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直属专案 >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关于开展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学生心得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关于开展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学生心得

字号:T|T

《弟子规》给了我新的生命蒋宇云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别看我现在老老实实的,可谁曾想到过我以前是个浪子,是《中华十大义理》救了我,是《弟子规》给了我新的生命。记得三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因为在外面上了一天一夜的网,刚走回家,我就只想在床上躺一下,眯一下眼,可妈妈却走过来问我这一天一夜去哪了?那时我只想眯一下眼,就很不耐烦地对妈妈一阵大吼:“你给我走开!”妈妈眼里含着泪失望地走了出去,那时的我可曾想母亲眼里那一丝丝失望?那时的我只想着怎样把网络游戏升级,何曾想过母亲对我未来的希望!以前,我还特别懒,父母叫我做家务我是不会做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还很心安理得。自从来到蓝田学校以后,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上要孝敬父母,孝顺长辈,下要照顾弟妹,爱护幼小。《弟子规》让我幡然醒悟。现在,我懂得了孝顺父母,为父母分担。放学回家,我会主动地煮饭做菜,扫地拖地擦家具,吃完饭我会收拾碗筷洗碗,父母叫我做什么,我会马上去做。现在,我努力的戒网瘾,努力地学习,我要重新点燃父母对我的希望,不但要做个孝顺的人,长大还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父母命,行勿懒钱文《弟子规》是一本好书,里面讲的是做人的规则,能够学到《弟子规》是我的福气。记得以前我很不听父母的话。有一次妈妈在洗衣服,便叫我洗碗,当时我正在看精彩的电视剧,假装没听见,继续看电视。过了一会,妈妈又叫我洗碗,我应了一声还是没有立即去洗,然后妈妈有点生气来到我面前说:“我在叫你洗碗你听到没有?”我说:“为什么又是我?你不知道叫别人去洗,就知道叫我去洗!”然后我又继续看电视,妈妈生气的说:“不叫你洗叫谁洗?你爸爸出去挣钱了,弟弟又太小,我又在洗衣服,你说叫谁去洗?”我无话可说,只好带着恼怒不满的心情去洗碗。我是被妈妈强迫去洗碗的,我便把气出在碗上面,结果把一个碗打碎了。妈妈更加生气了,训斥我说:“你是怎么回事?洗个碗也洗不好,你知道一个碗要多少钱?你知不知道你爸爸挣钱有多辛苦?你怎么就不体谅体谅父母?你看人家小孩多听话,你再看看你!”我也更生气了,脱口就说:“我就不会洗碗!人家小孩听话,你就去认他们当小孩!”妈妈被我气得话都说不出了。现在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以前我是多么过分,多么的不孝!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不知道报恩,还处处惹他们生气,我实在是很不孝顺。当时妈妈叫我洗碗,如果我立即去洗,也不会惹得妈妈如此生气了。现在,我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不再惹妈妈生气了。现在,妈妈时不时还夸我。每当妈妈夸我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都要感谢《弟子规》,是它使我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女儿。感谢《弟子规》,它使我改掉了过去的许多坏毛病。   《弟子规》改变了我李玲在没有接触《弟子规》之前,我是一个既不懂事而又倔的女孩子。记得有一次,我在看电视,突然爸爸走到我身旁,严厉的说:“你看电视不会远点看?坐那么近,成近视怎么办?”当时我不服气的说:“成近视就成近视,又不是你近视!”气的爸爸忿然地离开了。还有在深圳的时候,我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了饭就走,到下午放学回来,我看见妈妈在打扫拖地整理家务,而我却视而无睹,无动于衷。在家里,我就像一个大小姐,放学回家吃了饭就出去玩或在家看电视。有一次,妈妈出去买东西去了,碗、筷都摆在桌上,脏兮兮的,我看着就是不想去洗。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做儿女的职责。想起以前对父母的态度,我深感惭愧。现在,我懂得了如何去孝顺父母。一有时间,我就会帮爸妈分担家务,帮忙带小弟弟。并且,也不再顶撞父母了。我要感谢《弟子规》,感谢它教给我的一切。     我的忏悔廖宏佥在未来蓝田学校之前,我可以算得上一个坏学生。上课总是讲话,下课又总顽皮打闹,出口就是脏话,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老师经常批评我,反正我也不听,布置的作业我也不交,一切的行为很让人讨厌。在家我也像个小少爷。有时,妈妈交代我煮饭,我也不在意,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爸爸从工地回来看到饭没有做就责备我几句,我不但不知错,还顶嘴,爸爸尽管生气,也拿我没办法。有一天,妈妈给我20块钱叫我去买菜,我拿着钱去了菜市,走到一家商店门口,看见有一台赌博机叫做“一统天下”,我好奇的走过去看了一会,见一个小朋友赢了10块钱,于是就引起了我想玩一下的冲动。我买了一个币,第一次就来了一个“大满贯”,赢了30块钱,我高兴地向老板换了钱,准备去买菜,但走到门口又返了回来,还想再碰下运气,结果连妈妈给我买菜的钱都输了。我不敢回家,就躲了起来。最后还是被老爸给抓住了。老爸训了我一顿,当时我还很不服气的说:“不就是20块钱吧,至于这样骂我吗?”爸爸说:“你认为钱好挣吗?你明天给我挣20块钱看看。”我回嘴说:“挣就挣,谁怕谁!”到了第二天,我一分钱都挣不到。这个学期我转到蓝田学校,接触到了一门新课程——《弟子规》。《弟子规》前面就有这么几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对照这几句话,才感觉到自己不像做儿子的。爸爸妈妈把我养这么大不容易,骂我是为我好,我应该要知恩图报,听父母的话,好好孝顺父母才对。现在,我学了《弟子规》,懂得了怎样去孝顺父母,学了《弟子规》,我还懂得了尊敬师长,讲文明,有礼节……..我要感谢教过我的老师,感谢蓝田学校,更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改变了我,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父母呼,应勿缓曾庆文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十分不听父母的话,父母叫我写作业,我就说:“我等一下再写,玩一下先。”学了《弟子规》后,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的道理。我知道了爸爸让我好好念书,是让我长大以后有出息,再不要像他一样天天做苦工,一天忙到黑,还被人看不起。一想到父母那样辛苦,一切都是为了我,但我之前都没有好好念书,心里就特别难过,觉得很对不起父母。现在,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好好报答我的父母。   《弟子规》教我做家务赵雪辉《弟子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虽然,我接触《弟子规》时间不长,但是,它对我的改变却非常的大。比如说,我以前是一个不爱做家务事的人,我认为做家务是女孩子的事,男孩子是不应该做家务的,男孩子应该做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所以,在家里我就养成了养尊处优的坏习气。有一次,吃完晚饭,爸爸就去客厅休息,一边看电视去了,妈妈对我说有人约她出去玩,到点了,叫我把碗收了,然后洗了,再把地打扫一遍。我想,为什么是我做呢?为什么你们能玩而我却辛苦地做这份家务?我马上生气地说不干,我还要写作业呢。叫他们自己干。于是,就跟妈妈吵了起来。妈妈说:“我养你这么大,叫你做点事都不做,养你干什么?”一听妈妈这么说,我更生气,于是就说:“这是你们大人的事,这不是我的义务,我的义务就是读书……”那次,跟妈妈僵持了很久,最后妈妈也没出去成了。自从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懂得了应该听父母的话,为父母分担,孝顺父母。现在,一听到做家务,不但不烦,而且认为是我应该做的。以后,我还要认真地学习《弟子规》,做一位真正孝顺的儿子。   事勿忙,忙多错尹燕自从学了《弟子规》以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真是脱胎换骨一般。在以前,我做什么事都是匆匆忙忙的,赶完了就好去一边呆着休息,所以,就养成了做事浮躁的坏毛病。每次做作业,我也都是匆匆忙忙地写完了事,弄得数学总是出一些不该出的小错。写语文作业的时候,有时漏一两个字,或者是标点符号,更严重的时候竟把题目的句子给落掉了,这都是做事匆忙惹的祸!这就是以前的我。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知道了“事勿忙,忙多错”,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我写作业再也不匆匆忙忙的去赶了,出错也就自然少了。是《弟子规》让我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在这里,我感谢《弟子规》。   看电视秦小兰在小学六年生活中,我从来没有自愿帮妈妈做过一件事。每天放学回家就看电视,妈妈叫我别看了我还要顶嘴。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后,我把书包放在一边,照例打开电视就看。妈妈回来后就问我我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我装作没有听见。妈妈见我半天没有吭声,就把电视关起了,但我又去打开,就这样反来复去几次,结果电视被我搞坏了。妈妈相当生气,而我也就老老实实的去写作业了。岁月匆匆,花开花落,转眼我已上初一了。来到蓝田学校,学了《中华十大义理》、《弟子规》它们让我改变了许多。我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懂得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它让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回到家,我不再以电视为主,而是回家就写作业,或者帮妈妈做家务。是《弟子规》帮助了我,我要感谢弟子规。   用“仁”做自己的心谢能能《中华十大义理经典》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虽然我没有学多少,只学了“仁”和“廉”两部分,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很深的道理:“仁“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至圣先师孔子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矣。“意思就是就说:“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火的需要。面对水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火无情,而仁德给人的恩泽像雨露、像阳光,利而无害,绵绵无穷。人际关系有“仁 ”做纽带,就会和谐,生活中有“仁”的光辉就会充满温馨……仁者有什么爱好呢?孔老夫子也告诉了我们:“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看,仁者是何等的舒爽、宁和!说到“廉”,“廉”就是节俭、朴素、廉洁奉公,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一章中,尤让我感触颇深的有这么一些句子:“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意思就是说,学习者不长进,只是原因在于骄傲自满。“行己有耻。”意思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正义的人不会欺骗自己的良心,廉洁的人不会无原则的乱拿财物。一个为官廉洁的人,一定是“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受之以卑。”功劳大,保持谦让;地位高,保持谦卑。……..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我要让“仁”做我的心,让“廉”做我的形。   言语忍,忿自泯范明鑫以前我跟哥哥姐姐妹妹总是吵架,每次吵架爸爸妈妈责备我们的时候,我总是找对方的不是,让爸爸妈妈骂他们,过后他们就怨怒于我。自从学了《弟子规》“言语忍,忿自泯”之后,我才明白,很多的事端都是因为言语冲撞逞一时口舌之快造作的。以前,我就是说话不够和气,才跟哥哥妹妹们吵架。学了《弟子规》我知错了,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兄弟睦,孝在中。”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话说多 不如少韦晓敏我嘴多,像只小麻雀,一天到晚吱吱喳喳的,很讨人厌,大人说话我也爱插嘴,因此,经常招到长辈的训斥,小伙伴也不爱跟我玩。学了《弟子规》明白了其中的一个道理:“话说多,不如少。”也找到了大家不喜欢我的真正原因。我想我会改过来的。家长意见:孩子自己收拾房间,吃完饭帮洗碗扫地,表现不错。   做家务周蓉以前,我特别讨厌做家务,尤其是洗碗。我家里的碗特别多,每到洗碗的时候就头疼。家里的碗两天洗一次,非常难洗。家里的脏衣服也特别多,全家人的衣服都是我一个人洗。弟弟的衣服最脏,一件衣服都要洗十几分钟,洗完弟弟的衣服就要换水,因为实在太脏了。洗完衣服后我就要整理房间,我每天都要整理,如果一天不整理就乱的像猪圈,别人见了都不愿进门,连我都不愿进。所以,每天我都希望晚点放学,因为我不想回去,面对那么脏的家。除了做这些外,我还要做饭菜,可以说家务活我一个人承包了。妈妈早上出去做事,下午不用上班,就出去打牌,也不打理家务,而弟弟,平时叫他扫地都不干,给钱才干。我每天做这些家务活时就要抱怨,为什么就是我做?不过,做完后看到整洁的家,心情也就会好起来,看到这么舒适的家,感到辛劳没有白付,不过,好景不长,才过一天又打回原形。就这样,每天放学就要做事,一直重复,以直报怨。自从学习《弟子规》之后,使我明白了做父母的不易,他们在外面吃苦受累,也没回家跟我们抱怨,而我在姊妹中是老大,应该帮爸妈分担,让他们回到家就好好休息。                                                                                        过能改,归于无       五(2)班  李洋     今天是元月四日,一大早我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学校。我悄悄回到座位上,拿出《大学》轻轻地读起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谁知这样美好的晨读瞬间被打破了,因为班上吴成同学用来交书费的70元放在桌面上,还没上早读就少了10元钱,无论这么找都找不到,吴成同学急得大哭起来。班里的气氛马上阴沉下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盯着唐老师,希望她能把丢了的钱找回来。这时唐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弟子规》里说:“德有伤,贻亲羞.”还没下课,现在钱就不见了,如果有人拿了这钱,就说明这位同学弟子规做的不好。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同学说:“打110,叫警察来查,不信找不到钱。” 有的同学说:“唐老师,请您搜身,拿钱的肯定跑不掉!” 有的同学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有的同学说:“拿人家的钱,是五(2)班的耻辱!” 最后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全体同学马上到楼下操场集中,再一个个跑回教室回到吴成同学的座位旁停留片刻,然后立即跑下楼,另一名同学接着跑上楼,目的是让拿钱的同学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钱放回原处。每位同学神情严肃地跑上跑下,一节课过去了,当同学们叽叽喳喳地回到教室里时,都好奇地把头扭向吴成同学的座位,这时吴成同学大叫起来:“钱找到了!”接着他把钱高高举起,惊喜地笑了!老师也笑了!同学也笑了!班里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唐老师激动地说:“同学们,谢谢您们想出这么好的办法,让这位不小心犯错的同学能及时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勇气,可是大家要记住:我们力行《弟子规》,以后不能再犯这种错误。” 今天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弟子规》是用来落实的,一个人即使他背得再好,如果没有按照《弟子规》去做,总有一天他的品性有缺损。做了错事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能一错再错。让我们努力学习《弟子规》,做个四有新人。       《弟子规》是个好宝贝           五(2)班 韦娜    记得小时候,奶奶给我读过《弟子规》、《三字经》等书,那时还小,迷迷糊糊地记得一些经文,这一年来,我学了《弟子规》,了解了文中的含义,才深刻体会到家人对我的一番苦心。《弟子规》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学习、做人、做事的书,它包含了很多的哲理。在力行《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前,每当吃饭时,我早早就先坐在饭桌前独自享受美味的食物,喜欢吃什么就夹什么吃,有时一盘红烧排骨全被我吃光了。听了唐老师讲的《闵损芦衣》、《孟宗哭竹》、《王祥剖冰》等故事后,我心里很难受。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后母极度刁难的环境里都能孝敬父母,为母亲所想,都能做到“亲憎我,孝方贤”,而我却没做到“亲爱我,孝何难”。现在我才明白自己是多么自私,母亲每天忙忙碌碌,为生计奔波,目的是改善家里的生活、居住环境,而我平时想的总是自己,没有为父母分担半点家务活,我真是一个不孝的孩子。如今,我用《弟子规》来帮助我改正很多的缺点。吃饭时,我会先盛好饭,父母坐下后,我会夹可口的菜放到他们的碗里,每次看到父母开心的样子,我都感到很快乐,很充实。前段时间,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位孩子回家帮妈妈洗一次脚。那天晚上,当我的手抚摸着妈妈那双粗糙的双脚时,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妈妈为了这个家,每天踩三轮车帮人家拉货,她的脚底全是一块块硬硬的茧,有些部位都裂开了口子。如果我没有学习《弟子规》,又怎么懂得母亲的艰辛呢?又怎能看到母亲的这双脚呢?又怎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呢?我要感谢《弟子规》,我要努力学《弟子规》,我要把《弟子规》告诉所有的孩子:《弟子规》是本好书,大家一定要去读、去落实。       《弟子规》教会我学习方法   五(二)班  李经蓉      我常常为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苦恼,当我读透《弟子规》的经文时,忽然之际就豁然开朗了,《弟子规》里已经把学习方法都写好了,它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例如:经文里写到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就很有用处。读书时如果心不在焉、得过且过,不用心记,又怎能读好书呢?课堂上老师讲课,经文里说的三到,我必有一不到,对老师讲的稍微难点题目时,我都没有认真思考,总是一知半解,昏头昏脑的,一堂课下来,什么也听不懂。  “方读此,勿慕彼”这句话也使我受益匪浅。我家里的课外书堆满书柜,可是布满了厚厚的灰尘,我至少有大半没读过,每次满心欢喜地买回来,迫不及待地看上几页,几天后,这本书被我扔到书柜一角,从此再也没动过。现在拿《弟子规》来对照自己的德行,真是万般羞愧。  我常常背不了英语课文,是因为没有静心去背,没有坚持背下去。现在我明白了“此未终,彼勿起”的道理,背书就要认认真真地背,不能一心二用,一篇课文没背好,就不能跳到别的内容和课程,东翻西阅,结果就会前功尽弃,好比故事《猴子下山》中的小猴,到头来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几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从小到大,我制定了无数个完美的学习计划,每次都下定决心按计划去做,可过不了几天,我又没有认真按计划去执行,结果导致计划落空。现在我要把《弟子规》当做一面镜子,让《弟子规》监督我,今后在制定计划时,不妨先松后紧,再一步步努力完成。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同学们,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少年就白了头,让我们珍惜此刻宝贵的时光,在学习、生活中落实《弟子规》,让《弟子规》伴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力行《弟子规》有感     五(2)班  蒋丽     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总是爱出门溜达,常常东家跑西家串,经常忘记告诉父母亲自己的去向。尽管妈妈千叮咛万嘱咐,我就是改不了这个坏毛病。     记得有一次,我去好朋友谢丽琳家玩,天黑了才想起要回家,当我急急忙忙、满头大汗地跑回家时,只见妈妈独自坐在床上伤心。妈妈见我回来赶紧把我搂在怀里,深怕我又消失了一样,她关切地说:“孩子,肚子饿了吧?妈妈做好了饭菜,快吃!”那时我心里想的是:“妈妈做的菜真香啊!今天玩得太累了,我要多吃点。”     现在力行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的道理。不管去哪儿,首先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能外出,否则就是对父母的不孝,我对自己以前不孝父母的做法很后悔。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以后外出我总要及时告诉父母亲。当父母亲不在家时,有时我会把留言条放在桌子上,有时我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在《弟子规》课上,老师曾经三番五次对我们讲《二十四孝》的故事,同学们常常听得泪流满面,痛哭流涕。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很艰辛,白天不但要忙工作,还要一日三餐煮饭给我们吃,煮好了饭菜,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了,还要马不停蹄地四处寻找孩子回家吃饭,生怕孩子饿了,或被坏人拐走了,晚上还要做很多的家务活。父母亲在生活中处处关心我们、默默地爱护我们,我们又怎么能体会父母的一番苦心呢?    《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要我们孝顺父母、长辈,让她们能更好的工作。力行《弟子规》后,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放学回家就帮妈妈做饭、洗菜、扫地、拖地。以前妈妈让我照顾弟弟,教弟弟写作业,我总是不耐烦,甚至对弟弟大打出手,对妈妈态度也很不端正,妈妈总是无可奈何。现在,我明白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道理,“我要好好辅导弟弟学习,爱护弟弟,姐弟之间和睦相处,父母亲就少了一份担忧,就等于孝顺父母亲了。”所以我们姐弟一定要和谐相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底为我们高兴,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快乐。     我要感谢《弟子规》,它让我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做个好女儿、好学生、好姐姐     《中华十大义理》学习心得  八年级(1)班   欧巧珍民国初年,在学校中废除文化经典教育迄今近一个世纪。“民族意识淡漠,传统道德丧失,人文精神萎靡。”这是废除文化经典教育产生的后果。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大量的文化典籍承载了民族精神,传统道德、价值观。这是我在《中华十大义理》的序言中读到的冯燊均先生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深有感悟,如果不能传承传统道德,弘扬民族精神,就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就会阻碍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我在读七年级时很有幸的来到了孔子学院,在这里让我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为此感到幸运和无比的骄傲,因为以前我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些仁、义、礼、智、孝等等方面的道理。现在我学习了《论语》、《弟子规》、《中华十大义理》、《大学》等等这些书籍,它们改变了我,变得比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我不懂“孝’,父母叫我做什么事,我总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而且还顶撞父母。现在我不再顶撞他们了,还知道应该怎样孝顺他们等等。这都是我在孔子学院学到的“孝”。《中华十大义理》一书中编著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等十大主题,每个主题之下汇聚了历代圣贤的教导,并按一定的逻辑结构编列出来,加以阐释。在《中华十大义理》中我深有感触的是“信”,“信”即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言而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可想而知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了假仁假义。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我们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人与人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无欺无诈才能互相信任和谐共存。时至今日,我们在大力抨击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不道德行为时,很有必要继续弘扬古老的诚信文化,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可信的民族品格。     我的一点感想 三(2)班   曾泽民我学了弟子规已经四个学期了,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以前我不大有礼貌,见到长辈不知道主动打招呼。学了弟子规以后,我变得有礼貌了。我以前总是问妈妈要钱买这买那的,现在我知道妈妈挣钱不容易,知道节省了。以前我总是把别人的东西破坏,现在我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我要努力改掉。我原来不做家务,现在我会主动帮妈妈做点事。我还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洗衣服、书包、鞋子、袜子。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爱看电视,我上课爱说小话,爱搞小动作,作业有时马虎。这都是不好的。弟子规是本好书,我要真正学好这本书,把不好的坏毛病都改正,争取做得更好。   事非宜、勿轻诺 三(2)班   汪静我学弟子规的时候,我以为只要背熟就行了,可是我每当犯错的时候,脑子里有一句弟子规的话闪出。有一次,我答应同学星期日叫我爸爸带我去买一本故事书,我叫我爸爸带去书店,爸爸说:“今天很忙,不能带你去书店,下个星期再带你去”。第二天,同学问我你帮我买了故事书了吗?我说我爸很忙,所以不能带我去书店。她说:“你说话不算数,不跟你玩了。”我知道了弟子规里的一句话“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句意思是: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不管同学叫我帮他做什么事,我都会认真考虑能不能办到。   事勿忙,忙多错 三(2)班王燕芳  弟子规有一点我做不好,就是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我做事总是很匆忙,容易做错事。有一天,妈妈叫我炒菜,我匆忙地炒完了。就对妈妈说:“菜炒好了。”妈妈吃了一点菜说:“你炒的菜怎么有股怪味”,我说:“不知道怎么会有怪味”。到了晚上妈妈再次叫我炒菜,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刻去炒,而且很用心地炒。我说:“炒好了。”妈妈吃了我的菜说:“太好吃了,你炒的菜真好吃。” 经过这些事后,我知道:“事只要慢慢做,用心做。不着急才会做好”。   帮妈妈做家务 二(2)班  梁啸海我今年8岁了,读二年级,老师每天都布置孝心作业让我们回家完成,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然后就做家务。我最擅长的就是洗米煮饭,我一边煮饭,一边洗菜,有时我还会炒个菜让父母回家有一个现成的饭菜吃。我知道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虽然炒的菜不如妈妈炒的好吃,但全家人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对饮食,勿拣择 二(1)班 林之雯   我学《弟子规》已经一年多了,但是我总是改不了一个坏习惯。就是爱挑食。有一天,妈妈煮了我最爱吃的菜,可里面放了我最不喜欢的肥肉。以前我就不会吃不喜欢的菜,自从我读了《弟子规》里的“对饮食,勿拣择。”意思就是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妈妈做饭也很麻烦。现在我已经改掉了,妈妈做饭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弟子规真是一个好老师。   《弟子规》是我的好老师 黄振华   二(1)班这个学期快要结束了,我从弟子规这本书里面学了不少知识,它让我们怎样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妹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在弟子规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几个方面教会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我做得最好的有“出则悌、亲仁。”我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打我弟弟、拿他的玩具玩,他不给我玩,我就抢,我抢他的玩具他就告诉妈妈,妈妈就骂了一顿,我很不干心。可是我学了弟子规,以后就不和我弟弟抢玩具了。而且爸爸给弟弟钱的时候,我再也不会去争。以前我很小的时候看到自己亲人的时候,妈妈、爸爸让我向他们鞠躬问好,可是我不想。现在我家来客人我会主动向他们鞠躬问好。弟子规是一本好书,也是一位好老师,它教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 二(1)班   唐玲艳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学《弟子规》的心得感悟。我以前做事总是慢吞吞的,有一天,妈妈叫我洗裤子,我答应了,可是过了一个上午,我还没有洗。妈妈买菜回来看见我没有洗裤子,批评我说:“你太懒了”。我学了《弟子规》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后,我知道了父母亲叫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偷懒。弟子规这本书是一本好书,也是一位好老师,我们要去学习它,还要去落实它。       传统文化之感想 六(2)班   刘佳乐我是这个学期才来到蓝田学校的。在这里,我初次接触了《中华十大义理》这本书。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因为它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教之冶性,犹药之治病”。正是这句话使我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学期以前,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子,但我很贪玩,喜欢搞恶作剧。常常把小虫子放在别人的文具盒里,但现在我跟以前不同了,我变成了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女孩。是《中华十大义理》让我明白了不能贪玩,要端正好学习态度。现在,我的成绩提高了,写作文有思路了,做数学题会思考了,不懂就会问了。同时,我也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那就是“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弟弟妹妹有什么事情我总会帮助她们。但是有一次,弟弟到别人家去玩,看到人家有一个刚买的玩具——小火车。也许是年幼不懂事所以把别人的火车拿回了家。可是,当时我并没有阻止他。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次,我没有阻止他,下一次如果弟再去拿别人的东西,那岂不是成了小偷。这都是我不好,放纵是不好的。以后,我一定会改变这些错误的。《中华十大义理》,它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相信,只要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它教会了我许多,只要你们仔细去读,去品味。   学传统文化有感 六(2)班  邓彦这个学期又要结束了。我来跟大家谈谈我学传统文化的感想吧!虽然我是这个学期才来的新同学,但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尤其是《中华十大义理》里面的读书法、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以前,我读书总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还一边读书一边做其它的事。所以总是记不住。自从领悟到了读书法后,我读书总是很全神惯注,一心一意。记得上次,老师让我们背《弟子规》,我用心的读了几遍,想不到竟然背出来了。现在,我的记忆力也好了,只要读一两遍就差不多能记住了。还有一点,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前,我总是不懂装懂,也不会去请教别人。觉得问别人很丢面子。不过,现在不同了,我只要不懂就问,而且,我也不觉得这是丢面子了。比如说,有一次,我正在读书,没想到遇到了一只“拦路虎”,怎么赶也赶不走。最后,我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同学。没想到他不仅没有嘲笑我,而是耐心地告诉我字句的意思。他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这都要归功于传统文化。也许是我接触时间太短,所以也有不足的地方。《中华十大义理》里的“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我没领悟好。我写作业总是粗心大意,不是多了一个字,就是少了一个字。数学作业不是漏了个小数点,就是多了个零。就拿上次的数学测验来说,我明明可以拿95分,却因为有几题写错了小数点,才拿了86分。没想到,想差分毫,就造成了极大的差距。传统文化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要将做得好的继续发扬下去,做得不好的,努力将它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我想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国学感想 六年级(2)曾雅婕接触国学让我受益匪浅。我学的国学有四本书,分别是《大学》、《中庸》、《弟子规》、《中华十大义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华十大义理》,因为它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这其中我做得最不好的是“中华十大义理”的“孝”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多穿一些衣服,因为天气非常冷,妈妈怕我生病。可是,我火冒三丈地对妈妈说:“我不冷,如果我自己冷我自己知道穿呀!”妈妈温文尔雅地说:“乖女儿,听妈妈的话,如果你不多穿衣服,你会生病的。”我气呼呼地说:“我反正不穿,看你怎么办。” 自从我学了“中华十大义理”的“孝”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当然懂得了这其中的道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和同学的交往中,我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我也有做得最好的,那是“中华十大义理”的“孝”中的“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每天早上,我起床穿好衣服、鞋、裤,头发梳好,就跟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我去读书了,再见。”放学回家,我看见妈妈在外面的沙发上坐着,我也会兴奋地跑过去跟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这就是我做得最好的一面。我非常感谢“中华十大义理”这本书,我更要感谢蓝田学校里面的老师,但尤其要感谢周老师,因为,她给了我不少帮助,她讲课不但绘声绘声、妙语连珠,教会了我们礼貌,尊敬父母,她还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使我慢慢地养成了遇到问题先反思自己的好习惯。总的一句,我来蓝田学校后进步很明显。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劳,我接下来要好好去读《中华十大义理》这本书,不但要去理解它,更重要的我是要去落实它。   中国传统文化,它将会改变你的人生 六年级(2)佘勇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好的老师。它将会指导你如何去做人,它将会指导你如何去处事,它将会指导你如何去孝敬父母。它将会让你去吸取圣贤的智慧,并使你终生受益。在《中华十大义理》“孝”中,有一句孔子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做得很好。意思是说:“父母在世,自己不出远门,出游必须有明确的方向。”记得有一次,我在家有道题不懂做了,经过认真思考,查资料,还是无法解决,于是想到了同学唐英杰。去问问他吧!于是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唐英杰杰家请教一个问题,一会儿回来。我经过了妈妈的同意,也告诉妈妈我的明确的方向。妈妈就不会担心我的去向了。当然,人无完人,我也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说:“忠,是要尽自家这个心,就是要尽心尽力。”上次,我们全校要进行体检,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交八元钱,我那时是班长,当然,代替老师收钱的人非我莫属了。老师就把这个至关重要的任务交到了我手里。最开始,我收钱还是很顺利,可是,正当我把钱交给老师时,老师计算了一下钱数,却发现少了十六元,相当于两个人的钱数。最后,我只好负全部责任,我心想:都怪我,谁叫我收钱时那么不细心。唉!到了第二天,经过老师的一番查实后,原来是我把人数弄错了。自从我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后,就慢慢地将我自己改变过来了。在以前,我老是马马虎虎,学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每次都是尽心尽力。中国传统文化,它将会改变你的人生,令你变成世人瞩目的君子。尤其是《中华十大义理》更是人生旅途中的不可缺少的“宝典”啊!   学国学有感 六(2)班 张惠菁   我学习国学已经一年多了,国学使我感触很深,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国学将是我永远的恩师。我接触到的国学有:《弟子规》、《大学中庸》、《中华十大义理》。其中,我觉得最让我们走上成功之路的应该是《中华十大义理》这本独一无二的“宝书”。《中华十大义理》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个方面的内容,它可以让人们学习、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现在我做得最好的一方面就是“孝”了。“孝”一章给我们讲的是要懂得孝顺父母、赡养父母、体谅父母……因为“孝”是做人的根本。而我在“孝”里做得最好的是“孝”的第五章:遵循正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意思是说:父母有过错,晚辈就应该用谦恭的口气、和悦的脸色、轻柔的声音来进行劝说。如果父母不听劝说,就尊重他们,孝敬他们,等他们高兴了再劝说。有一次,妈妈某件事做错了,我和妈妈说话时十分谦恭,可是妈妈听不进去我的劝说,我便马上明白了:要尊重他们、孝敬他们,等到妈妈高兴了再劝说。最后,妈妈便对着我说:“你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 然而,我觉得我做得不好的一章是“廉”。那么“廉”包括什么呢?“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与节俭精神,二是指公众生活中的廉洁精神。古人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物质欲望的膨胀是当代社会的顽症,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活的大敌。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廉”的精神。欲望不必完全断除,但需要合理节制。纵欲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行为均不符合中国国情。倡导“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的民族品格。“廉”的第二章的节制欲望的第3点我做得不好。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意思是说:哪一天不劳动,哪一天就不吃饭。可是这一点我完全做不到,因为我写完家庭作业就去吃饭。根本就没有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意思去做。我为此而感到惭愧。《中华十大义理》里面包括了十个方面,都是教我们怎样做人的。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去落实。   读《中华十大义理》的一点感言 六(2)班   陈彦廷光阴似箭,转眼之间,一个学期就快到了尽头。在我心中的知识道理却在随时间而增长。学习生活中我经常把自己看成是一颗星,而世界就如同浩瀚的宇宙。我学了《中华十大义理》后,我这颗恒星又知道了怎样运行了。爱面子,大家应该都有吧!当然,我也不例外。记得去年的一次,我去买零食,吃完后,我随手将垃圾丢在了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是,还是被同学目睹了我所做的这一切。结果,告知班长,害得我不仅被罚得哑口无言,还被羞辱了一顿。从此,我对那同学就恨之入骨。相反,如果要是有人奉承我时,我便会得意洋洋,心里简直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但其实我心很明白,每次别人夸我,我很乐滋滋的时候,成绩便会下降。所以有时,我常常为此苦恼。如今,我懂得了“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这个道理才知道自己是有着多如繁星的错误。所以,懂得了道理就要改正,《中华十大义理》中的“毅”就让我明白了怎样改正。“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在文中是讲:白天明白了大道,晚上死了也可以。但我认为真正应该是孔子想告诉我的是:白天学到大道理,晚上就会发现自身有许多的缺点。这时,就应该好好反醒,然后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而它又让我扬起了重新做人的风帆。记得本学期有一次,我和同学在放学路上,为了一点小事争执不下,而差点儿动武。那一次事情后,我觉得很惭愧,浑身都很不自在。直到第二天我向他道歉。我做出了明智的决策,这才让我放下心来。学了《中华十大义理》,我懂得了许多许多(省略1亿个“许多”)道理,做孝子要有恭敬心,行孝时一定要感到快乐,做到谦廉,首先要心存善念,对别人慷慨,时时谦逊……太多了,太多了,它给我的帮助太大了。从调皮贪玩的孩子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君子,它无疑是最最要好的“老师”。 “细读它吧!”它会让你恶劣行为渐渐变少,直到销声匿迹。从品味到不舍,在精读中,我看到了它的魅力,我真希望它能成为我一生的良师益友。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唐佳婷   四(2)班我学了弟子规,由一个贪玩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勤劳又勤学的好学生。这一个学期以来,我一直把弟子规当成我的小老师。这个小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学习,怎样成长,怎样生活…… 弟子规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非常重要。以前,我心不到,眼不到,只有口到了。所以,我背课文总是背不出来,读十几遍才能勉强背出来。我经常死记硬背,妈妈告诉我不要死记硬背,只要懂得方法就很好背,老师也经常说不要死记硬背,懂得方法就很容易。我现在读书时,心到了,眼到了,口也到了,我现在觉得背什么都容易了。我要感谢弟子规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   《弟子规》把我的坏习惯给改掉了 五(1)班   黄凤姣我这个学期学了许多知识,而且都是一些教我怎样做人的道理。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个学期学的道理。《弟子规》真是一名好“老师”,让我把坏习惯给改掉了。老实说,我以前是一个很懒惰的小女孩,什么事都不愿意做,而且总爱找借口掩护。比如:妈妈叫我帮她洗菜,我不情愿地说:“哎呀!什么事都要找我做,懒得呢!”妈妈听了,很不高兴。妈妈又叫我煮饭,我又说:“凭什么?你煮不就行了!真是的!”妈妈听了,火冒三丈!马上就把我批评了一顿:“长大了,越来越懒了!别人都说长大了,就比小时候听话。”我听了,不耐烦地说:“别人是别人,关我什么事啊!”妈妈接着批评我:“你这什么态度?对父母大声说话,而且还敢插嘴,老师都教到哪里去了?越教越不听话。”我得意地笑了。接着,我开起电视就看了起来。妈妈却在那里忙里忙外,很辛苦。我有点同情了,想帮妈妈干活,可是我脑子里又有另一个想法:帮什么!在这看电视多好!于是,我又看着电视了。看!我以前的确是一个懒惰又自私的孩子吧!现在,我转到蓝田来上学,这里的教育很不同。其中《弟子规》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正把我好吃懒做的坏习惯给改掉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叫你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快,不要拖拖拉拉。刚学《弟子规》的半个月后的一天,妈妈叫我帮她洗菜、煮饭,我听了,又想偷懒,结果想起了《弟子规》,马上就帮妈妈洗菜、煮饭,我大约20分钟就完成了。妈妈夸我:“真能干!这个学校的教育就像重点学校的教育一样!棒极了!”我听了,高兴地笑了,心里想:这还得靠《弟子规》这位“小老师”!要不是有了它,我到现在还是这么懒惰呢!看!《弟子规》把我的坏习惯给改掉了吧!所以说,好好学《弟子规》是有好处的。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落实《弟子规》,孝顺父母。   心得感悟 王佳乐   五(1)班在我学弟子规以来,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叫做“人有短,切莫揭。” 在我七岁那年,我最好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出了自己的缺点。我心里想:“原来平时成绩最好的班长也有缺点啊!”我心里感觉很高兴,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同学。我以为那个同学会很高兴,然而,她却说:“你知道你自己违反了弟子规中的哪一条。”我却满不在乎的说:“我违反了哪一条啊!”她从书包里拿出弟子规,翻到“人有短,切莫揭”,让我反反复复读了几十遍,我读了之后,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我心里想:“我一定向她道歉。” 第二天,我走过去,向她道歉,她原谅了我。我喜欢弟子规,是它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是它教会了我们每个学生应有的传统美,所以我真喜欢弟子规,永远喜欢。   房室清,墙壁净 李锦婷   六(1)班仔细算来,我学习《弟子规》已经有两年多的时候了,在这两年里,我就像一个从沙漠走出来的人,贪婪的吮吸着《弟子规》的知识的甘露。这些知识让我从一个不听话的女孩变成一个让父母经常夸奖的孩子。在《弟子规》这本书里给我启发最深的是:“房室清,墙壁净。”这句话的意思是:房间要保持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上的文具要摆整齐,不能乱放,要保持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这一点我还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是没有做到的。有一次,我刚回家,妈妈对我说:“你应该把你的书桌整理一下,你看乱成什么样子了!”我随口“哦”了一声就去写作业了。写作文的时候,我老是想着别的事,所以静不下心来,到了晚上10点,才敷衍了事的写完。当我接触《弟子规》后,我学到了“房室清,墙壁净”这句话,看着这句话,又想想我以前是怎样把书桌上、墙壁弄得乱七八糟,我真是惭愧不己。记得有一次,我早上来到学校,看见有一个一、二年级的小弟弟拿起石头在出黑板报的黑板上乱写乱画的,我就跑过去对他说:“小弟弟,我们不是学了《弟子规》吗,《弟子规》中有一句话‘房室清,墙壁净’,它就是说,我们保持墙壁的干净,明白吗?”那个小弟弟边点头边把黑板上画的东西擦掉,他擦完就跑开了。我的这些明显的改变,都是《弟子规》时时刻刻地教导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我由衷地感谢《弟子规》。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六(1)班  莫静兰在我没学习弟子规之前,是一个经常惹父母亲生气的坏女儿。当我学习了弟子规后,变成了一个父母都疼爱的乖女儿。没学习弟子规前,我做了很多对不起家人的事。记得以前,爸爸妈妈叫我教弟弟写作业,我看都没看就说不会,转身就走人。要是爸爸妈妈一再叫我教,我就在那假装思孝,最后还是说不懂写。久了弟弟也看出我不愿意教他,他也不自讨没趣了。他很少和我接近,经常和我吵架,我们的关系闹得很僵持。爸爸妈妈也因为我们的事很烦恼。当我学习了弟子规里的“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时,我感到非常惭愧。老师告诉我们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就算是孝顺父母了。回家后,我好好的反省了自己,并向父母亲还有弟弟道了歉。从此以后,爸爸妈妈一叫我教弟弟我就马上过去,认真地教他,比做自己的作业还认真。爸爸妈妈看到我们姐弟两个和睦相处都非常开心,经常在别人面前夸我是乖女儿。还有一次,我和弟弟准备出去玩,但是只有一辆自行车而且后面又是装了篮子的,我们都不想走路,都想骑车。我们互不相让,争执了很久都停不下来。最后我们谁都没有去成。为了这件事我们两天不说话,父母亲以为我们生病了,非常担心。学了弟子规后,我知道兄弟姐妹要好好相处,但是我没有做到,我知道错了。回家后我向弟弟道了歉,他原谅了我。从此我们又和好如初了。弟子规是一本好书,也是一位好老师。在犯错误时,它总会帮我改正错误;在我骄傲时,它总是提醒我;在我不孝时,它总会教导我……我会永远感谢你的,我的好老师——弟子规。     帮妈妈洗脚 二(2)班   韦宁芳这个学期,老师布置了帮妈妈洗脚的孝心作业,我放学回家就开煤气热水,等妈妈回家后,我就让妈妈坐下,倒水给妈妈洗,我发现妈妈脚上有好多皮还开了裂,我就用手轻轻把它洗掉,我洗着洗着,就抬头看了看妈妈,她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光,我对妈妈笑了笑,妈妈也笑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妈妈,我错了 王旭晴   二(2)《弟子规》教会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要感谢《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好书,还是一位好老师。记得我以前不听妈妈的话,经常和妈妈顶嘴。一天,我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叫我带妹妹去玩。我说:“妹妹这么大了都会走路了,干嘛要我带她去玩呢?”妈妈说:“这么多车子。”然后我说:“你不知道带她去玩啊”。妈妈生气了,就说:“你去洗碗。”我大声的说:“你自己都快洗完了,干嘛还要我洗?”妈妈生气的打了我,还问我在学校都没学到知识和道理吗?我当时器了就跑了出去。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觉得后悔老师也常常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和妈妈顶嘴是大不孝。心里感到很羞愧。我回来后,看见妈妈忙来忙去。我就过去帮助妈妈做了一些事情,妈妈说我真能干,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   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秦玉梅我是去年才接触弟子规的,以前我是个淘气的小女孩。经常给妈妈生气。自从我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在“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方面做得很好。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为了一颗糖争得你死我活的,妹妹争不过我就骂起来了,妈妈被争吵的声音惊动了。妈妈急忙跑过来,妈妈对我说:“你当姐姐怎么总是跟妹妹吵,我太烦了。”这一次我又被妈妈骂了。记得还有一次,我和妹妹晚上睡觉时,为了争被子盖,我和妹妹在被子里踢过来踢过去,被子里传来了妹妹的哭声,妈妈被唔唔的哭声吵醒了,妈妈过来问我:“你怎么又把妹妹弄哭了,你当姐姐的,应该要照顾妹妹呀!”。现在我懂得和妹妹和睦相处,再也没有给妈妈生气了。   出必告,反必面 曹薇  三(1)班我学《弟子规》已经有三年了,《弟子规》这本书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我还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是一个不懂事,没有礼貌的小孩。在《弟子规》里面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让我最深刻最难忘。一天,放晚学回家,妈妈在家做饭,我就拿作业去同学家写。我没有告诉妈妈,也没有留纸条我就走了,由于作业太多,我写到8点钟才回来,我想,这么晚还没有回家,妈妈肯定担心了。我回到家里,看到家没亮灯,我打开灯了,看到妈妈做好的饭菜都没有吃。这时,邻居奶奶告诉我,我妈妈去外面找我了。自从那以后,不管出门,回来都向妈妈打招呼,从来没有让妈妈担心。我把“出必告,反必面”牢牢记在心里了。在这里我要感谢蓝田学校,给我学《弟子规》的机会。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三(1)班  陈丽芝仔细算来,我学《弟子规》有很长时间了,它给我带来的启示很大。我没学《弟子规》的时候,只要衣服哪里脏了,我就不穿了。还和妈妈吵了起来。让我来说说这件事吧:有一次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给我,我穿了还没一个月就不穿了。妈妈问我:“为什么不穿了!”我说:“它不好看。”然后妈妈又说:“衣服不应该讲究,只要能穿就行了。想我们从前哪有你们这么多衣服穿。”我没有把妈妈的话听进去,然后我又跟妈妈吵起来,最后我就出去了。现在我学了《弟子规》,明白了,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知道了,衣服不应该华丽,只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及场合就够了,要与自己的家境相应。现在妈妈买什么衣服,我都穿了,不像以前一下就不穿了。《弟子规》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中华十大义理》之感言 雷强   六(2)班我是这个学期来的,也是第一次接触《中华十大义理》这本书,这是本价值连城的好书。因为我从中知道了怎样孝敬父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其中: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做得最不好。有一次,我买了一包瓜子,妈妈常说:“吃多了瓜子容易上火!不给吃瓜子!”我怕被妈妈发现,所以不让妈妈吃,没等我吃完,就听见了开门声,于是我将瓜子快速收起来,妈妈看到垃圾筒里的瓜子皮生气地说:“瓜子是不是你买的?”我说:“是我买的。”妈妈说:“讲过多少次,吃多了瓜子容易上火,叫你不要吃,你就是不听!把瓜子拿出来。”我说:“没有了,吃完了。”妈妈非常生气。后来妈妈出去有事,我小心翼翼地将瓜子拿出来,津津有味地吃。我想:妈妈不会突然进来吧,谁知门一打开,妈妈回来了,看见我手上的瓜子非常地失望,一连三天都不跟我说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做得非常好。父母叫我倒水,我就倒水,父母叫我盛饭,我就盛饭。父母叫我洗碗,我就洗碗。这是我做得好的地方。学习《中华十大义理》以后我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争取以后在多孝敬父母。我感谢中华十大义理,因为它让我受益匪浅。   忠的精神 李艳丽  六(一)班在这一个学期中我学了《中华十大义理》的“忠”与“信”。在这两节中我学会了许多东西,由其是“忠”的这篇,给我的启发很大。 “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包括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等。在我们中国就有许许多多关于“忠”的人。比如邱少云、雨来、黄继光、李四光…… 令我佩服到五体投地的是邱少云。邱少云所在的部队要去歼灭391高地的敌人。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伪装埋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后来敌人好像发现了什么,竟然使用了燃烧弹。在邱少云附近的荒草都着火了,忽然传出了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原来是邱少云的棉衣被烧着了,火苗趁着风势乱蹿,一团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如果邱少云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他身上的火扑灭。或者是他的战友们跳出来扯掉他身上的棉衣,也可以救他。但是这样一来,整个部队就会被敌人发现,而且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就这样战友们都眼睁睁地看着邱少云被活活的烧死,邱少云也扒在那里一动也不动。邱少云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像这样具有“忠”的人,不只千千万万个。《中华十大义理》说过:“一个‘忠’的人不一定要付出生命或者付出什么宝贵的东西,只要有这个精神,有这个心,那就是‘忠’。” 我要向邱少云学习,虽然我不能向他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去给祖国做贡献,但是我会努力学习,攀登科学的高峰,把我们的祖国,把我们的生活建设得更加光明,更加美好。   “孝” 六(1)班  莫静兰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中华十大义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卷七“孝”。“孝”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若草莽之有华实也,若树木之有根心也,虽异处而相通,陷志相及,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意思是:父母对于子女,子女对于父母,是由一个整体而分开的,同一血脉而气息不同。就像草木有花朵和果实,就你树木有根,虽然在不同的地方而实际上是相通的,隐约之中意气相互连结,患病时互相救治,忧虑时互相感应,活着时一起高兴,死亡时互相救治,忧虑时互相感应,活着时一起高兴,死亡时相互哀悼,这就是骨肉之亲。这句话使我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个故事。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曾参的人,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他吃过午饭便到山里砍柴去了,他母亲一个人在家。他刚去不久,家里忽然来了几个客人,因为当时曾子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招待客人;而如果曾子母亲自己出去买的话,便没有人招待客人了。当时曾子的母亲心里自然很是着急,她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她盼望儿子能快点出现。可是等了好长时间,还不见儿子的身影。情急之中,他母亲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她知道母子的血脉是相通的,于是就用牙齿将自己的一根手指咬破。果然,曾子在山里就忽然感到一阵心痛,他料想家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急忙挑着柴回家。回到家里,客人还没有走,曾子便帮着母亲招待客人。待客人走后,曾子跪在母亲膝前,请母亲告诉他为什么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心痛。母亲便向他解释道:“因为客人来了以后,家里没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我见你尚未归来,就咬破手指,我想你必定会有感觉,能早点回来,帮助我招待客人。要是曾参他不孝顺父母的话,母亲受伤他能感觉得到吗? “今之孝者,是谓能孝。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今又有谁不是这样的呢?现在人们把能赡养父母就当作“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把父母亲送去敬老院,这正是不孝。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要是人没有“孝”,生活就会变得没有意义,缺乏无味。所以我们人人都要有一颗孝心,家庭才能变得更和谐。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