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义理 > 儒家内圣之思考

儒家内圣之思考

字号:T|T
儒家内圣之思考
梁一仁(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当人们都习惯于外在追求(物质居多,精神占小)的时候,孔子、孟子等圣人还是不愿放弃,辛苦地劝告人们:要内圣!要内圣!
总还是有人相信的。只有相信“内圣”者才可成圣。
 
“内圣”与“外王”相对待,它们是认识儒家文化的重要方法。所谓“内圣”,指的是人回归自身,将放于外的眼睛、意识收回,关注心灵,从心上寻求善的进步,以致达成本性之光的完全显现。所谓“外王”,指的是依内圣的根基,特别是人生正确的志向、修善奠定的坚实基础、以及开启的智慧之光,而成就家中、社会之事,助人成功,贡献社会(引导社会),社会趋向“大同”之境。
 
此“内圣”的问题,难以进入学术视野,因为学术者在此问题上不敢发言,非要发言,会遇到有人提出问话:您自己内圣的功夫如何?学术者并不谈功夫,他们以搞清学理为任务。不要难为学术者!
 
《大学》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内圣之具体。“物”者欲望之代表,在人返回自身,要进入心灵,半路上经常出没的障碍就是欲望,如孔子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还有如“贪、嗔”等。“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语)“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语)欲望的问题,一直都是新问题。遗憾的是,现代许多人将欲望看成是生活的依赖,欲望也成了自己是个活人的唯一证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人出卖给了欲望。内圣被终止了!大学问也无从谈起了!
 
“诚意”者,“勿自欺。”(《大学》语)“自欺”、“欺人”、“被人欺”,活在欺骗中,也别有风味。鬼话!这“意”最拿手的就是欺骗,这“意”要好好管一管,“意”要“诚”!
 
孔子“三十而立”,如何是“立”?“立”在哪里?“立德”,只能立在德上,只有借助于德才能顶天立地。为了生命站立起来,孔子花费十五年的时间在“积德”。漫长的十五年,宝贵的十五年,生命在“悦”当中变化、提升。(《论语为政第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而不惑”,是孔子内圣路上的又一关键,“三十而立”是为了“四十而不惑”。“智慧”,多么耀眼的字眼,人们都在追求智慧,因为形而上的道只有智慧才可达到。孔子的内圣经验告诉后人,智慧的开启,修德是其根本方法。
 
“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起点。儒家讲“立志”就如佛家讲“发愿”一样,没有发愿难以成佛,不立志儒家难以走起来;儒家不行动(行善积德)就没有儒家,坐而论道者非儒家之人。今日复兴儒家文化,如拘囿在坐而论道上,儒家复兴无望。而今日又有多少高喊复兴儒家文化的人士,却耻于提起“行善积德”?!
 
一念善心,将引领起美好的人生;人生之成功,都是一个一个善所累积。赞美善吧!德是生命的核心,认识自己无非就是认识德。儒家开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或再加上仁、爱、和、平,共十二德,这些是人生价值所在。赞美德吧!
 
亚圣孟子闪亮登场,人本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以恻隐之心为开端,走下去成就的是“仁”,依次成就“义”、“礼”、“智”。孟子“四端说”,为学儒者指出更加明确的路径。“内圣”其实就在“仁义礼智”而已。
 
坚持内圣是儒家文化的根本,是今日复兴儒家文化、继承孔孟之道的不二方法。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