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月,人生故我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语言文学学院 2018级汉语言文学
201813000020农慧祺
说起来也奇怪,惊蛰这个节气对于我,像是有一种魔力,像大自然原野里的一株植物,安静而敏感地感受着冷暖的到来。也因此爱上春日的光景。唐诗宋词犹如瑰宝,字字珠玑,宛若案头上的山与水。我喜诗鬼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十五州”中的磅礴;我慕义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的契合,也爱柳三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哀婉,而我偏爱的,唯东坡先生一人。
东坡先生对于我,是三月的春意,伤春悲秋是宋词人的常态,即使是落笔写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稼轩先生,也有“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的名句。少时的苏轼随着父亲来到江陵,从家到江陵的这一路上,兄弟两个人看着那大江两岸的风景,竟作了百余首诗歌,后被收录在《南行集》,在《上堵吟》中有一句道:“不知我意徒悲辛”,他这一生,对于人世间的隐忧,少有人懂。人们或是只看到他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或是只看到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殊不知,他对于人世间的疾苦,比常人来说,更为深刻。
就像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怎么能甘愿安居功隅呢?我的理想就是走遍这山山水水,我要不枉这人世间这一遭。东坡的一生,实现了那句话,脚在路上走,心有大未来。
林语堂先生有言:“中国百姓在遇到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苏轼,而中国人崇拜苏轼,更重要的是他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然能保持一种潇洒和豁达,从容和天真”。想想,其实这茫茫宇宙中的生命,真是太渺小。就像苏轼在他那篇《前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藏也。”我想,固然有东坡自我慰藉的成分在里面,更重要的是他从他的失意中超脱出来,将一切看开,只是平平淡淡,无畏于风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将一切看开,人也随之会活得潇潇洒洒轻松自在,所谓“花不看开人易老”,人生不过百,哪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对月惆怅,顾影自怜呢?
东坡的词,总能给人种淡泊宁静的情趣而回归到依然故我的纯真境界,这里,更使我想到宋代另一位词人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还有太白的那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东坡比之,少了一份疏狂与任性,东坡以他四两拨千斤似的点拨,便在无声的恬静之中胜过有声的呐喊和呼号。
高中老师曾和我说过,苏东坡其实一个很矛盾的人,表现在他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的矛盾统一。简单来说,就是出世和入世,官场对于他,适合又好似不适合。在岁月的打磨中,渐渐变得豁达,生命中本就有许多无可奈何的事情,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并非生来就豁达,而是在与黑暗的抗争中,赢得了光明。
江山依然风月,人生依然故我。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中路3号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语言文学学院
邮编:541006
评价:作者文笔优美,表达清晰,围绕东坡的词展开文章的写作,其中有较好地引用经典,可见作者有很好地学习积累,让人读后想去寻找东坡词中的美。
建议: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