚至只是现当代小说),愈来愈狭隘,影响了几代师生的训练与师资的培养。
通过对以上现象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台湾的国学教育进行的比大陆更早,也更具有系统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想将国学经典更好的渗透于我们学校教育的课堂,让孩子们尽早享受到国学经典给他们人生带来的花香鸟语、柳暗花明,我们就要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尽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我们海峡两岸、乃至世界上的炎黄子孙共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心所属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中心所属各校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都在不断尝试国学经典进课堂的途径,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文化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意义和影响。所属学校的领导都前瞻性、创造性的开展了这项工作,而且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特色。
1、注重校园环境和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六中、萨东四小、庆新小学等很多学校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了国学经典的内容。乘风四小建设了包含有《论语》、庄子心得、四大名著、京剧赏析、传统节日介绍等内容的校园文化墙,供师生在学习之余阅读和感悟,形成了传统文化育人氛围。庆新小学在校园的走廊悬挂设立古代名人画像、格言等,利用橱窗,设计了整版的《弟子规》。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每一堵墙壁、每一处景点成为无声的语言,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境界。东湖三小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创设了楼层文化,书香芬芳。以“礼、勤、诚、新”为主题,每一楼层有诗、书、经、史,90幅古语小画,且每幅古语小画都有古文出处、解释。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创设了班级文化,惠泽学生。学校将圣贤智慧、经典名著、璀璨艺术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编制了国学经典的校本教材。十六中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开发的校本课教材《〈弟子规〉伴我行》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的高度评价。乘风二小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自行编撰了校本教材,并专辟课程、专人讲解,供学生学习。乘风四小为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2009年6月申报了国家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全校教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编写了校本读物《小学生必读三字经》、《小学生必读弟子规》、《小学生必读唐诗80首》、《小学生必读成语趣编》、《小学生必读典籍精粹》等。深入浅出的解读,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儒家智慧、启迪美妙人生。
3、国学经典内容成为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特色。以庆风小学最为典型。庆风小学形成了“和美学园、尊道贵德”的办学理念和“儒雅教育、情智育人”的主题文化;乘风二小形成了“传统文化育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庆新小学制定了“传诵千古美文,弘扬传统文化,积淀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特色办学理念;十四中把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于“文化”上,提出了“人人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
的口号,全体师生中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东湖三小“厚德、尚学、健康、和谐”的校训,成为师生思想的引领,深入诠释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新内涵。
4、经典教学计划周密、内容详尽。庆风小学开展了“经典时光”活动,分为每日一读、每周一课、每月一结、每学期一展示。教师引领学生每日晨读《晨起自勉文》、晚颂《日暮醒思文》,周一“同听红色经典”、周三“同诵千古美文”、周五“同练一手好字”,每周升旗仪式诠释做人之道、每期班级墙报展示明理之篇,使学生在“每日共勉时光”中领悟古人先贤容川纳海的襟怀与气魄,使学生们的品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在潜移默化中植根于中华优良文化沃土中。八百晌一小成立了“薪荷文学社”,每周组织一次“童心颂诗文”诵读展示,每月一次的“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诵读展示。提出了“三餐诵读”的理念。早读《三字经》让学生和着太阳的升起与文明结伴;午读《古诗文》,让孩子畅游诗海,每日与圣贤相约;晚读《弟子规》、《论语》等文学经典,让学生走进名著与名人握手。提出了三种诵读的方式,专题式诵读、引导式诵读、滚雪球式诵读。
5、形式多样、效果明显。景园小学采用“诵读力行结合法”,印制了《弟子规力行表》,要求学生每日对照上面的条目规范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把学习《弟子规》的落脚点放在践行上,学校不定期对《弟子规力行表》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把建议及时反馈;十六中从“唱、诵、译、析、思、辨、做”七个角度,全面、深透地学习领悟,从师生互相敬礼、鞠躬开始,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庆新小学遵循“日日与经典同行,人人与圣贤为友”的原则,开展了“中华古诗文诵读”特色实验活动,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的学生队伍。
四、当前国学经典教育在学校中存在的误区和困惑
中心所属学校在国学经典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值得肯定,但由于方法不得当,认识不到位,此项工作还都趋于平淡,都浮在表面,没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方法,因此很多学校或喊在口头上,落实在计划里,实际效果不是很明显。
1、缺乏计划性。国学经典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上级部门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实施方案,将之和其他课程一样纳入教学大纲和计划,对其指导思想、实施目标、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进行具体、翔实的规定,使基层能有一个明确的参照,这样才能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2、缺乏系统性。我们原来倡导过,传统文化进课堂以《弟子规》为主,好多学校就认为搞国学经典教育就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就可以了,有的人学《弟子规》,有的人学《三字经》,有的人学《论语》,觉得这就是国学。这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国学经典涵盖的内容之深、之广,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小到四书五经,大到经史子集,近到琴棋书画,远到唐诗宋词,都是国学之中的精髓。不能将伪国学,不系统的国学充实我们的课堂。
3、缺乏根本性。好多学校在经典教育里抓不住根本,有的还是本末倒置。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用一棵树来形容,那就是最古老的,最久远的《易经》、《诗经》、《道德经》,《孝经》等经类是根,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是茎,《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等是叶。搞传统文化不能光是热热闹闹,不能是搞两堂主题班会、搞两次活动那么简单,要抓住根本,把握方向,找好定位。
4、缺乏教育方法。我们的好多学校目前最大的困惑就在于此。国学经典这么多,怎么才能科学、系统又不费吹灰之力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读经,系统读经。儿童的读经教育被历代的国学大师和专家学者所推崇。“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经能够启迪心智、清心明目,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且“学而时习之”,就能“高山仰止、景行行上”,就能水涨船高、居高临下,并且了如指掌,记忆于心,多年以后就能“文化发酵”。“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儿少时积累起的人文基础、德行修养如金字塔般坚实和牢靠,更重要的是经典给人的那种对人和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和明事理的能力,将会成为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5、理解上有偏颇。目前教师最大的苦恼是经典太多,加之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升学压力太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背诵,只能挑《弟子规》、《三字经》等最简单的经典冲冲门面。有的学校煞费苦心地给学生讲解经典的内容,解释经典的内涵,使年龄小的学生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殊不知,经典最大的魅力除了知识,还有他更深层次的意义。孩童时读经,不应只是知识,没有圣人教诲,也没有终极结论,而是一种美感,一种语言的精辟,一种思维的缜密。他首先是自由的、充分的自我表达,用自己的方式阅读和朗诵,才是读经的最佳境界。
6、认识还不到位。首先应该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学校认为国学经典教育是学生的事,与老师没多大关系,老师只是起到督促和引领的作用。这种看法很普遍,而且现在的好多教师都只停留在本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精深上,学科拓展的意识不强,惰性却很强,天天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满足于现状,学习的劲头不足。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镌刻在联合国大厦上,“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不言自明。要想将国学经典教育这项工作做好,教师队伍国学底蕴,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当务之急。
五、育心经典和累积式教学法值得借鉴的地方
前面提到的育心经典和累积式教学法这几年风靡世界各地。通过对比和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可以借鉴:
1、深圳育心经典中心对经典的分类。第一类是基础类,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简称为“四书”、“弟三百千”,都是教育我们怎么做人的,所以它们是地基,做人是基础。第二是结构类,在我们的经典中,真正让一个人有大结构依靠的是“经”,最有用的有五经:《易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不要去理论解释这些经有什么用,我们只要设想一下,一个孩子在他成年之前,能够把这五经都学完,并记于心,那么他二十岁以后的造诣会有多大。第三类是装修类,除了基础类,结构类,其他的诸如唐诗宋词元曲、古文学等内容都是装修类。
2、累积式教学法的大道至简。前面提到的著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是“累积式”教育法的创始人,累积式教育法是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国学经典教育方法。他创立的这套方法,已经使全世界数千万家庭和个人受益,深得广大家长、老师的认可。该法具有非常明显的自然诵读、自然记忆、习惯养成、受用一生的功用。
上述提到的国学经典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假设没有一套方法,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学不完,累积式教育法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运用累积式教学法,快的可以一年时间学完十到二十部经典,慢的三年之内,可以帮助孩子把整个人生的地基打好。把累积法归纳成三个字,就是“137学习法”。“1”,就是每天最少读一遍,一遍大约10分钟,坚持下来,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3”,是每天至少读三类;“7”,是连续七天一个往复,这是《易经》中“七日来复”的道理。
“137学习法”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理解:
“1”是《易经》中的简易性原则,遵守大道至简的原则,读一遍很简单;“3”是《易经》里面的变易原则,“三生万物”,“3”是个变数,代表多样性,可以变“5”样、“7”样;“7”是连续读七天是不变的原则,每周一个循环。
3、累积式教育法的纲领和原则切合中心实际
“三大纲领”:第一是简易性纲领,《易经》讲的就是简单容易,所有的事情必须是简单的我们才能够掌握,就象我们的呼吸一样,一呼一吸,非常简单,如果很复杂,会使人产生厌倦和懈怠,不能坚持。第二是多样性纲领,这个多样性来自于生活,我们知道,我们的营养需要搭配,需要丰富,我们交朋友也需要数量,需要结交各种不同的朋友。第三是周期性纲领,我们做事情,周期性也很重要,一个周期七天,七日来复,这是三大纲领。
八大原则:一是当下读经的原则。当机立断,不能等靠;二是全家读经的原则。家庭的氛围和熏陶将影响孩子一生;三是科学读经的原则。科学的方法将事半功倍;四是系统读经的原则。全面、系统是经典教育的根本;再就是不离家庭、不离社会、不离生活、不离圣贤教诲等原则。所有的规律,圣贤在经典中都有说明,我们按照经典的指导进行实践,就不会走偏,就不会出错。
4、育心经典的自编教材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赖国全老师通过分析对比,自编、配套推出具备“大字注音”、“简繁对照”、“童音跟读”、“累积教学”等特点的系统读经教材,应该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发明和创造。育心教材的特点是:一是全部为原文,没有注释,随文入观,自己感知;二是字体大小、全文注音、横版印刷方便学生阅读,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三是独特的简体与正体对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正体字的识别能力;四是都配有光碟,特别是童音跟读,增强了学生的亲和力。并且把每天要读的内容,都做了精确细致的分类。
六、中心下一步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建议
根据中心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我们教育部门的特点,建议将2011年9月份至2012年9月命名为“大庆油田教育中心传统文化教育年”。学校的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创建等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同时,建议在2011年开展大庆油田教育中心国学经典教育“五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个方案,举办一次交流会,推出一批试点,举办一次读经大赛,举办一次学校传统文化艺术节”。
“制定一个方案”,就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外省市的成功经验,制定《大庆油田教育中心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对我们要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理念、具体措施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
“举办一次交流会”,即召开一次中心或辐射全市的国学经典教育经验交流会,会上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报告,相关学校作经验介绍,并请专家做点评和指导,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推出一批试点”,即根据掌握的情况,在有基础的学校进行国学经典教育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好的经验和做法适时在全中心推广。
“举办一次读经大赛”,举办一次“大庆油田教育中心首届诵读国学经典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读经兴趣,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举办一次传统文化艺术节”,在以往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意在展示中心传统文化艺术成果,为中心的教职员工奉献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大餐。同时,对于提高中心文明单位创建水平,以艺术形式彰显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学校的影响,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版权所有:大庆市兰德学校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美兰街大庆市兰德学校 邮编:163311
- 上一篇: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经验总结
- 下一篇:育灵童儿童教育项目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