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0年下半年三等奖 聂子琛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0年下半年三等奖 聂子琛

字号:T|T

帖子一:楼主陈杰思 标题:智坛[经典学习]六、学习目的

发表楼层:445

学习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人类进步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做是一部人类学习与进步发展的历史。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常复习。

其次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论语》写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最大的智慧,所以需要我们终身不断地学习,《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向他人学习。

最后学习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智力。《孟子》有云人皆可以为尧舜。意思是只要肯努力学习,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知识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智慧,国家现在强调经典文化的学习就是如此,我们需要将那些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不断吸收前人的优秀经验,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更适用于当今的知识。

 

帖子二:楼主陈杰思 标题:智坛[经典学习]九、知行合一

发表楼层:318

在荒无人烟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句话的意思在于人人都有良知。在马革裹尸的沙场和尔虞我诈的官场,让龙场悟道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就是说要遵循内心的良知,让行动和思想得到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中写道,如果说心学是圣贤工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炼,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德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瑰宝,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尽忠,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保留。

 

帖子三:楼主陈杰思 标题:智坛[经典学习]二、实践精神           

发表楼层:420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国人民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打讨论,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解放运动,让我们党和国家焕发生机,充分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由此可知,我们的想法应该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得到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帖子四:楼主陈杰思 标题:毅坛[经典学习]八、以力抗命           

发表楼层:72

墨子思想的精华是以力抗命,这充分反映了人的能动作用。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尚同尚贤是实现兼爱的根本措施和保证,儒家强调爱的实现靠“仁”,靠内在意志外化为爱人之心,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都吃,那么我舍弃鱼选择吃熊掌好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这两种东西只能择其一时,那么我会舍弃生命而坚持大义。这充分说明了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面对选择时,可以以弱小的身躯撼动高楼大厦。人生在世也是一个不断斗争的结果,不断和许多事相抗衡,实现“以力抗命”。

 

帖子五:楼主陈杰思 标题:中华义理总坛【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发表楼层:448

毫无疑问,经典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孔子强调“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的重点就在于人文教育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句话的意义在于一个学生一定要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

我们从小学便开始学习经典,经典是一个时代的精华所在,充分凝聚了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想,内涵,所追求的目标,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描写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分表现了毛主席在细数英雄人物的功勋与不足时渴望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壮志凌云。只有当我们“会当凌绝顶”时,才能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或许会发出“高处不胜寒”的感慨,但登顶的快感只有自己能体会。

 

帖子六:楼主陈杰思 标题:中华义理总坛【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发表楼层:539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十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和中华十大义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和民族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儒家的精神为己任,对社会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最高统治者从中找到了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个人从中找到了修身齐家的以身作则,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在不断地探索,渴望达到“大同社会”的理想,如新冠肺炎的爆发,每个人都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为国家抗疫工作做出贡献,才能使疫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有效的控制。

 

帖子七:楼主陈杰思 标题中华义理总坛【经典学习】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

发表楼层:443

知乎有这样一个问题:“当别人都在一步步向成功迈进,而你却碌碌无为时,你该怎么办?”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面对同侪压力时,最好的做法是去实践,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在其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得以解决,小到个人,大到社会民族都应如此。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理科,忽视人文科学,如人工智能、金融学等专业的蓬勃发展,历史、政治、哲学学科却无人问津,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所以中华经典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它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人自身的价值以及该怎么实现自身发展的问题。我们都是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发展,但若我们能走出舒适圈,勇敢尝试那些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就会成为一种蜕变和成长,电影《遗愿清单》里两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弥留之际,选择挑战自己,最后不负此生。

 

帖子八:楼主陈杰思 标题:和坛[经典学习]七、文以载道           

发表楼层:12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一个人的文章反映了其思想,写作的功底需要在每天的磨练中得以实现,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文以载道的好处有很多:

第一, 可以拓宽我们的见识和视野,在书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能会受益终生

第二, 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变得更加重要。

第三, 可以让我们更有修养,更能活得通透,在面对一些复杂的人事该如何面对,如何陶冶情操,怎么样面对生活的种种逆境顺境

第四, 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有术语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让生活更加充实,学习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和魅力。

 

帖子九:楼主陈杰思 标题和坛[经典学习]十一主题题解 

发表楼层:231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已经越来被社会所关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和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儒家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孔子提出“仁”、“礼”的思想,希望能够塑造一个完美的人——“君子”,要求君主、地方官吏都需要有较好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不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样才能够成为百姓的表率,使百姓效仿,如此才能达到和谐社会。在当代中国,要求党员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在国家危难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改革开放以后,北上广深等一批城市崛起,一批能人志士下海经商人民生活极大丰富,国家强调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三支一扶等一系列措施开始落地,帮助人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帖子十:楼主陈杰思 标题毅坛[经典学习]四、经受磨练 

发表楼层:46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磨难,重要的是要有坚强和意志和与困难相抗衡的决心。真的优秀者努力得更多,而不是达到一点成就后就沾沾自喜,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在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时,把合理的当锻炼,不合理的当磨炼,蓦然回首,会发现那些合理的不合理的都将会成为生命中的宝贵财富,不断前进。孔子早年生活极其困苦,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能做很多粗活,由于年少的坎坷经历,使得孔子有一颗心怀天下的心,创立了儒家,给后世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贴子十一:楼主陈杰思 标题:毅坛[经典学习]五、自强不息 

发表楼层:618

《周易·乾》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们需要努力奋斗与自强,超越古人的成就,彰显出这个时代的魅力,所以,我们需要有一颗自强的心。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只有不断抵抗,才能获得生命的精彩,即使我们处于再糟糕的境遇,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拼搏,就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处于危险中,不断奋进,最后打磨出钢一般的意志。个人都要自强,况泱泱大国乎?自强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成为了“东方巨龙”,使得中国有如今的繁荣昌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自强不息。

 

帖子十二:楼主陈杰思 标题:毅坛[经典学习]一、立志坚定 

发表楼层:323

《孟子·告子下》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年龄,而是在面对挫折面前的态度。《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那个时代的不幸者,他的功课因为在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中没有好好学习,导致他没有考上大学,同时,他又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他凭借着自身的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与所遇到的种种苦难相抗争,在一次次的打击面前坚守自我,不断奋进,最后取得了一番成功,当死亡的危机来临,他选择舍弃自我,保护他人,在毁容后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仍选择去煤矿成为一个挖煤工人。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平凡人还是伟人,一生都会遭遇很多挫折,必须从挫折中奋发,无论何种情况都必须要保持自信。 

 

帖子十三:楼主陈杰思 标题:毅坛[经典学习]三、自主自为

发表楼层:118

《吕氏春秋》卷十四《必己》中说:“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其意思是君子自主地行动,尊敬别人而不必被别人尊敬,爱护别人而不必被别人爱护。尊敬、爱护别人,这是自己的事;被别人尊敬爱护,这是别人的事。君子必定考虑自己的这个方面,而不必考虑他人的那个方面。

杨绛先生在《我们三》中写道:“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在面对问题时,先反省自身是十分重要的,自省可以使人进步,一味的把责任怪罪于他人和时代,只会让自己停步不前,不能获得新生,这也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帖子十四:楼主陈杰思 标题:孝坛[经典学习]四、自尊自爱

发表楼层:473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曾说过:“真正的正能量不是说我告诉你,你要坚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现在不是很多年轻人都这样?这不是真正的正能量,真正的正能量是你活出了一种光源,你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你不需要跟他说什么,当你活出一束光的时候,他要接近你就是接近光,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你都温暖到他了,不管你愿或不愿意,你都照亮到他了,这才叫真正的正能量。”

一个人能够坦然的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当你会欣赏自己时,别人才会更好欣赏你。只有自己自尊自爱才能赢得他尊和他爱,“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可谓是活着的最高境界,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自信,当我们活成最真实的自己时,还是会有很多人喜欢你,很多人不喜欢你,但你会更喜欢你自己,才有由然散发出一种自信、一种自由。

 

帖子十五:楼主陈杰思 标题:智坛[经典学习]三、批判精神  

发表楼层:317

世界上的观念太多,各有各的理,并不是所有的道理都一定要听,关键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在成长的道路上会发现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有些理在特定的场合也丧失了意义,走那条路的关键在于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自觉自知的能力是课堂所带不了的。

当文艺复兴时波兰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神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社会认为他的说法违反了《圣经》,哥白尼却仍坚持日心说,最终被罗马教廷烧死,他以自己生命捍卫了科学的权威,用他的批判性精神带领人类社会更好的认识自然,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要过多的迷信所谓的权威,而是要有自己的见解,对任何知识持保留态度,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评价:作者除了对于中国儒家经典文化有着一定的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经典文化也有涉猎。从作者的文字可以看出其能正确运用祖国经典文化,并以之作为出发点看待世界。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