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直属专案 > 广西师范大学  张葆全总结

广西师范大学  张葆全总结

字号:T|T
尊敬的冯均主席:
 
关于中华义理经典教育,2010年上半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
1.        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7级3班开“中国古代文学
史”课,讲授元、明、清及近代文学。该班学生67人,每周上课5节,上课17周,共上课85节。
2.  2010年4月8日应邀到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
流处,开设讲座,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讲课4节,听众为将赴菲律宾、泰国等国孔子学院任教的广西师范大学志愿者,80余人。
3.  在广西师范大学乐年学院国学班开设系列讲座,名为“国学课堂十讲”,
系统听完十讲的学员30余人。共讲了10次,每次3节,共30节。十讲题目如下:第一讲孝悌;第二讲忠恕;第三讲仁民;第四讲克己;第五讲知耻;第六讲尚中;第七讲贵和;第八讲好礼;第九讲知命;第十讲尊孔。
全学期总计讲课119节。
 
本学期上课和开讲座,我有如下体会:
1.  在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时候,我着重阐发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思想文化传统。例如讲元明清戏曲,如讲高则诚的《琵琶记》“糟糠自厌”,过去的教材都认为它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是消极的,因而予以批判,而我则强调赵五娘孝敬公婆,属于传统的孝道,表现了人性的美丽。又如讲元明话本、拟话本,其中有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我注重阐发作品中关于仁义、孝悌、诚信、廉耻等伦理道德内涵,充分肯定这些道德观念的价值和意义。
2.  在国学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古代道德伦理名句的教学,在课件中,总是用加粗的黑体标出,着重细致地讲解阐明,让学生深刻理解,长久记忆,简短的句子还要求能背下来。这样教学,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向年轻学生讲解中华义理时,如何紧密联系他们的思想生活实际,讲得准确深刻,又浅显易懂,我认为我做得仍然不十分好,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
 
祝好!
 
                          广西师范大学  张葆全
2010年9月22日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