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民俗 > 冬至风俗:冬至拜师与祭孔

冬至风俗:冬至拜师与祭孔

字号:T|T

 

冬至风俗:冬至拜师与祭孔

www.nongli.com
    

 
  我国一向有尊师传统,冬至祭孔和拜师就是一种集中表现。《新河县志》载:长至日拜圣寿,外乡塾弟子各拜业师,谓拜冬余”“拜圣寿指圣人孔子,就是给孔圣人拜寿。因为冬至曾是,过了冬至日就长一岁,为之增寿,所以需要拜贺,举行祭孔典礼。《南宫县志》则说:冬至节,释菜先师,如八月二十七日礼。奠献毕,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释菜先师就是一种祭孔的形式,是指以芹藻之属礼先师孔子。古时始入学,行释菜礼。春秋二次祭孔则用释奠礼。释菜礼比释奠礼轻。为什么冬至祭孔较春秋二祭礼轻呢?因冬至祭孔是沿用的年礼,过年是要放学、开学学生入学,祭圣人只是例行公事,不是专门举行的典礼仪式。《定兴县志》记载:冬至,释菜先师孔子,师率弟子行礼,弟子拜师,窗友互拜,谓之拜冬。教授于家者以次日宴饮弟子,答其终岁之仪,多食馄饨。《武安县志》也有祭孔拜师的记载:冬至节,释菜先师,学校儿童醵金祭礼,午聚餐校内。师生互相宴请,如《怀安县志》所载:冬至前一日,馆徒为师具馔,宴衎尽欢。次日,衣冠拜师,师亦命酒。有的地方学生家长也与子弟一起参加拜师和宴会活动。冬至节,民国前,学校师生拜先师孔子,名曰拜圣。学生父兄以率子弟拜谢塾师,宴会一日。(《威县志》)教员与学生父兄会饮。(《广宗县志》)冬至日又是对教师定聘约和解雇的日子。《静海县志》记载:冬至日,塾师非次年有成约者即敬。
 
  冬至节又称豆腐节。来历据山西《虞乡县志》记载是:冬至即冬节,……各村学校于是日拜献现实。学生备豆腐来献,献毕群饮,俗呼为豆腐节
  祭孔子拜圣时,有的县挂孔子像,像下边写一行字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有的是设木主牌位,木牌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位。据说这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称号是后世的皇帝策封的。笔者幼年入学时,还给木柱牌位磕过头哩。
  据《清河县志》记载,在冬至祭孔时还要拜烧字纸。爱惜字纸,不许乱用有字的纸擦东西,在民间、尤其在士子文人阶层非常看重,认为爱惜字纸是对圣人尊重的表现,如乱用字纸揩抹脏东西就是对先师的亵渎不恭。所以把带字的废纸收集起来,在祭孔时一齐烧掉,烧字纸时也要师生一齐跪拜。
  冬至隆师,隆又尊崇一义,隆释就是敬师、拜师。此俗流行面极广。民国前,各书院、学院和私塾均非常重视这一习俗;民国后,一些私塾还在奉行隆释。为什么在冬至日要隆释呢?《藻强县志》解释说:冬至士大夫拜礼于官释,弟子行拜与师长。盖去迎阳报本之意。看来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
  如今,各地在冬至都不进行隆师活动了,这种习俗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冬至节总是给人留下了我国最早的教师节的好名声,获得了后人的赞美。(刘其印)来源:中国民俗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