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应是教师的必修之课
陕西省佳县木头峪学校 张青鹏
《弟子规》较全面地讲了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尤其是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真学习,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弟子规》以《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指导思想,融读经与识字、为学与为人于一体,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教导儿童读诵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行人处事的道理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幼儿学习的良好教材,受到中国许多家庭的亲睐,也造就了许多名人志士。
但是,再好的家庭教育也难以经受学校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诱惑。我国在传统经典文化之精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影响下,家教与师教都是一脉相承,师长教子都是言传身教,才造就中华几千年长河中一批批名人志士,才使圣人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代代流传,芬芳越浓,走出国门,传向世界。1988年1月,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呼于:“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重新寻找智慧。”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纪念孔子诞辰的决议。一所所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在西方国家拔地而起,国之精粹成了世界敬仰之文化。而孔子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从1912年的“废除读经”,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再到文革时期的“破四旧”和“批孔”运动,导致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几代人中大多数都缺了《弟子规》等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系统教育,使大多数国人对传统文化教育存有偏见。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人文道德教育:江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胡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教育,但是由于教育改革的失误和拜金主义的形成,使我国素质教育举步为艰,走了太多的弯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从国内农村现实情况看,好多农村劳动群众由于受大都市和城镇的影响小,仍然保持着忠厚朴实的道德风范,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许多农村孩子从小形成了敦厚善良的心性,他们在小学多数是听话、学习认真的孩子。进入中学的第一年,他们是学校的姣姣者,一年后大部分的孩子就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态度极不认真,只有极少数自学能力强,非常有主见性的孩子能保持优秀的成绩。纠其原因这是整个城镇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所致:就是学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疯狂地与书商勾结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各学校不顾国家的一再严令,办起了冠以各种具有非常诱惑力的所谓的名师执教班。给学生带来的是整天陷在题海战里不能自拔,许许多多本来学习优秀的孩子被累垮了,变得厌恶学习。那些进不了名师班的孩子们自觉被人看不起,变得丧志顽劣。其实那些自学能力强,有主见的孩子,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所谓的名师之传,但他们的优秀成绩成就了这些名师,使这些所谓的名师名声大振。他们所在的学校涌来更多的学生,从领导到教师收入更可观了。相反的是许多家长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当然有一点那肯定是这些名师影响的结果——拜金主义。如果我们每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能有良好的道德基础,会有这样的普遍现象吗?这些现实告诉我们,我国教师,特别是城镇教师须亟待提高基础道德,否则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的称号?所以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弟子规》,教师更应该把《弟子规》当一门必修课来学,名师更应如此。
当代中国教育界有两种名师都特别受人尊敬。一种是学有所长,教有所能,专有所绩,他们是真正的名师;一种是“所谓的名师”。真正的名师凤毛麟角,所谓的名师每所生源好的学校都有。所谓的名师,无论他们怎样自以为是,一但离开生源好的学校,他们只能怨天尤人。真正的名师是我们中华民族之精英,国之魂魄,他们的言行既有感召力,又具权威性,只要中华传统文化之经典得到他们的重视,传统文化复兴有望。历代家教和现代一些企业家的成功应用,证明《弟子规》中的精髓适合各行各业,全体民众学习与应用,应是弘扬传统文化道德的首选教材。所以所谓的名师,他们应该在《弟子规》中寻觅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修身养性,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感召力去抚摸那些被扭曲了的弟子心灵,家长的灵魂。
提到家长的灵魂,我讲一件真实的事件:某县一所初级中学,有两位同学发生矛盾,在几次的矛盾冲突中,矛盾逐步激化,最后导致命案。整个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好象没有一位教师干涉过此事。命案发生时全校上至领导,下至一般教师,只有一个门卫在校。命案发生后,两位当事的学生,一个被关押,死者的父亲据说因此升为某乡乡长,校方也只有几人受到轻描淡写的处分。从这件血淋淋的事件中可以看到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竟然是全县生源最好的学校,学子拥挤不堪。从这件事我们看到了人们灵魂的扭曲——利益高于一切。这件事以点带面地呈现出了今天社会的道德状况已面临严峻的挑战,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和颠倒。它告诫我们的教师不能再沉湎于拜金主义的路上了。我们要向现代修订版《弟子规》代前言中写到的那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补上《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门‘必修课’, 用文化和道德力量应对现代社会危机”。
世界在学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国人更应如此。美德的找回,美德的传播,靠得是全体民众的觉醒,靠得是全华教师的传播。所以我们应该懂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用传统的美德武装自己,怎么去承担这个历史重任呢?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把《弟子规》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只有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基础上,才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 上一篇:论国学教育与民族之复兴
- 下一篇:尼山圣源书院创建回顾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