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义理 > 传统道德教育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启示

传统道德教育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启示

字号:T|T
传统道德教育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启示
刘晓慧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所  湖北   武汉  430077)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道德教育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启示,认为传统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要素应该加以推广,并从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吸取养分,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使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而且对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本文还阐明了在吸收传统道德教育有益因子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传统道德教育   家庭道德教育   父母    孩子
 
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传统道德教育被重新重视。一些家庭更为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重视对孩子的言行规范,以期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作为一位母亲和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仅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传统道德教育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有哪些启示,各中观点也许有待商榷,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传统道德教育首推道德值得推崇
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先秦时期,《周易·蒙卦》就郑重提出,“蒙以养正,圣之功也”,“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强调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通过反复陶冶,使少年儿童在无形中形成不可动摇的道德信念,并最终内化为道德品性。今天大家普遍重视的胎教,其时早已有之,正如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所言:“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声音滋味,以礼节之。”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不仅有非常鲜明的阶级性,更是男女有别,阶级性随着人人平等已然失去了依托,但男女有别尤其是根据性别要求孩子具备相应的品质,今天仍然有效。虽然,过去女子活动场所主要局限于家庭,而今天的女子和男子平等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核心是培养仁义君子,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将个人命运、国家前途、生民休戚近乎完美地统一了起来,当然,这是一种愿望,一种美好的愿望,一种努力的方向。纲常伦理,入世入仕,仁义孝顺,忠信笃敬,谦虚勤俭等道德品质,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和血亲关系紧密联系的伦理是基础,扩展开来,和没有血缘关系者交往,便需要仪礼规范和道德约束。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推己及人,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对从家庭到整个社会的扩展,是从伦理到道德的扩展。
必须承认,传统教育将道德列为首位,是绝对值得推崇的。孔门四科,德行第一。从《颜氏家训》到朱柏庐《朱子家训》,德育占了重要地位。古今有别,但对于孩子“立志,勤奋, 专心”等精神意志方面的教育和“节俭、自立、谦逊有礼”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古今父母没有多大区别。
传统教育强调德育第一,对于今天的孩子,依然是有效的。过去广为流传的《增广贤文》说,“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今天读来,还是十分亲切,十分切近民众的。时代在变化,但家庭道德教育依然注重儿童道德情操的培养,一仍其旧。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依旧秉承了传统教育的五个方法,即“受教结合、胎教与早教结合、严慈并济、言传身教并施、读书与躬行互动”,力图将道德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整个受教过程中。
不管是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道德修养的塑造,坚决避免孩子养成败坏的道德行为。在言语上,家长特别要求孩子不能说脏话,杜绝不文明语言进入孩子生活,在生活环境和氛围上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教育孩子以一个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尽管当代社会开放程度很高,家长在教育中也没有丢弃传统道德教育的精华,爱国、敬业、团结、有爱、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精神依然代代相传。这些传统道德教育因子的存在,使当代家庭教育始终秉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使得中国文化代代相传,使得中华民族能够以一种与众不同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
二、如何利用传统道德教育来进行家庭道德教育
在当代家庭道德教育中,对传统道德教育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传统道德教育中的有益因子为我所用。
(一)日常生活中重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待人接物的礼节,是任何人必须具备的。朱熹将这些礼节具体化,指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从小要“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让孩子学会礼仪,使孩子懂礼貌,让孩子从礼仪的训练中学会与人相处、交往、合作的基本品质。
(二)从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吸取养分,使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古代社会一直主张人要有志气、有理想,而志向的确立要从小开始,因此,家庭教育要让孩子“存其心”、“宣其志”,帮助孩子确立社会倡导的道德观念和树立远大理想。《神童诗·劝学》:“自小多才学,平生志自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小儿语》:“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这些通俗易懂的儿童读物,无一不勉励少年儿童立志当存高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当代家庭道德教育,自然要汲取传统道德教育的营养。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对孩子自然会贯穿立志成才教育。虽然每个家庭对孩子志向的培养千差万别,但积极引导儿童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联系起来,却是高度的一致。
(三)拒绝娇生惯养,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今天的中国,随着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数量空前。一个孩子,面对几代人的恩宠,可以说,从婴儿时代开始,孩子便开始了养尊处优。在市场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有些孩子从小不知稼穑之艰难,不知他人之苦痛,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体恤父母,更不会体谅他人,这一切都是娇生惯养之过。富二代飚车的新闻,屡见不鲜,官二代的跋扈,司空见惯。贫穷人家子女,无赖者不少。究其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于社会风气使然。多行不义必自毙,家人的纵容,只能害了孩子。没有永久陪伴的父母,没有永久富裕的家庭。要利用传统道德教育中的典型人物事例,对孩子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这是家庭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弃恶扬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儿童善于模仿,父母可以通过积极为善来引导儿童做出同样的追求。《说文》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在儿童时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如果父母不以身作则,那“子不教”就是“父之过”了。虽然,现代社会家长面临更多的悖论。父母一方面可以纸上谈兵式告诉孩子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回到现实,到了具体问题,家长多会告诉孩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该整个社会负责的,就不能让孩子负责,该是家长负责的,就不能推脱给社会。
(五)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至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影响,能让儿童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生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同样需要以身作则。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诺言,不能用能双重标准,不能随便哄骗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是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和父母的道德教育相结合,便有良好的效果:孩子不该做的,习惯了自我控制。孩子该做的,习惯了主动完成。
(六)对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孩子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自然禀赋不一样,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应当仔细研究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孩子的实际有透彻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不同的道德教育。我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聪明伶俐的,同时相信,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没有必要一味要求孩子勇闯第一,优秀绝不意味着十项全能。没有必要一味攀比,你家孩子能唱歌,我家孩子要能跳舞,强迫孩子事事争先,结果多半是一事无成。作为个体,只要发挥出孩子的优势,足以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三、吸收传统道德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不能单纯对孩子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
单纯的道德灌输,或许会导致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脱离。儿童的主体性泯灭了,就会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
传统的德育观与道德灌输和父母的说教密不可分。父母往往强调诵经尚贤, 提倡反思慎独,注重训诫,这是传统道德教育的常用之法。板起面孔传经布道式的道德教育,必定是严重脱离孩子实际和社会生活的空洞说教,很难真正地使孩子入耳、入心、入脑。
道德原本产生并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撇开生动的社会实践,闭门进行道德说教,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只有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并在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考察和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思想状况,用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实和典型的人物来说服和激励他们,道德教育才会富有成效。同时,父母需要身教言传。卢梭说,让儿童“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虽然近乎理想,但朝这个方向努力,还是不错的选择。
(二)道德教育理念要重视孩子个体差异性
道德教育是以完善人性,发展人性,提升人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张扬儿童之心力,开掘儿童之潜能。如果无视儿童的个性,无视个体的特定需要和兴趣,把道德教育仅仅看作是对其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单向灌输既定的道德规范,导致孩子缺乏自我选择能力,成为标准模具的翻版和知识的容器,其结果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孩子人格的双重性、道德的两面性和人性的扭曲,如果如此,孩子对人生的领悟、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存的体验以及对生活环境的解读都将无从实现。
(二)道德教育方法不能过于单一化、机械化
不能把孩子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的接受者,普遍采用“灌输”的方法。“灌输”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不是道德的教育方法。“灌输式”的教育往往以规范与约束为主要特征,把孩子置于被动的、无条件服从的地位上,把一些简单粗暴的命令作为立足点和基本手段,忽视孩子的基础德性的养成和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忽视道德主体的发展和道德情感体验。孩子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为家庭道德教育提供了精神的养分,使得民族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道德是一个国家的精髓,所以,对于当代家庭教育来说,传承和学习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思想和精髓是非常必要的。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比如:父母慈、子女孝;“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兄长友爱、弟幼悌恭”;“公家之利,知无不为”,“至公无私”及其所包含的爱国思想;还有“邻里和睦、敬长爱幼、勤俭持家”等,这些在我国当前的家庭美德乃至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
因而,在当代家庭教育越发科学化、个性化的今天,应当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吸收,因为它所传承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精髓对于完善孩子的品格和个性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春玲.浅谈家庭道德教育 [J]决策探索,2010,(06).
[2]朱洪发.从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看当代道德教育模式构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
[3]张留火.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几点认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4]叶青春.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管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作者简介:
刘晓慧(1978-),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楚文化史与湖北地方史。
E-mail:hanyu5301849@sina.com
联系方式:手机13437299780,单位地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所,430077
非常希望能够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