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我家
榆林 付贤平
一个跑摩托的人怎么和国学能联系上呢?或许是想出名了吧。就生活生计也解决不了的人,哪有心思去读四书五经之类的“活水源头”经典?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怎做的?
国学,我的理解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中国思想。就这样简单的认为好。愚蒙等诮用在这个人身上是合适的。
情起国学。昔时,夏天,刚放暑假。我骑着摩托看到路边有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本《大学》书等,我非常奇怪这本书,就问“能不能让我看一看”?
我看了这本字体印得很大且带有拼音的书问“你到哪去?”说:“去广场读古文”。我来到了广场,遇见了正在领一群孩子读《大学》的韩老师。只要是读书就免费给一本《大学》,当然我也免费地拿到这本书。我随即叫我女儿也来到广场读书,并坚持这个暑假的每一天早上参加晨读。这是2008年暑假的故事。故事简单却对我和我的家庭而言,意义非常不凡。这一开始,就不可收拾。“经典诵读”,这是一段让我和我的家庭难以忘记的日子,值得永远记忆的日子。从这开始就在我的家庭里播下了经典诵读的种子,发芽成苗。这种经典诵读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我想还有将来。读书还是诵读,背书还是背书竟然计有5年。《大学》《中庸》背会背《论语》,重复地背。真有收获。做到坚持真不容易,能够坚持下来让我自己也感叹。时光给了我们经典,坚持让我们有了收获。收到了没有读此类书而无法想到的收获。孟子书我们是经过熟读的,因为时间及篇幅的长多,一时再时很不容易将拿下来。《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三字经》《弟子规》我们是经过熟背的,现在也几乎可以完全背诵。书读的不算多,就这么几本本。然时间却花了五年多。暑假寒假,只要孩子在身边坚持天天读,直到背会各篇。收获,我是有收获的。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感悟。《道德经》我和儿子读了约13个月,应该是背了13个月,每章背不会不过,直到儿子背会才放过。说来惭愧,13个月才会了5000言的《道德经》。这个过程往往是我先背会了孩子才后背会,因为他不自觉。于是在上学、放学路上行走中也有背的情景,当然交通安全是讲的。背书的速度在专业诵读学校来看是很慢的,太慢了,可对于我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来说反而慢点好,因为不觉中我悟到了其中其外的智慧与心得且常或偶尔用于生活。每章每篇历历在目。孩子读了这些书,在我心中他是没有多少改变的,他好像什么也不懂,背完《论语》之后,竟然将《道德经》《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部分给遗忘了。尽管这样我还是让他读,有时会命令他读背,到现在已进到《系辞》部分。在我眼里孩子们小时候背了大了不会忘记的,大了他还会想起这些,想这他也许会去用,没有想的他也许会去翻。当然大了以后的事是我不知道的,但我相信对他的人生会好。
我还有个女儿,现在已上高中了,她是在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读《论语》的,也是背《论语》的。那时学校有作业,每天回家背《论语》,竟然也把《论语》背完。后来和我们(韩老师,刘老师,赵老师)在广场读《大学》《中庸》再复读《论语》,大多数我认为是会背诵的,现在我认为她还不会忘记。《孟子》也是熟读,常常地读。在家里常放光盘,我的这些做法,对她我认为是有影响的,因为我见到了她的语文成绩后常比其他同学的成绩好。
读经典书真好,只要坚持读最好是背下来,背下来后,再读下去,读下去后再背下来。到背完为止,那时你就知道了什么。孩子也许什么也不知道,但我想我的做法是对的。毕竟人世间人是闻大道的好。
- 上一篇:北大汉简《老子》的某些特征*
- 下一篇:钱基博《读书稽古法》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