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教学组2010年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尊敬的冯燊均主席:
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中华民族立国之精魂,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本根。我们清醒认识到,民族复兴的关键在于弘扬国学,弘扬国学的关键在于养育意正心诚温良恭谨的读书人,养育文韬武略诸艺通达的才俊。
近些年,有识之士无不振臂高呼或摇旗先行。2001年,由韩海燕老师创建的佳县“燕翼堂义塾”便是全国第二个、我塞北榆林的第一个国学教学点。之后,燕翼堂又泽及乡村和都市,相继创立了榆林市苏州中学、佳县屈家庄、佳县木头裕三个教学点,今与“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结缘实是百川到海壮大流长的欣幸皈依。又一学期结束,由衷地对支持我们的冯先生以及经典教育工程组委会其他成员说声“感恩、感恩”!
榆林市苏州中学、佳县屈家庄、佳县木头裕这三个教学点,因其同具因地制宜的教学形式(不同于燕翼堂设馆而教)而合成一组(榆林教学组)一并总结。
榆林市苏州中学教学点是榆林地区唯一在省重点中学开展,且由普通老师自觉组织,与现行教育同室共席相辅相成的教学点,采用和语文教学结合的模式,以早读(30分)、课前(5分)、晚自习(30分)、周末(河滨晨读,两次4小时)和假期为主阵地。本学期我们两个班,140个学生尽数诵读多数熟背了《大学》、《中庸》、《孝经》(皆有表格考查),每周两个班折合至少四小时,20周八十个课时。寒假每次诵读时间两个半到三小时,(多数三小时,有各年龄段的,需要“因龄施教”)共十五天,折合约40个小时,40个课时,一学期总计120个课时。
具体如下:
1、保证每天晨读30分
我们每周两次语文早读,次数少,而晨读一日不可停休,所以我们相约提前半小时到校,有语文早读就是一小时,没有也可保证半小时。
2、充分利用闲碎时间
上每节课前我让科代表负责起读当日诵读内容,既能有效利用闲碎时间利于熟读成诵,又能尽快让学生从沸水状态安定下来,调适良好的学习状态。
3、双休日榆溪河滨晨读
每周六、周日我们相约在河滨,蓝天碧水,花树婆娑,心旷神惬,而我们走读的身姿影声也成了榆溪河的另一道风景。即便是冬天,我们的晨读也没有停止。先是在河东,无遮无拦,朔风野大,瑟缩踽踽,遂移至河西一侧,并改在早上九点至十二点。有山挺立着面无惧色地为我们挡着风,有阳光含笑着毫无保留地为我们照耀着。大家的进度参差不齐,我们会边读边走相与向前,想背的随时背给我听。每位至少背一段,多多益善。
4、适宜的督促激励制度
(1) 每天一勾,自己赢书,
我们除了第一本《弟子规》发送,其他的都是背会了上一本才能拿到下一本,怎么考察呢?我让科代表将每本书按段落配上学生名字制成表格,过一段划一个勾,全过完了,通本书随意抽查,通过,拿到下一本。一般六人一组背诵。包括课内需背诵的古诗文,都是这样。
(2)结合作业,字字珠玑
我始终认为学生能善待汉字,正确识得并运用汉字是珍视母语文化的第一步,上学年针对学生汉字基础习惯差的状况,我还采取奖点制度,如读文章写作业中无错字错音便可奖点;能背诵当日所读经典奖点;日记作文中谈到用到所读经典便可奖点,够20点即可奖一本《论语》。其中惯于错字连篇的作文若能一字不错,一次便可奖一本《论语》,一学期下来,《论语》奖了有三十多本。《孟子》也有几人拿到。
这学年我们更上一层楼,每天能背诵当日内容过关的,上次作业也美观且没错字,今天作业生字就可少写到三遍,不然就是十五遍。一般学生都能积极对待,部分无动于衷的,生字写美写会心写静了也算是一种收获。我是尽可能用各种方法调动一切可调动的人,就算那些完全不学习的同学,在书声琅琅的环境里,也能耳熟能详,熏得些诗书在腹来。简单的他们张口就来,比如《弟子规》《三字经》,没有专门背,但没人不会。
你要到我们学校来,下课时间见到许多手拿《大学》的学生,肯定是我们班的;在花坛边看见一个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的人,不用说肯定是我了。实在因为学生声势太浩大影响到别人了,我才每天八节课一节课上下一回楼。我会在下午六点晚辅导后等待和我预约背诵的人,会在假期接到电话奔赴到学校。也会有人试验王教授一百遍背法,从读七遍到三十几遍再到六十几遍终于背诵如流并加以推广;也会有人写出颇有担当磅礴大气的《镇北台赋》;还会有人……
喜欢他们争先恐后不厌其烦地找我背诵;喜欢听经书从他们口中淙淙流出的声音;喜欢看他们每天实现目标后一脸的欢悦成就感;喜欢他们不时看看表中的自己还有几段没划勾勾,谁的比自己多一定快马加鞭的表情;喜欢他们学课内古文小菜一碟,背诵起来落花流水风卷残云般地轻松;喜欢我出错被他们找出最长的段落罚背时,举班得意的感觉;喜欢我和他们有了这么多经典的共同语言经常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喜欢我们培养起来的这种与智慧优美为伴的习惯;喜欢我们营造出的这种书能香我我香人的氛围……
屈家庄和木头裕都在农村,我不能每天分享他们各具特色、自得其乐的教学过程,只能抽空观摩学习交流指导。屈家庄教学点双管齐下,由校长组织既在村中心小学开展(也是利用早读、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又在村民中开展,形成亲子互助共进的大好局面。本学期全校140个学生读《三字经》《千字文》;村民分三组读《论语》(村子大),读书风取代了麻将风。寒假读了三十几天,直到过年,不过放假后家住别村的孩子就难能参与,家中也无屈家庄似的环境,四十天的时间不能继续读经令人惜惋。本学期课时可计180个。
木头裕从前是不乏贤才举人的文化村,后来却文根不继,现在正在重续,目前的教学者虽有举人的先人,但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很为局限,亦无更好的导师可物色取代。但崇圣向儒之心之行可嘉,利用放学放假教读。本学期学生19个,低年级的读《三字经》,高年级的读《大学》《中庸》《孝经》;村民50人读《论语》、《中华十大义理》,其虔诚勤勉之态令人赏赞,春风化雨之效也叫人欣慰。本学期课时可计150个。
我们感觉任重而道远,不过,却很快乐,因为路就在脚下,且路上春色正好;道就在心中,且心中并无茫惑。
也许我们只是星火只草,但一星火可以燎燃一片荒原,一根草可以蔓绿整个春天,我们坚信!
榆林教学组
2011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