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教育经典语句118则

教育经典语句118则

字号:T|T
176、读书是读给自己的   
现在的学生朗读的技巧掌握了,会中印,会停顿,你听得很动人,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看似范读起来娓娓动听的老师,也不见得对文章感受的有多么深刻。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5)  
177、读书要耐得寂寞   
读书,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夏天,在树荫下,一把椅子,一杯清茶,手捧一本书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优雅;夜晚,在书房里,,伏案读书,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  
178、读书的最高境界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能够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  
179、读书让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180、拒绝读书的危害   
我们身在与书密不可分的教育领域,尽管各种书籍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尽管图书的消费成为一笔庞大支出,但是我们却仍然没有感到底蕴上相应的提升。过多的选择让我们无法选择;紧促的时间让我们不能选择;粗制滥造的拼凑让我们不屑选择。(摘自 2004/2/18 《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三十七――读书的美妙境界  
181、读书的快感   
在经典之中,你可以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恬淡;也可以有“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善感;可以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也可以有“一丈丝纶一寸钩”的闲适。你可以点燃《第一炉香》和钱钟书先生进行《神•鬼•人》的对话;你可以来到希腊城邦和亚里士多德探讨《诗学》;你可以冥想孤独的斯宾诺莎是怎样用永不屈服的心灵写下了几乎不行于世的《伦理学》;你可以梦忆红楼“万艳同悲”的苍凉;你可以与荷马同历《伊利亚特》,与雪莱共鉴西风云雀;访田园五柳豁达千古尘嚣,到盛世诗唐品啜韵美律香。摘自 2004/2/18 《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82、妙不可言的读书境界   
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因为有了经典的沉韵,在我们的教育中亦可以见山如画,视水如诗了。何妨把围壁做东篱,视高楼为南山;讲台可为苍穹,浩淼深邃,纵横捭阖;教室可为阡陌,稚子垂髫,悠然自得。和学生一起阅读就仿佛某个慵懒的午后,静待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心上,手捧清茶一杯,自在几许,和友人轻松地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思接千载,视通万物;或回顾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或倾听夏日的传说;或讨论云生雾起的由来,或考证神秘玛雅的起源。文史是浪漫的散文诗,数理亦是精致的韵律诗。真是不亦快哉!(摘自 2004/2/18 《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 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83、读书与关注前沿   
关注前沿是为了自身的新鲜活跃,原来在我们不得而知的广阔世界还有这么多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将自己摈弃于时代之外,不可将自己轻易划入老年一派;关注前沿更是为了教育的新鲜活跃,了解孩子们的心态,才能与他们探讨,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摘自 2004/2/18 《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 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84、与阅读为友   
我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我们需要在忙碌中充实,在闲适中诗意,在艰难中执著,在安逸中探求,与心灵为友,与阅读为友。(摘自 2004/2/18 《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85、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   
人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分子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学术精品中具有强大的文化的力量。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三十八――读书支持生命   
186、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指情绪色调的积极意义上的,但它的表征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有好奇、如饥似渴,有兴奋、一见如故的感觉,有心领神会的会心的愉悦、亲切可人的温馨,有理智在努力工作着的神情专注的意志(其实读书的时候,也常常需要意志,大脑需要努力地、活跃地工作着),有释疑解惑有如走进愈渐宽广、敞亮的大道,当然有时也相当沉重,甚或是悲凉、无奈……林林总总,但这却都是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的积极的情感。我常常想,人若没有这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生命是那样干枯、生活是那样暗淡,而有着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是那样让人感到满足、享受和向往。(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87、保持读书所引起的情感   
保持着每每读书时不断被激起的冲动、想像、思考和希冀,它们慢慢地、渐渐地便会在你的精神和人格上留下越来越深、难以磨灭的印记。(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88、读书不是装点门面   
读书不光是为装点门面,在年轻人崇尚文化快餐、读图时尚的今天,为人师者用读书填补心灵的饥渴,提升自身素质,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是最重要的。(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89、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最初可能充满了沉重与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峰顶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与哲人对话的快乐甚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这是心灵的快乐,是灵魂的升华,较之感官的生理快感,是一种超越具像的人生感悟,是更高境界的快乐。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90、读书永远不能等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教师博览》谈永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191、读书就是看风景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若在高处看风景。  
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懂万般谜语,读懂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山、一条江、一棵树、一种阅历、一种想像和形态各异的人,蓦地站在你的面前。  
此时此刻,风景是一种灵性的感悟。因为,读书人总爱以书为镜,照出现实,照出是非,照出古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的佳句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读来读去,一幅人生的景致岂不跃然纸上?!  
三十九――与学生一起成长   
192、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赋予时代魅力的行为表现。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是学生超越了教师的搀扶和点化后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的过程。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193、托起学生的自尊心   
把学生沉沦的自尊心托起来,这是生命发展的希望。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35)   
194、教师劳动的意义   
教师付出的是有限的劳动,得到的是无限的精神享受,足可以感动一生。因此,如果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生命体。(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47)   
195、要让青少年学会与人、与自然的交往   
(要教育青少年)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图象,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统一的生活哲学;学会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珍爱万物,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不暴殄天物,不人为物役。(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尊重理解学生
196、一个老师要有人情味,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应该理解学生。李镇西   
197、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李镇西   
198、美丽的眼睛看学生   
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现美的舞台,相信你的学生会表现得更精彩!  
(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顾立军《美丽得眼睛看学生》)  
199、于永正老师谈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摘自 2004/10/18 《德育报》《于永正:成功源于反思》)   
200、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78)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一   
201、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标准是:1、是一视同仁的爱,还是偏爱?2、是功利性的爱,还是超越功利性的爱?3、是居高临下的爱,还是平等的爱?4、是严格要求的爱,还是纵容和溺爱?   
所以除了爱心教育,还需要民主教育。富有民主精神的爱才是真爱。李镇西   
202、、校园生活应该有一些浪漫气息,应该有一些炊烟,有一些山中的气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浪漫的回忆,而自然这本大书不能不读,否则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李镇西   
203、一流的学生   
“一流的‘考生’不等于一流的‘学生’。”《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认为,“学生”强调的是善于“学”,他们拥有敏锐的嗅觉、笃实的干劲、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把“学生”培养成了“考生”,把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赶到了狭窄的考场,最后变成考试的高手,实践的低能儿。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从“一”到“十”:2003看教育》)   
204、让学生独立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长大,最终成为他自己。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体验中思考,让他们演出独立成长的活剧,而不是天天复制自己,并粘贴到学生的心里。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1)   
205、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李镇西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二   
206、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朱永新  
207、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208、还快乐于课堂   
让我们的课堂少些功利与分数,远离忧郁与深沉,拒绝标准与威压,多一些快乐,再多一些快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   
209、一步一个脚印   
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0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条件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学实践能力,而经验的积累、实践智慧的获得,就更需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续反思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执著。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2赖配根《编辑手记》)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三   
211、读书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12、对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吧,有时反而是与课业无关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学生更为重要——只要他能够击中学生那年轻而渴望的心灵。  
(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213、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应该首先将人类最有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提供给下一代,让他们首先学会体验爱与尊严、体验善良与和平、体验诚实与虔敬、体验仁慈与怜悯。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14、不能小看小学老师   
我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相信,对我,对我们小学教师为教育永远绿满人间的神圣劳动会充满深深的敬意。(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5、教育中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虽然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艰辛的,但当我们触碰孩子们纯真目光,聆听他们无所掩饰的话语,亲历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就会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摘自 2004/4/5 《德育报》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四   
216、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过时,要毕生用“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去追赶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感受和吸纳这个时代的奔腾与力量,并以这感受和吸纳去锻造下一个时代的精华与脊梁。(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7、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的成长都如同一棵树: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当教育能成为年轻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创造出“茂密之树和碧草蓝天交相辉映”之时,我们的教育改革才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对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视,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8王文静《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219、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教师只有认真阅读乐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220、“我们”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得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得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摘自2004/5《人民教育》殷朝芹文章)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五  
221、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   
任何艺术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学艺术更不例外。在吴正宪的课堂上,滚动着澎湃的激情,也汇集着期待的深情,还荡漾着师生情感交融的真情。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吴正宪说:“我一直在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他不仅仅是用技巧而是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  
(摘自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222、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   
今天,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写着人类对宇宙的豪迈宣言: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也许那就是他们飞向成功的第一片羽毛。  
(摘自2004、12、20《德育报》钱超《想飞就能飞起来》)  
223、怎样对待学生   
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立红《班主任心语》)  
224、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组合、使用,人尽其才,这样,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得到了培养、锻炼与提高,而由这些个体组成的集体一定是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摘自2004、12、20《德育报》段正山《班主任心语》)  
225、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学生的原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纯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 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六   
226、激情   
激情是人生的活水,它无拘无束地奔腾激荡,翻卷起绚丽多姿的浪花,弹拨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路呼啸着奔向广阔的大海。   
激情是生活的电光石火,激情是灵魂的放声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发;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   
激情产生诗,激情产生画,激情产生灵感,激情产生奇迹。   
激情可以使患者离开病床,激情可以使老人焕发青春,激情可以重新唤醒麻木的灵魂,激情可以使人产生力挫群雄的千钧之力。   
历史的车轮要激情来推动,人生的画卷要激情来描绘。拥有激情的人永远昂扬着,永远潇洒着,永远是意气风发、英姿勃勃的;没有激情的人就只会自哀自叹、怨天尤人。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教育艺术》殷朝芹《激情》   
227、教师需要激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   
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摘自 2004/1/8 《中国教育报》许洪清《老师,你还有激情吗?》)   
228、笑对人生的残局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与你对弈的是命运。即使命运在棋盘上占尽了,你也不要推盘认输,而要笑着面对,坚持与命运对弈下去,因为人生往往就在坚持中转机。  
(摘自2005、1、7《今晚周刊》江汉)  
229、什么是激情   
我们对激情作了一个明确的限定:对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追求。她热烈的力量来自心灵的深处,但促使她迸发和指引她前进的则是理性的判断。大哲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爱情、知识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标。对它们不屈不挠的追求――激情,就构成了罗素的一生。由此可见,要让激情成为人生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赏心灵的美丽,与高尚的心灵交流。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0、激情的力量   
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七   
231、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不是说教,它是聆听;咨询不是训斥,它是接纳;咨询不是教导,它是引导;   
咨询不是控制,它是参与;咨询不是侦讯,它是了解;咨询不是制止,它是疏导;   
咨询不是做作,它是真诚;咨询不是改造,它是支持;咨询不是解答,它是领悟;   
咨询不是包办解决问题,它是协助成长;咨询不是令人屈从,它是使人内心悦服。   
(摘自 2004/1/5 《德育报》)   
232、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谦逊。   
尊重,是尊敬,是看重;是自尊,是自重。是对他人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尊重是一阵春风,一只白鸽,一泓湖水。没有谩骂,没有侮辱,没有野蛮,没有阴谋,没有奸诈。   
尊重不是虚伪,更没有吹捧。它是发自心底的真诚。它也不是崇拜,它完全具有平等的优势感和责任心,绝没有自卑、自轻和自贱。自尊是一种进取,一种上进心和责任感。别人成功,给人以自尊,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赞赏、羡慕、佩服和追求,激励自己。这完全是一种积极奋进的人生,绝没有颓废、空虚和绝望。   
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微笑的大度。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说明他的修养不够;不会尊重下属的上司,同样证明他的资格不够。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比不曾做到。别人如果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一定不要用傲慢和不敬去代替可贵的“尊重”。我们应当相信自己也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这样你会愉快地去尊重别人。   
“努力去尊重别人!”请记住这句话。如果我们都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自己,那么生活中许多纠葛、怨恨、消极和不快,都将被快乐的“尊重”吹得烟消云散。   
(摘自《教育技巧例话》P134__135)
 
233 不该有过多的奢望   
据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抗拒压力,机械重复的步骤侵占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有适当的追求,因为它是生活激情的来源;但是我们不该有过多的奢望,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东西。……扔掉过多的奢求,忘记多余的烦琐,我们将活得轻松自如。  
(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15)  
234、怎样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学生   
当我们带着学生穿越文学殿堂,遨游数学王国,探索宇宙奥妙时,千万不要忘记: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还要教给他做人的道德底线,基本的智慧知识,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劳动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时,还要叫他懂得恨;我们在让他品尝喜的甘甜时,还要让他知道忧的必然;我们在培养他善良、同情、宽容之心时,还应培养他仇视与抗争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有喜有忧,懂得仇恨与抗争,具有忧虑意识与奋起精神的学生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人。  
((摘自〈班主任之友〉P38刘文富等〈我们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了吗?〉)  
235、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真理的甘露来洗涤。(摘自2004/2《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四十八  
236、人格是什么   
人格是什么?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也必将渺小、肮脏。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才能拥有亮丽、伟岸的人生。  
(摘自 2004/3/15 《德育报》崔鹤同《人格造就人生》)  
237、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自主性   
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好奇心和进取精神,使我们的学生逐步由知识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变。(摘自2004/5《人民教育》刘自觉《一种基于生命感受的教育沉思》)
  238、换个角度会很美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就像那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239、换个角度很奇妙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一  
251、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   
人生应该拥有绝临峰顶的梦想,但更应该懂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攀抵峰顶的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而是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抵达心灵中的目标,更是一种成功。(摘自2004、12、31《今晚报》义明《抵达目标》)  
252、让学生感到幸福   
我(黄静华)时刻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学生”和“假如我是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指责,多了一分尊重;少了一分失落,多了一分希望。  
(摘自200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田泓《黄静华:让学生感到幸福》  
253、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孩童的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梦想,仅用成年人的眼光,就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教育,应该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应允许孩子幻想,允许他们好奇,甚至允许他们恶作剧。恶作剧不是“不文明”、“不规矩”,而是他们的天性和权利,是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显现。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周友富《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254、埋葬“我不能”   
唐娜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一天上课,她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诸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自己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大约过了15分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同学们,写完了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唐纳宣布这一步活动的结束。同学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纸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英尺深的坑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这个“墓地”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唐娜老师注视着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学生们很快互相手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的多。““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埋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步入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接下来,唐娜老师带着学生又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这个心结。  
这是老师带领学生们做的一则别开生面的游戏。它寓意深刻,对孩子们的心灵乃至今后人生道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个游戏体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那颗爱心。…………,……(摘自 2004/1/21 《教育文摘周报》1、8版报缝)  
255、快乐地掌握控制当下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有种种近期效益更明显地诱惑你,这时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须追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样才跟梦想靠得更近。放弃,也是为了另一种坚持。人生有梦,但筑梦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能知道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可能做到什么,就很不错。  
(摘自2004年第六期《师道》吴小莉《生命是有弹性的》)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二  
256、要学会清理和放弃   
要想在生活中健康地向前走,就不能背负众多无用的东西,要学会清理和放弃痛苦的记忆。积极的放弃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而快乐又是身心健康的绝对法宝。(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7、简单的哲理   
越是单纯的人,就越快乐。简单即是思想,也是目的。古人云:“大道至简。”智者的简单是繁华过后的大追求,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8、教育使人有质量地生活的缘由   
教育要使人能够有质量地生活,就必须使人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有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就必须使人有实践能力、应变能力、革新能力、创造能力;就必须使人能认识自己、知晓他人,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这样,教育就是一个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过程,就必然能使人有质量地生活。(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59、理想的管理境界   
学校的教育管理首先是爱的管理,是温情的期待,是热情的搀扶,是真诚的关怀,是恒久的鞭策。让所有的人,老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人人都享有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享有机会,让人人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主动参与,让人人都体验成功。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60、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强烈的追问,是对保守透彻的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是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的开拓,是对理想执著的攀登,是求教育规律之真,务发展生命之实。教育管理,应给一些阳光让其灿烂,给一些雨露让其滋润。教育再也不能千人一样、万人一模了。(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三  
261、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  
(2004年第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262、德育闪烁着精彩   
德育因爱心而精彩,德育因勤奋而精彩,   
德育因科研而精彩,德育因读书而精彩,   
德育因艺术而精彩,德育因激情而精彩,   
德育因思考而精彩,德育因学习而精彩(学习他人经验、报刊书籍),   
德育因寂寞而精彩,德育因教育者自身素质而精彩,   
德育因奉献而精彩,德育因观念而精彩,   
德育因诗意而精彩,德育因哲理而精彩,   
德育因青春而精彩,德育因挫折而精彩,   
德育因磨难而精彩,德育因后进生而精彩,   
德育因进取而精彩,德育因创新而精彩,   
德育因网络而精彩(张万祥)   
263、什么是师能   
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能;娴熟的课堂驾御能力,是师能;灵活机动的教育机智,是师能;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师能;更新知识、学会学习,是师能;不断探索、力求创新,是师能;能操作微机、会电教、善科研,是师能;审美高雅、身心健康,是师能。(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4、什么是师魂   
师魂就是教师的灵魂。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意练意、以行导行。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5、教育的意境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与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是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里饱含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成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教育的意境》)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四   
266、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教育的意境》)   
267、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既然教室是出错的地方,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投入到教改之中,冲破种种旧观念的束缚,像第一个品尝狼桃(西红柿)的法国画家,像第一个推广马铃薯种植的法国农业专家安瑞•帕尔曼一样,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在尝试中摒旧推新,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不惟书,不惟教参,不惟旧教法,勇敢地走出一条真正的教育创新之路。   
(摘自 2004/1/12 《德育报》宋玉弘《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268、叶澜教授谈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科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对教育前沿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解决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心灵对话的魅力。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84—85)  
269、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它应有个泛化的过程,一个深化的过程,一个物化的过程。教育者要肩负民族责任来发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义的短期繁荣来发展教育发展学校。(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58)   
270、教育大师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五   
271、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72、我真的感到很清闲   
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到很清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关键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摘自 2004/2/24 《中国教育报》魏书生文章)  
273、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什么?它是营造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育文化情景。情景就是一种润泽、一种滋养,情景就是教育智慧的物化。所以,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触摸到儿童心灵,并且能让儿童触摸到,获得儿童的真心认同。这样的教育也是有魅力的教育,能让儿童终身难忘。这样的教育故事、教育事件、教育经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摘自2004年第九期《人民教育》:《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  
274、聪明的教师在教室里为学生送来知识,伟大的教师在灵魂里为学生点燃智慧。(摘自2004/3《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275、教师与诗意   
教师因为拥有理想,生活中便充满诗意;教师因为拥有理想,便诗意地生活着,并创造着生活的诗意。(摘自2004/3《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六   
276、当前的中国教育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麻木的世态人情,浮躁的学术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风和乱刮的瞎指挥风,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创新真理”、缺乏实践的“书斋真理”和邯郸学步的“效颦真理”,深刻地影响着舆论导向,甚至指挥着中国的教育改革。  
……  
不管水平的高低,不管计划是否可行,没有交不了差的课题,没有鉴定不被通过的研究成果。这似乎已经是中国教育界的定律。  
(摘自2004/4《师道》常双印《我看当前的中国教育》)  
277、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人格力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关于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我想概括起来有怎么三句话: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摘自2004/3《班主任》)  
278、教育的高明   
你可以叫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你可以用教鞭把孩子赶进教室,你可以提着嗓门拉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瞪着眼睛监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但它们远不及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孩子、留住孩子来得高明。  
(摘自2004/5《人民教育》严育洪《地铁中得莫扎特》)  
279、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280、良言一句贵如金啊。它可以挽救一个人的自信、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拯救他们背后的一个大世界。  
(摘自 2004/4/26 《德育报》佚名《一花一世界,一语一乾坤》)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七  
281、让目标成为动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登攀,一定会取得成功。 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认准了目标,要果断决策,不优柔寡断;定下了目标,要迅速实施,不瞻前顾后;追求目标,要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实现了眼前的目标,还要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不沾沾自喜,停滞不前。唯此,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摘自 2004/10/18 《德育报》于建宏《让目标成为动力》)   
282、班级能成为沃土   
把每一位学生当成研究课题,把学生的差异存在当作丰富教育艺术的源泉,班级就能成为产生艺术家的肥沃土壤。   
283、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   
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这种注意是老师对学生充满温情的观察和发现;发现他们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称赞他们的良好表现,激发他们生命的潜力与活力,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喜爱他们的天真与幼稚,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可是有些老师的言行却使他们失望了。学生的生命从此改变前行的轨迹,生命的天空从此雾蒙蒙、雨蒙蒙。他们的生命之根再也吸收不到养料,他们的生命之叶再也享受不到阳光,他们的生命之树逐步地走向衰亡。这是时代的不幸、民族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学生生命的不幸,同时也是教师的不幸、教师生命的不幸。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284、基础教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285、成功的人是什么人   
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儿,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  
(摘自 2004/1/16 《今晚周刊》蒋光宇《盘点心灵》)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八   
286、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富人以好食物,给穷人以好胃口;给大人物以矮小的身躯,给伟岸者以卑微的灵魂;给馥郁的桂花以可怜的形貌,给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让恶人得到诅咒,但用享乐补偿;让善人获得赞美,但用痛苦折磨;让强人者独处,让弱小者群居。给无爪牙者以翅膀,给不能飞翔者以爪牙……上帝是公平的。他不让任何东西完美,于是,人类才有了对完美的渴望。  
(摘自2004/1《师道》吴稼祥《哲思片羽》)  
287、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设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等等美好禀赋。我们应该将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把它们作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财富交给一代又一代嗷嗷待哺的柔弱生命,让他们凭借这些克服内在的黑暗、超越外部的罪恶。所以,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批判,而是建设;不是展示人类罪恶,而是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这颗种子将会结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果子,那就是每个孩子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战胜妖魔、闯过难关所依靠的宝葫芦。这是一只从他自己内心长出来的宝葫芦,除了充分吸吮了前人的浩然正气,还包含着他本人向善的愿望和向美的悟性。这是一只能够抵御寒凉和邪恶、超越罪性和虚无的神物,危难之中他只要对这只宝葫芦默默祈祷,马上就会从自己心中涌出信心、勇气、良知和力量。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88、三个超越的本质   
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体验、知识、精神、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1)  
289、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祖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要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走出历史困境,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根本性的反思,重新树立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8)  
290、教育要创新   
过去,我们总在学生的头脑里,塞进成人世界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拿着这张“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0)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之五十九  
291、抓住教育的真谛   
人的意志无可限量,人的想象奇异无边,人的智慧永远自由驰骋。抓住培育生命,为人生、为民族、为未来奠基的教育真谛,我们的语文教育之树就会永远绿满人间。(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292、应该体验到被人关注的美   
受人关注,这是一个人存在意义的体现,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无论是轻视、批评还是诽谤,你都应该体验到那种被人关注的美。“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必有人在一轮更为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彼德如是说。
(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17)  
293、真正的天才   
真正的“天才”,不仅是我们期盼的“高分数”,也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听话孩子”,更不是只会装载知识的“容器”!天才是生命能量的自由张扬,教师的首要目标不是去造就天才,而是营造适宜天才生长的绿色生态环境。
(摘自2004/2《人民教育》蒋岳庆《寻找天才的足迹》)
 
来自:
www.ynjyw.com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