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8年上半年三等奖唐晓燕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8年上半年三等奖唐晓燕

字号:T|T

习近平礼赞优秀儒家文化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

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天人合一清廉从政俭约自守、力戒奢华和谐相处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等方面的思想,都和儒家思想观念直接相关,值得加以挖掘和现实反思。我们分别从政治领域的借鉴、反腐倡廉的需要、文化传承的意义、天人境界的启迪、为人处世的智慧等方面,说明了习近平与儒家智慧,古今结合、灵活运用,是新时代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发展。

主题词:

     习近平,孔子,《论语》,创新

 

作者介绍:

唐晓燕,女,广西柳州人,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研究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发表多篇论文。曾多次参加学术研讨会。  电话: 1363306215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强调儒家为人处世的君子精神,结合新时代的新环境、新生活、新需要,对之加以借鉴、所利用,秉承科学分析精神,富有创新的内涵。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君子理想与修养观念等道德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涵养的重要来源: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天人合一清廉从政俭约自守、力戒奢华和谐相处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等方面的思想,都和孔子的君子思想观念直接相关,值得加以挖掘和现实反思。《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月版)统计习近平引用的孔子为9处、老子为6处、孟子为4处,但实际上习近平引用的孔子的次数至少有30多处,仅在北大讲话一次引用孔子的思想就有8处之多;引用老子的思想不下11处。 2015年后,习近平引用孔子的话语,不断有所增加,更加显示了儒家君子观念的现实启迪价值。孔子儒家的君子观,在习近平总书记那里多次引用,与当今现实联系密切,具有非常主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我们对此的初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进行对接、贯通和利用。

一、治国理政的参考

老子的以百姓之心为心非常重要,是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习近平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与记者见面时讲话的中心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以百姓之心为心以人为为中心呼之欲出。其后,习近平201410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直接引用老子的话说,我们要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在此之前,习近平至少也有两次直接引用了这句话。民为邦本、社稷次之,水能载舟,实行仁政,服务广大老百姓,是小政府、大社会、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之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的中国智慧。2007年习近平所写的《之江新语》中已经引用过以百姓之心为心,更早则是1989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的著作《摆脱贫困》一书,他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已经引用过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此说明,只要我们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定

对孔子文化精华内容,习近平高度评价,将其视为中华民资宝贵的精神财富,引以自豪,并主动向世界友好人士进行介绍和推广。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巴黎)指出: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任浙江省委书记后,他又多次引用孔子、老子的思想,如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还曾向浙江的专家学者请教如何理解儒家提出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些都与老子无为而治、孔子的治国安邦的思想相通。

儒家思想,经常与其他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来源,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民族精神之魂。离开了儒家文化,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儒家精华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值得认真反思。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加拿大华人学者高度赞扬习近平善于运用中华传统儒家、道家、墨家等丰富多彩的智慧治国理政: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实现,而中华文化、中国梦的根本就在于古老《易经》,《道德经》所阐明的遵重自然规律,以民为本,无限创新,和最终实现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精髓的复兴将再次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兴盛并带领地球人走出发展困境。

  反腐倡廉,需要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反腐战略,需要坚持顶层设计,以惩治求突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目标,统筹推进,惩防并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习近平在他的《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 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等文中引用老子的话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反腐倡廉的思想引导上老子主张节俭(道家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清静、清廉思想,对于心灵宁静、抵御金钱和美女的诱惑,反腐倡廉,构筑牢固的心理防线、精神长城,很有启发意义。,是一种人生心态、一种追求境界,孔子的儒家突出特点在于对此非常强调,主张做儒官、清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岳飞提倡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的英雄气概。有的人总结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对应的特点是正、清、和。现实中的反腐败,需要造成不想腐败(精神上、心理上的动机、念头)、不敢腐败(法律和制度约束)、不能腐败(社会监督等)的局面,老子谆谆告诫人们保持清静、清醒、理性、廉洁、明哲保身的心态,处世俭省节约,过简单、知足的生活(和当今世界提倡的简单即是好简单的幸福异曲同工),强调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道德经》)少私寡欲,怡淡为上。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就是善,非常高明,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避免麻烦、烦恼、痛苦,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避免杀身之祸、生灵涂炭、社会灾难。老子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伤身损寿之根,对人对己都贻害无穷,更是与君子人格格格不入的。老子清廉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的防患未然教育与警示,对于人们清心寡欲,培养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加强自身洁身自好的修养和高雅境界,特别重要,不可忽视。

二、文化传承的需要

习近平强调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合理运用,在中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践行中切实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新时代下伟大民族复兴的永恒主题和历久弥新的神圣使命,他不忘孟子大丈夫里的君子精神,这样论述和引用孟子的话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作为严密的知识体系,古人的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认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值得君子之学加以深刻学习和推广。孔子的《论语》被世界公认为东方的《圣经》,其中伦理道德思想、自然哲学观、人生哲学观、治国理政方略、经济思想、军事策略、哲学方法论,亦别开生面,语言精要、修辞精炼,是短小精悍、非常重要的知识体系孔子的为人之道、君子之道,落实到生活的层面,作为人间行为的指标,而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处世的方法。其中的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清醒认识现状,宠辱不惊,实现否极泰来。葛荣晋先生认为,在现代人的生活旋律中,特别是当人处于逆境时,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有助于把人们从逆境中解脱出来,能够起着调节人的心理平衡的作用。他说:以老子为代表道家人生哲学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人生哲学,是人生全过程的不同侧面(顺境与逆境),二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人生完整的处世之道,其价值是永恒的。 中国文化兼容并包,交互融合,充满生机。儒家思想非常开放、自由、兼容,海纳百川,不厌细流。俄罗斯学者尤里·塔夫罗夫斯基指出:我们曾经目睹了欧洲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曾经或正在发生的衰落。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很强的宗教包容性,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学派,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但也并不反对新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获得全世界的赞扬。

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文化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多样性,需要广泛交流,有平等、宽容、开放、共存、共享精神。自然的生态多样性和人类社会文化(文明)的多样性,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立足中华文化,放眼全球,强调社会文化生态的求同存异、美美与共,和谐大同。习近平的演讲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三、天人境界的启迪

201454日习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列举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就提到了天人合一;更重要的是,20145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首次提出阐释中国和平发展基因的四观,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孔子为人处世的君子之风,强调天、地、人的三者统一。他寻找君子观念的源头活水,高瞻远瞩,十分深刻,其思维的逻辑进程依次是----------————信,道最为根本,是本源,他主张真正涵养君子智慧,造福于社会。孔子的人生哲学理论囊括自然、社会和人生,在思维领域自由驰骋,其理论广度、深度、高度、温度(温文尔雅,充满人文关怀的人间温情劝说指南),都是世界公认的。孔子深邃的智慧,历久弥新,与时代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对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合理内容进行了仔细的论述、深刻的阐发: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密切联系,是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都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传统文化中与人为善、和睦友邦的深刻认识,至今仍然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思想。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老子的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被习近平多次引用。在印度尼西亚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话表明国家间的和睦友好,坚持心心相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保持中国-东盟友谊之树长青,必须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在法国的演讲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法国有一句谚语:一点又一点,小鸟筑成巢。中国也有一句古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用这句话阐释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而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这句话用来说明基层工作创新对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总之,儒家孔子为人处世的君子人格论述,有非常深刻的哲理,至今仍然闪耀智慧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孔子的话语,从新时代的哲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战略思维的高度,中肯地评价了儒家哲学的积极意义,恰恰说明了《论语》治国理政、为人处世、和谐万邦的智慧魅力。习近平的论述字字珠玑,寓意深远,非常耐人寻味,给我们指出了弘扬传统文化明确的方向,坚定的信念,原则上的指导,对于我们研究和发扬光大君子文化至关重要。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强调: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我们的讨论自不能仅以儒家经典中君子这一名词为限。他如仁者贤者大人大丈夫以及圣人等观念也都和君子可以互通。甚至儒家关于人生境界的一般议论也是和君子的理想分不开的。 儒家的人生哲学非常适合青春昂扬的、激情燃烧、朝气蓬勃、社会进步、奋发有为的进取时代。我们要审慎地辩证地对待儒家哲学,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评价:情真意切,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思考当中不乏闪光点。希望继续扩展深入学习,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理论、理解现实。

建议: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