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
2011年8月~2012年1月兰州工作总结
尊敬的冯燊均先生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的领导:您好!
2011年8月份,新学期伊始,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也在兰州大方经典学校如期开始了。感谢冯燊均先生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的领导们对我们大方学校的关心与爱护。
结合十大义理、《中小学国学经典课程》和兰州大方经典学校的具体实际,本学期在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德行教育上,重点抓三方面的工作:
一、《弟子规》之力行。每于朝暮,各班必诵《弟子规》,一则深体文意,一则警鉴、省察一日行迹。班级事务、管理,更是以《弟子规》为章而循。吾人行住坐卧,待人接物,饮食起居,学识涵养,诸般行止,此千余字之一“规”,囊而无余,“五常”“八德”“四维”,尽在其间。孩童熟记经文,遵而行之:父母呼命,行勿缓懒;晨省昏定;出告反面;饮食坐走,长先有后;兄友弟恭;扬善规过……举不胜举。此等达礼孩童,父母省心而荣耀,邻里赞称而效之,谦谦君子,自此孕发。
二、“十大义理”故事之学习。我校师生,人人必熟知《二十四孝》,须多识民初湖州蔡振绅先生所编之《八德须知全集》(现名《德育课本》)。全校每学期隆重开展“德育故事演讲比赛”一次,师生竞相登台讲述古今孝子贤臣、信义之士所作所为,使典范之事深印脑海;各班级每周均安排有表演课,自导自演德育故事,使典范之行深入人心。
三、一日一善之倡行。《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子曰:“德之不修……是吾忧也。”于德育践行中,我校倡行 “一日一善”。鼓励学生一日至少须行一善,多则不限,且作记录,交师查检,以资敦促。由是,学生一日若无善可记,尤若虚度。此行一彰,修善积德、友爱互助、积极进取之风蔚然而成。
几度躬耕,古木现蕾苞,数载艰辛,桑梓馈恩情。寒假结束,简录小学五年级家长鉴评几则,聊显我国学教育于家庭、社会之深远影响。
评语一:假期里孩子除了认真完成作业外,我们一起去广州看望了姥爷、姥姥,他们也觉得这个孩子很懂事,很体贴大人,认为对他的教育受益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认为我们选对了学校,选对了老师,因此我倍感欣慰!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不负众望!
评语二:寒假期间孩子过得很愉快每天按时写作业,因大人白天没空陪他,也不用监督他写作业,。到晚上写好的作业给我看,有时候帮大人把晚饭也准备好了。我和他姨很感动。在外面他比我们有眼色多了,主动去帮助别人捡东西、让座。在家帮我们烧水、干家务。总的来说,我这个做母亲的很开心。
评语三:孩子本学期在德育方面,在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明显的提高,能积极主动的干些家务活,来客人也能主动沏茶倒水,经过半年的练习,书法也有提升。
评语五:在这个假期里,自信心有提高,坐、走时腰拔直了;在画室画画认真、耐心,三四个小时坐得住;能关注父母的情绪,父母情绪不好时,询问原因,分析问题,开导父母;积极主动帮助父母干活,收拾整理物品、烧牛奶等;经常看书,并和父母讨论。
……
我校全体师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互为良师益友,教学相长,共同努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牢记校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深入贯彻“教育就是教一颗心”的教育理念和十大义理精神,将承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兰州大方经典学校计有320课时(八个班,一个班一周2课时)。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在进行,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小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诸如中华文化进入学生心灵深处的不多,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开发新方法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努力。
再次感谢冯燊均先生对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奉献!
祝愿冯燊均先生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兰州 梁一仁
201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