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直属专案 > 天津市明德国学馆  学  期  总  结

天津市明德国学馆  学  期  总  结

字号:T|T
     
 
尊敬的冯燊均主席:您好!
天津市培杰中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从2007年正式开始的,至今已经四年多时间了。自2007年起,每年在初中七年级新生中选拔30名同学参加由柯兰先生创办的天津市明德国学馆开设的“道慈培训班”学习。同时在七年级所有班级中开设《论语》课程,学期一年,重点进行“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十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本学期的教学,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论语》教学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我校《论语》进课堂活动,是在明德国学馆指导下采取现行教育体制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论语》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排进功课表,设有专门的课时和专职教师以及配套的校本教材,这在我市是一个首创。
本年度《论语》进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教科书为柯兰馆长编写的《论语》十德和陈傑思主任编写的《中华十大义理》两册书。
本学期参加学习成员为我校全体2009级七年级学生,共计8个班,学生人数为290人。本学期课时量按每周8节课时计算,教学周21周,总计152节。
《论语》教学重点讲授了《论语》十德的“勤”、“诚”、“耻”三个德目。
今年《论语》经典篇目的学习仍以诵读为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为帮助学生理解经典,我们本着“改掉日常坏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一原则,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开展了“讲传统美德小故事”“生活情景对话”“一事一议谈体会”等灵活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化中,逐渐养成了“知廉耻讲诚信”、“勤奋学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达到了增强自身修养,完善人格的目的。同时,激发了文化课学习的自觉性,全年级期末考试成绩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论语》经典教学,我们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改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为通过国学知识竞赛激励学习兴趣的活动课形式。具体做法是:以学习小组作为活动课的基本单位,小组的划分则是通过一堂国学知识竞赛课来完成的。竞赛成绩前五名的同学作为组长,然后依组长竞赛成绩顺序依次挑选组员,组成学习小组。当被选组员有争议时,则通过抽签方式最终敲定。
    整个竞赛分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部分。其内容包括:成语典故讲述、中国文史常识及地理之最、国学经典书目及作者等且所有问题的设计均由同学们自行完成。
    其中,必答题和抢答题所有参赛同学人手一份,可以提前准备。为加深对已学经典的记忆,在必答题中,我们还特别增加了上学期所学的《论语》前七德的内容。
风险题部分,题目由学生保留,每组各准备5-10题,课堂上互相提问。答错减分,同时为出题者加相同分值的分数。这样安排,为知识面相对较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增加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同时对知识面较窄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为保证奖励既公平及时,又切实可行, 我们采取两种奖励方式:一是课后奖励优胜小组成员每人一张奖状,作为成绩的肯定;二是期中和期末各有一次大的奖励,具体奖励内容有:到计算机房上一节信息课;在校内操场上一节活动课;在本班上一节影视观摩课;或者举行棋类比赛、歌咏比赛等等。
    同时针对不遵守课堂秩序,不能完成教师教学要求的同学,以扣小组总分的方式予以惩戒。
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这对积极学习的同学是一种鼓励,对不够投入或者不习惯规范自己的同学,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吟诵”回归课堂的尝试
 “吟诵”作为经典学习的传统方式,越来越深受到广大国学教育者的关注和传承,为使这项古老传统的读书方式逐渐回归到国学教育教学课堂,今年我们对此也做了一些大胆积极的尝试。
在明德国学馆的指导和推动下,培杰中学迈出了传承经典吟诵的第一步。首先,“道慈培训班”的同学和我区其他吟诵示范校的师生接受了来自北京中华吟诵学会专家的亲自指导与培训,而后我们利用《论语》课,将“吟诵”推广到全年级各班,以点带面,逐步普及。今年“道慈培训班”的同学代表我校参加了我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华美德诵读大赛”,我校选送的《论语》经典“吟诵”节目获得了优秀奖。道慈培训班成为我区“吟诵社”的当然成员。目前我校正在积极进行“吟诵示范校”的申报工作。
    培杰中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明德国学馆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已过古稀之年的柯兰馆长,不顾年老体迈仍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我市中小学生乃至社区市民的国学教育公益事业,执着勤恳之心,令人钦佩。十大义理基金会冯燊均董事长又锦上添花给予我们资金上无偿帮助,为我们提供《中华十大义理》教材,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致力国学教育,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使中华传统美德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作出应有的贡献
                           天津市明德国学馆
天津市培杰中学《论语》教师  王堃
                        2010720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