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课程学习报告
学 院:人文学院
专 业:英语
姓 名:高羽彤
学 号:202313000303
任课老师:刘浈
德润心田,志启学途之悟
桂林学院 人文学院 英语 202313000303 高羽彤(女)
国学元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规范。于大二的求学生涯深入研习,仿若踏入一座神圣的文化殿堂,每一处皆闪耀着“立德树人”的光辉,使我心醉神迷,感悟良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语出自《大学》,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高悬于我学业之路的苍穹。大学的学业征途,仿若布满荆棘的险径,英语专业的学习更是充满挑战。那浩如烟海的词汇、错综复杂的语法以及深邃莫测的文学作品分析,常令我在知识的迷宫中晕头转向。犹记准备专业四级考试时,面对大量生僻单词和刁钻的语法考点,我起初只是机械地背诵,却收效甚微,内心的迷茫与焦虑如潮水般汹涌,几近将我吞噬。
然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经典宛如破晓的曙光,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我开始转变学习方法,不再仅仅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而是深入探究单词的起源与文化背景,剖析语法规则背后的逻辑与思维方式,品味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与社会百态。我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学习小组,每日在校园的花园角落诵读经典英文篇章,在自习室里激烈探讨语法难题的破解之法,于图书馆的浩瀚书海查阅资料,撰写论文。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回知识的共享,都似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银河,照亮我前行的方向。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升华,更是品德的砥砺与修行。我学会了持之以恒,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懂得了团结协作,在集体中贡献力量;领悟了“明明德”的真谛,在求知之旅中不断完善自我,向着“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奋勇迈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的这句名言,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我和谐人际关系的大门,通往心灵相通的康庄大道。在校园生活的舞台上,与同学朝夕相处,摩擦与矛盾在所难免,恰似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曾有一次,班级组织英语戏剧表演活动,在角色分配环节,一位同学凭借与组织者的私交,强行占据了主角位置,全然不顾及其他同学的意愿和特长,导致现场气氛剑拔弩张,众人怨声载道。
彼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经典如春风化雨,润泽我心,平息了我内心的愤懑。我主动上前,与那位同学促膝长谈,以温和的口吻、诚恳的态度分享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引导他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感受其他同学的失落与委屈。在我的耐心劝解下,他的神情由最初的固执倔强逐渐转为愧疚与懊悔,最终主动提出重新进行公平公正的角色选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掌声雷动的英语戏剧表演。
而在与师长的交流互动中,我始终心怀敬畏与尊崇,如弟子侍奉恩师般虔诚。每当对老师的教诲心生疑惑或持有异议时,我都会以谦逊之态,虚心求教,坦诚地与老师探讨学术问题,在思想的交融碰撞中汲取知识的琼浆玉液,收获成长的宝贵指引。如此,在人际交往的广阔天地里,我深刻领略到尊重与包容的磅礴力量,时刻以“立德”为基石,编织着美好而坚固的校园情谊之网,让每一段关系都绽放出温暖与和谐的光芒。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句仿若洪钟大吕,在校园这片净土之上回荡,震撼人心,激励着我坚守正道,砥砺前行。在面对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诸多诱惑的三岔路口,不乏有同学在欲望的驱使下迷失方向,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或在考试中抄袭作弊,妄图窃取他人的智慧成果;或对师长阿谀奉承,极尽谄媚之态以换取特殊关照。而我,在这场荣誉与利益的严峻考验面前,始终坚守内心的澄澈与纯净,如同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我坚信,成绩与荣誉应是辛勤努力与挥洒汗水的结晶,是对自身能力与品德的公正评判,而非虚荣与功利的傀儡。每一次考试,我都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诚信应考,以笔为剑,在试卷上书写知识与智慧的华章;每一次评选,我都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与贡献,坦然面对,用行动诠释能力与担当。在学业的低谷期,如遭遇高难度课程的挑战,像高级英语课程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和复杂冗长的翻译作业,我也曾多次碰壁,甚至面临挂科的危机。但我从未被困境吓倒,亦未因挫折而改变对知识的炽热热爱与执着追求。我以顽强的毅力,如蜗牛攀爬金字塔般,一步一个脚印地重新梳理知识脉络,向老师和同学虚心请教,在无数个日夜的挑灯奋战后,终于攻克难关,迎来胜利的曙光。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正道,让高尚的品德与坚定的信念如巍峨灯塔,在风雨飘摇的求学之海中永不熄灭,为自己照亮前行的道路,也为他人指引方向。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中的这一教诲,宛如一面澄澈的镜子,让我时刻审视自我,如雕琢美玉般不断完善自我,砥砺前行。在与同学的互助合作中,我时常反思自己是否尽心尽力,是否倾尽全力为集体贡献力量;在与朋友的日常交往里,我时刻警醒自己是否真诚守信,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业的探索征程上,我不断自问是否勤奋努力,是否珍惜每一寸光阴,刻苦钻研学问。
曾有一次,我与同学共同参与一项关于英语文化传播的社会实践项目。起初,我因个人事务繁忙,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有所懈怠,未能按时完成任务,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度。但当这句经典浮现在脑海时,我顿时羞愧难当,仿若被一盆冷水浇醒。我立即调整状态,推掉一切无关事务,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组织活动。最终,我们的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园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为英语文化的传播贡献了一份力量,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自我反省与及时修正的重要性。正是这种如影随形的自我反省习惯,如同精心雕琢璞玉的工匠之手,不断剔除我身上的瑕疵与不足,完善着我的品德修养,促使我在学业与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向着理想的彼岸稳步前行。
国学元典的智慧宝藏,在我大二的学习与生活画卷中,精心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立德树人”宏图。于学业的巍峨山川间奋勇攀登,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于人际的滔滔江河中稳健摆渡,每一次划桨都传递着温暖与善意;于品德的浩瀚星空下坚定守望,每一颗星辰都闪烁着正义与善良的光芒;于自我的田园里辛勤耕耘,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成长与进步的花朵。皆因这些经典的润泽与指引,让我收获满满,成长斐然。我将继续在这片文化的浩瀚星空中遨游,如饥似渴地采撷智慧的繁星,让其光芒伴随我在“立德树人”的神圣旅程中,书写更加绚烂辉煌的篇章,奏响更为激昂动人的旋律,向着光明的未来昂首阔步,永不止步。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桂林学院人文学院 2023 级英语,邮编:541006
评语:文章以《大学》《论语》经典为纲,结合英语专业学习经历,探索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塑造的作用,实践导向鲜明。理论贡献在于将儒家“明明德”与教育学结合。论证以个人成长案例(如考试压力、戏剧冲突)为载体,贴近现实但学理深度不足。文献引用局限于经典原文,缺乏二手研究支撑。思辨性较弱,如“立德”与“学业”的关系仅停留于经验总结。语言流畅生动。创新性体现在学习方法的实践转化,但理论表述较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