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2011年上半年三等奖 吕文硕

2011年上半年三等奖 吕文硕

字号:T|T
青岛大学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吕文硕
学号:200940903023
联系方式:15965576900
 
1、仁坛,一、仁的定义 460楼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者就是要做到爱人。这句话道出了人世千年来的一个典范与道理,那就是作为一个仁者,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要做到广泛的爱人。虽然,在是否广泛爱人的方面,孔子与墨子有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都将人放在了第一面,显示出了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伟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韩非子说,仁,就是内心欣喜的爱着别人,为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为别人的灾祸而感到难过。这是多么伟大的解释!其中又蕴含了多少的兼爱和大气的精神!没有自私没有自利,没有看着别人的灾难幸灾乐祸,没有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嫉妒的发狂!这是多么的心平气和,这又是多么的和谐。
我们现在总是要说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怎样的人道主义精神,怎样的互相相爱。看看我们伟大的祖先,他们用了几句话就将一个问题说得这样的透彻。现在的我们,真应该多多的学习,多多的诵读,让自己有一个对于义理的广泛认识,这样才能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之中慢慢的对自己的身心有所帮助!
 
2、仁坛,一、仁的定义 461楼
【原文】: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翻译】: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读后感】
读了这一段话,不仅被孔子的仁义思想感动,更是被子路的那种对老师的虔诚的尊重所感动。孔子以其独特的理解和讲解,使得仁义的定义具体的传递给了子路。用一段小小的话语,就让手持刀刃的子路放下剑戟。这是充分说明了仁义的道德价值。大好的仁义可以使人类的思想受到感化,可以使我们放弃一些坏的德行并且使我们的行为得到一定的修行。
有很多人他们喜欢打架,喜欢在受了什么委屈或者觉得不公的时候用拳头来解决,结识很多社会青年然后去修理谁谁,这种行为和孔子比起来不觉得有什么羞愧之处吗?俗话说的好,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仁义的原因,它不仅仅教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评价一个事物,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用一种和谐的更加委婉的方式来化解一些原本很冲突的事件。
有了这样的精神价值观念,我们生活的怎么能不快乐?
3、义坛 → [经典学习]七、爱护生命 372楼
爱护生命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说。敬重一切生命,爱护一切生命。不仅爱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达到一种平衡和谐之美。
这里我谈一下自己对于自己生命的爱护。近年来我们经常会在新闻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一个女子因为失恋而跳海自杀未遂,或者说有人在网上公开自杀过程,更有种种自杀例子。这些都是自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有想过这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任了么?
生命是有父母给予的,我们无权选择它的好它的不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的美好。曾经看过一段话,是说一个人,只有他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才能因为一次失恋而自杀,一个有事业,有责任的人永远不会以为一次小打击而自杀。我们的生命之中也应该有很多道路和鲜花,并且我们不能选择我们在的道路,却可以选择我们走的道路。
未来还有很多美好的道路,还有很多美好的鲜花,还有很多美好我们没有尝试到。为什么要这样的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为设么这样的不为自己负责?
4、义坛 → [经典学习]七、爱护生命 373楼
爱护生命,不仅仅是爱护自己的生命,还要爱护别人的生命。爱护别人的生命,我们不是只想到让国家领导机构去爱惜生命,而是从自身做起。一个人对于别的生命的态度体现了对自己生命的态度。
从孟子的滕文公,到梁惠王。到汉书的民以食为天等等,都不无一不体现着知识分子对于统治者爱人的要求,这不仅是以人民为最大方能巩固好统治者的地位这样的利益思想,更是体现了人民生命的价值!
每个人都是人,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是一样的。在三国演义中,董卓祸乱朝纲,自己在霸占了二十年的粮食却不管老百姓的易子相食,当有大臣上报,董卓却说区区*命何足挂齿!这样的回答是人回答的吗?董卓不推翻何以让百姓安生?!董卓的死当然是必定的了!
所以说,只有我们互相相爱了,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不是早就有人说了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礼坛,[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280楼
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做到礼就要做到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和谐。
在平时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总会碰到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不喜欢的人,因为我们总是在用一种礼的规范来选择一定的人,比如说,我们总喜欢真诚的人,不喜欢太有心计的人,这就是如同《呻吟语》中的“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我们要用同样的心态去面对别人,不能在别人失意的时候哈哈大笑,这于情于理都是不妥的,有些人总是藏着掖着,不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来到身边,平时不懂得体恤别人, 更有人会不分场合的夸耀或者总在说自己的好,这样的人总是缺乏真诚的。
人总是生活在一个人的圈子里,在这个圈子里就要时时刻刻用这个圈子的规则来让自己做的更加好。如果总是孤僻总是不合群,总是让太多的人觉得这个人有问题,那这就是各种礼的规范应用的不好。
用自己最真的一面去面对不管是朋友还是老师还是陌生人,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他们。不要昧着良心去做自己厌烦的事情,更不要想着在欺骗或者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还在想着凑合这就过去了。不是吗?
6、信坛 → [经典学习]五:信: 主题题解  103楼
    宁波日报上有这样一段话,“价值数百万元的产品已经被客商运走,企业发现了产品的一点缺陷,便主动召回,这样的故事不知在多少宁波企业里发生过;家境并不富裕的市民捡到巨款,想也没想就将钱交到民警手中,失主送来报酬,却分文不取,这样的记忆,不知多少宁波民警有过。”
在我们中国,不知每天上演着多少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很早之前孔子就讲到“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为天下至诚能为化”……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一个人要生活在有威信,让别人信服,首先就要有诚信,让别人能够信得过。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人来结交你。
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只有仁义而没有诚信,那就成了虚假行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根基教育我们,一个人只有有了诚信的品格,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一个国家只有有了诚信的品质,才能在国际上站住。
 
7、信坛,信的行为 274楼
行为信的行为其中有一点叫做“慎独”,表明一个人特别是君子在一个人的时候要特别的谨慎。想象这也是对的,一个人处的时候特别容易放纵自己,因为没有了他人的监视自己的坏习惯也就全部都出来了,这样非常不利于个人品质的修养。一个人若是在他人面前一个样子,自己一个人时又另外一个样子,那就不时真正的有修养。
《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所以,日行事必切记心须诚于己,诚于人,诚于境,方可为人也。 君子慎独,且说慎独,我觉得其意指言行没有错,但从生活的方面来理解,更有另一层意思,“慎独”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21世纪的生活中有很多诱惑,而这些诱惑大部分在自己“独”的时候更有魔力。试想一下自己是否有时候很希望自己一个人,是否是为了某些邪念的方便才希望是一个人?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说君子慎独,告诫我们,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切勿肆无忌惮的泄欲或邪念横生。记着这四个字:君子慎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默念,尤其癖好很多的人。
8、廉坛 → [经典学习]二、节制欲望161楼
这一节的题目叫做节制欲望。自古以来中国有很多文人都在强调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孔子就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年轻的时候不要为女色所牵引,壮年防止斗,老年要防止贪得无厌。
这大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对于君子的修养方面有很大的要求,认为女色可以是人萎靡不振不能成就大事业,认为壮年的时候争强好胜也有太多的血腥与杀戮,老年的贪得无厌会掉进欲望的漩涡。这些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一方面我就有不同的看法。
古代对于女色是非常忌讳的,大都说是红颜祸水,沉迷多了女色就会有很大萎靡不振。所以从宋代的理学便开始要节制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性欲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很多时候强调除了传宗接代一切的性都是不对的,应该节制。还有就是一个人要求要淡然处世,这确实是一个很平和的心态,但是如果放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壮年人不竞争向上,何以养家糊口?何以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所以说节制欲望要看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分析。我们一切应该往前看,看到事情的变化性,同时当然不能忘了古人给我们的圣训,节制欲望在一方面是非常有用的,若是贪得无厌如同许多领导,他们最终的结局是进了监狱。
 
9、廉坛 → [经典学习]八、谦逊113楼
十九世纪的法国名画家贝罗尼,有一次到瑞士去度假,但是每天仍然背着画架到各地去写生。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正用心画画,旁边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妇女,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些什么。过一会儿,那三个英国妇女看到他了,便朝他走过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正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掉了。

    所以,学问越高的人他们反而能够潜心的向别人学习,因为他们足够谦逊所以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想想那些伟大的有学识的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浅俗之人又有什么资格在别人面前炫耀呢?
我们还有太多的不懂,比我们懂得多的大有人在,我们如果不谦逊一些,要让谁来看我们的笑话呢?
 
10、廉坛 → [经典学习]三、克制情绪 100楼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好的情绪能够感染别人,坏的情绪也会传染给别人。当我们把高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一样会让他们分享,可是当我们将自己不好的脾气发给别人的时候,传染给无辜的人的时候,会不会有罪恶感呢?
每个人都有过的快乐的权利,没有人有权利将无名火发给一个无辜的人。那是对一个人的不尊重,那是对一个快乐灵魂的亵渎!
当一个人惹怒理你的时候,你有先静下来想想到底是谁错了吗?到底是不是自己钻牛角尖了呢?有些脾气过于暴躁的人总是很难克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大火,你想过别人的情绪了么?你想过有一天别人对无辜的你突然发了一顿大火的感受了吗?经常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心境,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11、廉坛 → [经典学习]十、反省117楼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从孔子时代就有了自我反省的自我要求。自我反省是一个人进步的要求。
每个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应该反思一下,今天做过了什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又做了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做了什么让别人高兴的事情?又做了什么让别人难过的事情?有没有做让自己觉得不对的事情?有没有做自己觉得进步了的事情?这样一想一天的事情便了然于胸,一天的得失了在大脑成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就是应该在每天和别人的接触中反思自己的得失与言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比较的对象,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12、廉坛 → [经典学习]七、克除恶念 16楼 
对于产生出来的恶念,我们就应该消除掉他,否则他会给我们的思想呆了一定的混乱。有些人他们看到了犯罪团伙偷钱分赃的场面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欲望,有些人看到了自杀现场,就想试一下自杀的感觉……这都是一些太糟糕的恶念,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克处,一定会使之泛滥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很大的不利。
一个人能不能消除恶念是一个人自控力的表现。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能自我控制的人。贾瑞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欲,结果命丧西天,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3、廉坛 → [经典学习]五、持敬13楼
持敬,毫无疑问,就是对凡事都保持着一颗敬畏的心。
最初学习到敬畏的这个词的时候是在一篇叫做《敬畏自然》的课文中学到,那时候便知道对待凡事都应该有一个敬畏的心,对待人,对待自然,对待动物植物,对待一切没有生命的物品……一切一切,都要尊重并且感到畏惧,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让我们觉得伟大的地方。
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优点,都有使我们觉得自愧不如的地方,每一种动物植物都有超越人类的特点,我们都要效仿……身边的一事一物都用它独特的一种魅力在吸引着我。而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我们一定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14、 廉坛 → [经典学习]四、崇俭戒奢  76楼
古人常说骄奢淫逸,骄奢了就会产生淫逸。当一个人富有了,或者有了足够资本供他挥霍而他又不加节制的挥霍的时候,那就预示着灾难的到来。财货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消耗完,他却适应了骄奢的生活而无法回去。
中华民族族自古以来便是崇尚节俭的国家,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格的体现。古人提倡勤俭节约,对于抑制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有着积极的意义。勤俭节约也是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现代化和富强的必由之路。建国以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说明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旦兴起浪费、奢靡之风,则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毛泽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预言:“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后也需要勤俭的原则”。邓小平针对生产建设中的贪污、浪费之风,曾严肃地指出:“如果我们党不严重关注,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可以说,勤俭节约是现代财政监督的思想根源。以史为鉴,警钟长鸣,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5、廉坛 → [经典学习]一、贪欲之害  161楼
常言道:欲壑难填。领导干部一旦利欲熏心,就难免利令智昏,将党纪国法置于脑后,腐化堕落,以致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风闻上级可能查处他的消息后,急于将赃款转移到香港。但一看箱子里钱不满,又向某老板索要50万元,填满箱子后,再把多余的钱放到另一个箱子里。可惜,还没来得及填满另一个箱子,地狱之门就向他敞开了。一个“贪”字把他引向了人生的绝路。这正应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话:“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吃点拿点收点,不算什么大问题”,“别人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样”, “你知我知,绝对不会出事”,“船到码头车到站,再不捞就没机会了”,正是这样想法,让自己滑进了泥潭而出不来。
一位西方哲人曾忠告世人,“贪婪可以撕裂信仰的肌肉,麻痹感知的悟性。它怀疑未来的前景,而只看中眼前的实惠。”无数的教训告诫我们,贪图金钱、权力、美色,只能滑进腐败之门、踏上不归之路。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常给自己打打“预防针”,堵住每一个贪欲的缺口,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远离贪欲之害。
16、孝坛 →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348楼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又把我们拉扯大,每当想起这个来,我都会非常的感动。
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别扭的孩子,有很多事情总是过于极端有时候也很固执。爸爸妈妈总会原谅我在成长路上的一些过错并且能够给予我力量,他们特别的宽容我。我一直在想,当我长大了,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护他们不去尊敬他们呢?每次看到新闻说为了争遗产把父母打成重伤都会觉得这样的太过于禽兽,谁赐予你了生命?谁让你成长?
记得有一篇文章,叫做《孩子你慢慢来》,说孩子你小的时候妈妈怎样用耐心叫你走路,写字……当母亲老了的时候,孩子你千万不要不耐烦。这件事情我就深有体会,有时候妈妈问我一件事情怎么做因为学的太慢我经常不耐烦不教她,她就会悻悻地离开。现在回想确实做得太过分,为什么总是记不得妈妈为了你做什么,为什么每当妈妈需要你的时候总是不能上前帮她。他们为自己做了多少东西?
而我们错过了多少?
评语:
该帖子在基本上都能围绕经典中一个核心内容或一个中心观点加以展开,有论有叙,有事有情。但有些地方论述不足,还可以深入和展开,有些则不够认真。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