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2011年上半年二等奖 魏玮

2011年上半年二等奖 魏玮

字号:T|T
青岛大学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2009级 中文系1班
姓名:魏玮
学号:200940903032  
联系电话:13853291102
 
1、孝坛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第177楼
百善孝为先vs父母皆祸害?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这句关于“孝”的解释我在中学期间老师便曾将讲解过,但近日我在某网站上无意发现了一个拥有近7000名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父母皆祸害”,,“祸害”是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他们50后父母用自己的时代特征留下来的印记用来教育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80后子女生活的时代已经完全改变,需要有自己的主流思想。
在中国社会,久远以来“百善孝为先”已经深入人心,儒释道三家在讲日常行为时也都特别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因此“父母皆祸害”一词听起来确实有些惊悚,但从另一层面来看这种现象的产生实质上是“新旧”两个社会的矛盾和冲突,80后成长于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加追求自由、多元、独立和开放,这与他们50后父母成长的社会大环境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因此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偏差。
于是在子女日常生活中,关于“读什么样的学校,交什么样的朋友,做什么样的工作,跟什么样的人谈恋爱”这样的争论屡见不鲜,子女们认为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都会带着父母的强力干涉,甚至有人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被父母控制的木偶,要过的只是他们想要的生活而已。而父母则会觉得一切都因为自己爱子女,“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他们的口头禅。
在我看来或许这样的争论和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真诚的沟通和理解便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措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始终不变的,即使有再多的误解和埋怨导致的情感上的伤害和破裂,我们必须坚信,那份永恒可贵的爱一直都在。
多些沟通,便少些争吵,多些关爱,便少些埋怨。学会珍惜亲情的温暖,留给心灵一个避风的温馨港湾。
 
2、和坛:[经典学习]九、心灵清静   第174楼
给心灵留一方净土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心灵的纯净是属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谈古论今,魏晋诗人陶渊潜,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孜孜不倦,埋首国学精粹;文学巨匠鲁迅,白色恐怖笼罩毅然拿起战斗的笔......难道这种不慕名利的高雅节操真的只是存在名人雅士之间?
净化世界,有些困难;可净化自己的心灵,自可仰目聆听。奉献、感恩、淡泊、宁静、真爱…………等等众多美好的词汇何不及时移植于心灵的净土,净化自己的心灵,用高尚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给心灵留一方净土,让早已贫瘠干渴的生命汲取营养汲取生机。
3、 廉坛:[经典学习]一、贪欲之害 第167楼
                         玩物未必丧志
 
古人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是指它们出自古代的经典著作《尚书》。大约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威德广被四海。西方有蛮夷之邦进贡了一头獒犬,高四尺有余,能晓解人意,威猛而善于和人搏斗,与当时中原之犬大不相同。当时任太保的召公奭,担心武王会因喜好此犬而荒废政事,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告戒武王不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但是在我看来,在某些情况下,玩物未必会丧志,这便要取决于你到底“玩”的是什么,有些人长久以来醉心于古玩字画、吟诗作对,并闯出了一番事业,那么我们便不能说他玩物丧志,而是玩物“长”志了。因此,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而吃喝玩乐,而有些人却在其中悟出了大道理大学问。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因为电脑玩得精玩得巧,所以才得到了成功的垂青。
因此,做事应该首先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并持之有度,这才能做出一番自己的成就。
 
4、信坛 [经典学习]四、信的行为 第278楼
               做人,请你问心无愧
高尔基曾经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诚实守信作为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诚信待人不仅仅是立身之本,亦是教育之本。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许多多的道德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三鹿奶粉”“大头娃娃”“毒香肠”“色素馒头”在高额利润的金钱驱动下,中国人的良知哪去了?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曾写过一本书《丑陋的中国人》文中便强烈批判了中国人身上种种道德的缺失,这种为了自身利益而丧失良知的行径是极其可怖的,这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受到感染。
做人,请你问心无愧,请你以一颗诚信的心去对待世界对待身边的人。
5、智坛[经典学习]四、创新精神    第261楼
                    通则变,变则通
钱学森去世前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近日被整理出来。谈话内容是有关科技人才培养问题。钱学森称,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独创的东西,缺乏创新精神。
我始终认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并愿意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人,才能懂得如何从新鲜事物中汲取营养,来取得长足的进步。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国家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但在现如今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真的具有非常大的难度。英国的某所高校工程器械这门课程,每周的授课时间只有3小时,其中两小时是有专业老师教授理论知识,剩余两小时将交给学生进行实地操作,但学生们就为了这两小时却要事先到图书馆读20多小时的书。反观我们大学生,每天最多要上8节课,一节课50分钟,到一天下来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呢?
在这种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要如何培养如何提高?
 
6、智坛:[经典学习]一、求实精神   第123楼
                   实事求是:说真话 办实事

温总理曾静说过做学问要有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求实崇真的精神 ,同样的,做人也需要具备求实精神。因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只有首先做好了“人”,然后才可能做好“事”;不光是做学问,从事任何职业、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注重自身人品的修养。

    但在现如今说话假、大、空,投机取巧,不办实事的现象层出不穷,可是我始终认为弄虚作假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却终归不能长久;假的总是假的,伪装最终会剥去。
平时人们都将“真”、“善”、“美”三者并提,我以为这其中“真”的份量最重,它是“善”和“美”的基础。人和事物一样,如果不真,那么也就不可能是善的和美的了。
        因此做人必须老实,做事必须诚实,说话必须真实。
 
7、礼坛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第230楼
                         关注细节 以礼待人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我认为一个懂得以礼待人的人往往会十分重视细节,他们在平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从细节出发,严格要求自身,使每项工作都尽可能的尽善尽美;另外在人际交往上,他们也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待人接物尽显沉稳端庄。
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清楚礼仪的重要性,他们踏入社会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因为礼仪是一张交际名片,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教会我 们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礼仪可以帮助我们架设 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注重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成就 事业和打造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8、忠坛 [经典学习]六、互尽忠诚  第103楼
                  忠贞不渝的爱
 
“糟糠之妻不下堂”,看到这句话时忽然想起许久以前看到的一则小故事。
一个年轻美丽的少女向一位事业有成、成熟稳重的男子表白,她的内心充满着对他深刻的眷恋和崇拜,并且不介意他早有了自己的妻子。男子却毅然决然的拒绝了眼前这热烈而且青春充满朝气的情感,他解释说几年前的自己是那般的落魄不堪是自己的太太一直鼓励着他重新振作,所以他向妻子保证愿意用一生的爱来回报她。少女感动了,对自己的无礼表示歉意,但她不知道他那善解人意的妻子早已去世多年……
他执着的守护着的是一份永恒的爱情……
在如今这个”快餐爱情“盛行的时代里,如此忠贞不渝的爱情真的是那般难能可贵,一代一双人,一世一份情,是美好爱情的最高境界。
希望那些体验过爱情的人都能对婚姻忠诚,对妻子(老公)忠诚,也对所爱的人忠诚;对别人忠诚,也对自己忠诚。
愿有情人都能白首不相离。
 
9、毅坛:[经典学习]五、自强不息       第268楼
   自强不息,不仅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而且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只有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才能笑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才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勇敢向前。
   在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例子比比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在地坛感悟的生存与死亡的史铁生,曾被认为有智能障碍的科学巨人的爱因斯坦…………这些人都是凭借着自身坚强、独立和勇气作为人生昂扬向上的力量源泉,世界辜负了他们,但他们仍然愿意微笑着拥抱和回报这个世界。
或许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可能或者不可能的事,有的只是一颗肯做或不肯做的心。生命的源泉永远不会停歇,让我们在天亮之前便展开所有关于爱与梦想的自立自强的翅膀。
 
 
10、仁坛:[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第496楼
                          仁慈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举动
   替全家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给失意的朋友加油打气、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给迷路的陌生人指明方向…………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就是一种仁慈,就是一种仁与爱的表现,只是我们感受不到,因为仁慈确实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或许你觉得这十分荒谬,因为暴力、战争、血腥和恐怖仍然每天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上演,但生命之所以会得到延续,正是因为我们能仁慈的对待彼此。
仁慈为我们的生命带来意义和价值,带领我们超越烦恼和争斗,让我们对自己满意,重要性或许更甚于其他生命要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心声被听到,喜欢得到温暖友善的对待,喜欢被了解、被呵护。仁慈,让我们的生命得到了救赎。
 
11、信坛:[经典学习]五:信: 主题题解     第108楼
 诚实,其实是件容易的事
这里的’信”,我把它理解为诚实、诚信。很多人认为说谎其实是件容易的事,信口开河随手拈来的谎言比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要简单得多。其实并不然,人们在说谎的时候,身体会产生一股压力。这种压力是可以测量的:流汗、心跳加速、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测谎器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制造的。以计算机扫描脑部活动,可以显示我们在说谎的时候,大脑必须执行一连串复杂的运作,而说真话的时候就不必。
这样看来,其实我们天生就被设定为真心诚意,诚实真的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也必须慢慢习得,才能让我们更强壮、更成熟。
 
12、仁坛:[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第117楼
                                      慈悲为怀
我一直觉得一个可以“仁者爱人”的人必定有着一颗宽厚容忍的心。我认为宽恕是一种比仁爱还要崇高的品质,它是一种极其正向的人格特质。它包含了快乐,也包含了对他人的信心,表现出心灵的泱泱大度,它让我们从仇恨的古老锁链下解放出来。无论是谁行了宽恕,都会觉得心神振奋,性灵升华。
     我不曾体会过那些曾经饱受磨难欺辱和不公待遇的人们,在最后的最后终于原谅宽恕了那些身怀罪孽的人的心情。但是我想他们之所以能放得下,必定是想让过去的噩梦能够结束,自己能够得到解脱,这种劫后的重生也必定是喜悦的吧。
佛家常讲应慈悲为怀,慈悲为怀,宽恕可能真的能减少人们的忧愁和焦虑吧。
 
13、廉坛:[经典学习]八、谦逊       第114楼
          想起了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这位从小到大一直过着养尊处优,不是神明却心安理得享受着神明般的伺候的凡人,一直活在自己唯我独尊的不真实的梦中。但是后来他的美梦终于醒了,他开始辗转逃难,他被迫学会了谦逊,不过幸好,在这样的谦逊下,他发现了自己。这样的领悟虽然痛苦,却不是挫败。那是始料未及的胜利。
人要认清自己的弱点,并且坦然接受,即使这么做很痛苦。诚实面对,看清危机何在。驱走幻觉,知道自己有太多事情不懂,珍视人生的功课。这就是谦逊。而谦逊,是个很大的长处。
因此当别人为我们许愿,我认为最好的愿望之一便是:「知道自己的长短」。
14、孝坛 [经典学习]八、真诚孝亲    第228楼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我认为要想做到“诚笃”首先便要学会感恩。
威廉•布雷克说得好:“感激本身就是天堂。” 肯定自己拥有的东西有价值,你会感到富有、幸运。反之,你会觉得自己一穷二白,因而闷闷不乐。感恩基础不是勇气、力气或才华,而是自己的不足。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恩赐,感恩之情从此而生。感恩还会衍生出一股如释重负之感,这是因为我们认知到:我们不必孤军奋斗、不必像超人般拼命,而且即使聪明才智不如别人,也可以安于做自己。
如果你真的懂得并且学会了感恩,你就该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来回报父母那浓烈的无任何杂志的恩情。
15、忠坛:[经典学习]一、忠的内涵    第246楼
无论发生什么事,有人始终陪在你身边给予支持协助,即使这样做可能损及他自己的利益。这人坚持做对的事,即使在横逆困境中依然坚定不渝,我想,这种能力就叫做忠诚。
某些人坚守诚信原则,对他们来说,忠诚信实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对自己的感受、需求和信念了如指掌。他们的忠诚根植在肥沃的土壤里,靠着清楚的信念和强韧的内在力量茁壮成长。
 
评语:
该作业共有15个帖子,能给出了一个标题,这是比较醒目的,也使帖子的中心更为突出。就整体而言,有论有叙,有据有感,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但有些论述似乎不够清晰,而有些则在表述上不够妥当。
建议:二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