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教育 > 践行礼仪 与时偕行

践行礼仪 与时偕行

字号:T|T

践行礼仪 与时偕行

2008见证了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圆奥运使我礼仪之邦的豪迈与情怀得以尽情释放。“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在金融危机雾霾弥漫今天,如何演绎我泱泱大国之智慧、襟怀和气度,践行礼仪时不我待。
 

一、践行礼仪就是善解人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当我们举国欢腾喜迎四海宾朋时,当数以万计的志愿者服务于大街小巷时,我们期待用行动实现宾至如归的最高礼遇,这就是善解人意。善解人意强调换位思考,强调体贴他人,强调及时帮助。怎能忘记当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震惊寰宇时,亿万万“微尘”不约而同从善如流捐款捐物;当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时,中国4万亿资金既撬动了本国的内需更拉动了世界经济,给全世界带来信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又一次使我们感悟到祖训“舍得”的深刻内涵,没有“舍”哪来“得”?
1985年[2],有一个用户投诉所购买的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张瑞敏非常重视,立即带人突查存货仓库。在检查中,发现仓库还有76台“问题”产品。当时很多干部的意见是,把这些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职工,可张瑞敏没有采纳。就在很多员工对此处理意见纷纷扰扰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于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砸掉,而且还要求由生产这批冰箱的员工自己砸。恰如晴天霹雳,很多老员工当场流了泪。要知道,那时候毁掉这么多可用的东西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那个年代物资相当紧缺,就是次品也要凭票才能购买,况且企业举步维艰,连每月发工资都很困难。但张瑞敏很明白,把这些有质量问题的冰箱留下来按大家的意见处理,就好比是“放虎归山”,说什么也决不能姑息生产不合格产品,否则今天是76台,明天就有可能是760台甚至7600台,所以手段必须强硬,方法必须震憾,决定的事就要义无返顾。事实证明,伴随着大锤的铿锵之声,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彻底苏醒了。意想不到的是,随着这阵阵锤声,海尔人自砸不合格冰箱的勇气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海尔冰箱的市场销量迅速扩大。
今天,随着 “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学计划”的启动,海尔借力奥运这一百年难遇良机,已牢固树立了“全球化品牌”新形象,民族企业之路正越走越宽。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礼仪就是这样在践行中表达着和谐、在真情中传递着文明。多一个手势,就多一份体谅;多一点耐心,就多一种关爱;多一点分享,就多一份温暖。只要我们人人跨出文明一小步,中国必将向前迈出和谐一大步。

二、践行礼仪就是提升素养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英国作家塞缪尔•迈尔斯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远见卓识和品格高下。”
一个人的教养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一种人际交往的资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素养就是一系列的好习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应从为“人”处“事”开始。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立身社会的基本素质,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前提。
习惯很容易相互影响,它具有传承性,无论好坏,一旦成了气候,就会上升为“社会的习惯”—社会风气,甚至可以变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行为“标签”。所以,摒弃陋习、重新建立一种好习惯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

三、践行礼仪就是关注细节

古人讲“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老子》),今人言“细节决定成败”,践行礼仪关注的就是一个个细节。 
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3]:一次有个招商引资的代表团去荷兰访问,团长最后说这次招商引资非常成功,感谢大使们,回去会向领导报告。他离开后的下午,荷兰人就给我来电话,说:“这个团长下次再来荷兰,我不再接待。”我不解,说:“不会啊,他不懂外语,要说伤害也不可能啊。”他说:“他伤害了我,当时我进来时,这个团长接见我,他握着我的手,眼睛却看着下一个人,最糟糕的是,他居然还和下一个人说话,那他到底当我这只手是什么。”这个团长带着圆满成功的喜讯回国了,可他却不知道这圆满成功的背后他却失去了一个朋友。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以举手之劳的小事看深情、见奇效。王夫之指出:“智者,知礼者也。礼者,履其知也。履其知礼皆中节,知礼则精义入神,日进于高明而无穷”。在当今世界,欲成为智者也必须学礼、懂礼并善于用礼、行礼,做一名高尚、高雅的现代人。

四、践行礼仪就是自我超越

礼仪是道德的载体,是人生道德的具体化。在西方,人们把礼仪、道德、法律并称为三大守护神,礼仪位居其首。拿破仑﹒希尔认为,世界上最廉价的、而且可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特质,就是礼仪。礼仪具有自律性的特征。自律即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若是没有对自己的首先要求,人前人后不一样,只求诸人、不求诸己,礼仪就无从谈起。礼仪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在实施礼仪的过程中,应树立起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
[4]我国曾有一家拥有近6000名职工的国有企业,当时濒临破产的危机。为改善状况,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家资金雄厚,具有国际声望的日本企业做合作伙伴。经过双方长时间艰苦的谈判,终于可以草签合约了,全厂上下为之雀跃。可就在签约仪式要正式举行的第二天,公司领导因故到达签字地点的时间比双方正式的约定晚了10分钟。当他们走进签字大厅时,只见日方人员早已衣冠楚楚地排成一行,正在恭候他们的到来。中方领导请日本人坐上签字台,没想到日方的全体人员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向他们鞠了一个大躬,随后便集体离开了签字厅,搞得中方领导莫名其妙,因为迟到10分钟对他们来讲实在不算什么。事后,中方收到日方的一份正式信函,其中写到:“我们绝对不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没有任何时间观念的生意伙伴。不遵守约定的人,永远都不值得信赖。”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我们的陋习岂止一个“迟到”了得,践行礼仪的确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五、践行礼仪就是履行诚信

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儒家以“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孔子认为“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重要准则,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认为“人无信不立”,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诚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为社会各阶层所推崇;诚信之光始终普照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
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不证实着我礼仪之邦的诚信与自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08年10月7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奥运保障总结表彰大会宣布,供奥食品安全合格率全部达到100%。也就是说,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奥运食品安全,做到了万无一失,实现了食品供应“零中断”、餐饮运行“零投诉”和食品安全“零事故”。 创造了奥运史上“无缝监管” 的奇迹。
同样令人感动的莫过于我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行动。这次震惊世界的大行动让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扭转乾坤”。当我们看到年届古稀的国家领导人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穿梭奔波于抗震前线时、当看到奋不顾身的人民子弟兵临危不惧时、当看到无数个“微尘”舍己为人捐款捐物时,谁能否认这不是大写的“诚”字呢?!
当我们企盼诚信的回归时,广大企业界也深刻地认识到“诚信立足、诚信立人、诚信为本”的力量。认识到诚信用是企业的核心成本,诚信是企业的腿,是企业走进社会、走出国门、走向未来的先决条件。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如果做不到诚信,就永远跑不起来、飞不起来。诚信就是财产,有诚信就有一切。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事业受挫还可以爬起来,还有复兴的机会,而一旦名誉扫地、丧失信用,就永远也不得翻身。
《礼乐记》云:“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国语•周语上》)。当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建造信用体系”时,践行礼仪无疑成为尚方宝剑。

展望

“践行”意在强调礼仪的实践性、应用性。“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门应用科学,如果不说不动或只说不做,就成了雾中看花、水中望月、缘木求鱼。“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