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学教育工作总结
2011年下学期我学校把国学经典教育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以国学的儒家之德,儒家之学,儒家之教为血肉精魂,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期形成整体效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正当我校国学教育尉然成风之时,由于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致使国学教育频临冷落。关键之时学校领导及时调整主管国学教育的领导班子,指定由主管教导的副校长亲自抓国学教育。经过一番紧张细致的工作,校园又淋浴在浓浓的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之中。现在我把本校2011年下学期国学教育方面主要做了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国学教育建设。
当学校国学教育面临困难之时,高启俊校长及时指定主管教导的副校长为组长,亲自抓此工作,规定全体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必须参与其中来共同开发研究这一工程。根据学校实际,经过反复论证我们选定以《弟子规》作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突破口,把学校每周两节的校本课安排为国学课,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日明一礼,日正一行,日学一语,日行一善,循序渐进地去达到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
二、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取较佳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011年9月,我们对语文课的课时安排及授课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不改变各年级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提出了课时及授课内容调整的决定,即在每周的语文课中安排1至2节的经典诵读课或阅读拓展课。同时,对各年级必背内容进行统一规定。清晨,在校园中,伴着微微晨曦,总是响起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小学语文课堂上,各班教室里也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诵读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习古诗,诵古文在木头峪学校师生中已经蔚然成风,中华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熏陶、浸润在校园内处处可闻。
三、有效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举办“汉字文化周”。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围绕汉字文化,举办一系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国学、对汉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热爱汉字,热爱国学,热爱中华文化。
2.设定自主诵读时间。我们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自主诵读国学经典,这样,既有效地营造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经典积累的数量。
四、利用寒假推广充实传统文化教育
寒假其间,学校组织周边返家度假的中小学学生和本校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美德,让他们读古文,诵古诗,学古仪,利用他们推广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古文化精髓,吸收其精华,充实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美德。
本学期我校一至六年级五个班,40个学生诵读了《弟子规》,四、六年级两个班熟背了《弟子规》。每周正课安排2节(计80分)平时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早读30分、周末1小时…),每周折合约至少四小时,20周120个课时。寒假每次诵读时间两个半小时, 共十五天,折合约35小时,52个课时,一学期总计177个课时。
总之,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多,甚至很不规范,还请上级领导多加指导与批评。
学校2012-3-23
- 上一篇:严玲开展诵读《中华义理经典》活动总结
- 下一篇:焦绪霞2011年秋季经典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