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湖北大学
学院:哲学学院
专业、年级:哲学专业2010级
姓名:匡计划
学号:2010221115110032
1. 仁坛 →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第203楼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逻辑与时间上我总认为我们应先爱他人再爱自己。自尊自爱是在别人不爱你时,自己不可伤心而提出的。如果事事以己为先,如何能做到为他人呢。也许我的理解不对。但在高一时老师要求我们先爱自己,并且搬出自己都不爱了怎能爱的理论。害的我们班的人际关系急剧下降。谁能好好的跟我讲讲其中道理?
2. 中华义理总坛 → 孙子兵法读后感 第3楼
《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浩瀚渺远,三十六计,算尽天机。辩证思想充斥其中。将其应用于世不可不谓中华民族的点子大全啊。然而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如此浩瀚思想成为世人利益熏心的工具,人与人间的斗争,国与国间的争霸。人类用鲜血去证明孙子兵。法的正确不可不谓反讽强烈啊
3. 中华义理总坛 → 目前中国的国力 第二楼
诚如阁下所言,中国很缺这些东西,但你也看到了,中国人有汉唐美梦,正是这期待,让中国人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是优秀的,我们是辉煌的。现在中国正埋头苦干,中国的企业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中国的国民会受到良好教育的。一切都在前进中。阁下的话也有意义,作为当今人民的现实写照,我们要求改变,我们一定会改变。
4. 仁坛 → 孝之传道 第20楼
果然是老师的师兄,见解高深透彻。我也曾对孝的含义想过异议,奈何才疏学浅。记得翟黌生教授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社会上,你的事业有后无?你真的做到了孝吗?”感触很深,觉得孝不仅仅在于父子之间,但无法具体说明白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日闻君一席话,豁然开朗。孝承载这人生大道,是后人的误解愚昧将孝定义与生殖关系中。愿你我更能学得孝。
5. 中华义理总坛 → [原创]"礼"待人生 第9楼
礼从根本来说是一种品德,而品德非个人之事,两人立于同一屋檐之下,两两对比,有礼者脱颖而出。品德总是对比出来的。我们在讲礼时总会讲的无礼,我们在宣扬礼时总会贬低无礼。那么我们如何规范礼呢?将礼无限泛化,还是归于其本真呢?在这过度迷信的时代,回归本真才为上者。
6.中华义理总坛 → 中华义理:国学的核心学科 第73楼
中国人无论如何都逃不脱“义”字当头。豪杰匹夫,杀生取义,那也是理所当然。即使是假仁假义还是有其蛊惑人心的无穷魔力。追本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依赖的正是“义理”之学,几千年的熏陶,沉淀,国人是很看重义理的。陈老师将“义理”之学定为国学核心不失高见。
7. 中华义理总坛 → [经典学习]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 第103楼
不知道为什么,当有人说我们对传统不尊重,不了解时,我却难以将罪恶感加之于自身。相比于西方,中国有太多要学习,可是当中国经济上来时,我们骄傲了,我们想要在自己身上找点荣誉感,找点自信心。于是大力宣扬国学,贬低西方思想,这就是国民劣根啊!天朝上国的迷梦,已经让我们流尽了血吃尽了苦,可是无自知之明的国人却一次次骄傲一次次伤心流血。虚心啊,做那个空心的翠竹吧!!
8. 中华义理总坛 → [经典学习]四、中华经典教育的迫切性 第112楼
高老师说过,历史其实就是现在,所谓回首过往,又何不是考虑现今呢!经典所要求我们的真的是放弃眼前的一切而追求那些飘渺的真理吗?我们批判当今之时,是否要想想未来路在何方?我们看经典不应该只对现实无关痒痛的批评,在否定现实之时,也为人民指点前进的路。学习经典是很迫切的,但毫不了解现实就盲目的往前走,摔伤的不仅仅是我们,极可能是这个时代。。。
9. 和坛 → [经典学习]十一:和: 主题题解 第116楼
“和”是否要包括自然,社会,历史呢!自然的和谐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和谐主要是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而历史的和则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过去。有人说人总是不断的犯错,是的,历史上充斥着人类错误。但人不是因为犯错而为人,而是改错而成人。一个孩子成长是他的力量。如今人们不敢去面对过去,遮起了历史,我们如何成长呢。人生路上,若御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10. 和坛 → [经典学习]九、心灵清静 第161楼
要做到心灵清静,古人告诉我们要摒弃欲望的束缚,尤其是物欲的羁绊。然而问题是到底是什么扰乱了人们的心境?真的是外界的繁华世界吗?我想更多的还是内心的贪欲过多的显现,极大的膨胀。我们要静心,不是不去想要外界的种种便利,而是要回归内心,找到可以令心灵飞翔的那片蓝天。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静心方能静万物,静思方能静天下。一切归于本心,一切归于思维。可以静心也,以静心也可,静心也可以,心也可以静,也可以心静。
11. 廉坛 → [经典学习]十、反省 第114楼
“只责备自己的人,同时可以培养别人的善德;只责备别人的人,恰好用来助长自己的恶行。”在现实中,我们如果一味责怪自己,那会不会导致别人的骄纵,使自己限于不仁不义的处境中。而一味责怪他人会不会导致朋友的离心,众叛亲离呢!我们看到责任的追究应该就事论事,谁错了就谁受责罚。
12. 忠坛 → [经典学习] 七:忠: 主题题解 第102楼
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诚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蕴含着正直、诚实、信义还有高贵。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即使没有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权势,却拥有无数人的敬仰和内心的幸福。我们倡导忠之时也如陈老师所言不可愚忠。
13. 智坛 → [经典学习]九、知行合一 第68楼
孔子早在千年前就说了,观其言而后观其行。中国人一般都讲究知行合一。但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这么些人说的比唱好听,做得比笨蛋还惨;还有些人默默的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而湮没于历史长河中。我们很敬重后者而苦于不知道他们的光辉,厌恶前者却常常被他们忽悠。知行合一是个人行为准则还是大众普行法则,如今世道混乱,我们在寻找出路,更在封闭自己。看古人留下那么多的风华,我辈岂能倒退。
14. 礼坛 →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第218楼
礼究竟是什么呢?几千年来孔子整理出来却历经千年我们还在讨论,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礼本身就不是什么固定的仪式。在严谨小心中有礼,在放浪形骸之中何尝没有呢。只要心中怀有尊敬、崇敬之意,在随意的动作也是至高的礼节。
15. 中华义理总坛 → 人与人之间要谦让吗? 楼主
孔子曾定义仁为“仁者爱人”。爱人,孔子虽然要分等差的去爱,要推己及人。但我觉得世人连等级的爱都无法做到,更不要说基督的普世之爱了。爱人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为他人着想,以他人为中心。
以此为标准,我们发现爱一个人绝对不会和他去争什么,就会懂得谦让。可是现实是什么都争,日本核泄漏,中国人抢盐抢得红眼了,有人想过他人没,也许想过就是要多买点给家人,给亲戚,给朋友。那那些不是你的家人,不是你的亲戚,不是你的朋友的人呢?那有什么爱人的想法呢!
如果中国人真的成为了仁者,会不会和朋友争女朋友呢?当然女生也是有选择权的,但当两个好朋友一起爱上同一个人(男女皆有可能),放手的那一个是不是仁者,虽然很爱,但有一种爱叫放手。我发现自己很少去和人争什么,最多跟人脸红的也就是和人争辩思想的正确与否,碰到物质上的利益冲突,我都退让,不想去争。到底这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在这样恐怖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吗?中华文化可不可以告诉我,人与人要不要竞争,消极的等待可以换来人生的幸福吗?
评语:
该帖子在基本上都能围绕经典中一个核心内容或一个中心观点加以展开,有论有叙,有事有情,能把经典的学习与现实相联系。但有些地方论述不足,还可以深入和展开,而有些显得有点马虎。
建议: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