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论丛 > 刘长乐:儒家文化仍处弱势 西方蔑视还会长存

刘长乐:儒家文化仍处弱势 西方蔑视还会长存

字号:T|T

 

刘长乐:儒家文化仍处弱势 西方蔑视还会长存

 

刘长乐,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这位创造了凤凰传奇的山东人,一直景仰中国传统文化并孜孜以求。有人称,刘长乐在经营凤凰卫视时灵活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超智慧。正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让刘长乐有了自己的高远目标,那就是在英语一统天下的媒体事业中打造出一个华语的天空

在这个被公众称为和商佛商,以及太平绅士的媒体界精英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而在目前传统文化热掀起新的热潮时,刘长乐对此有着怎样的见解?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刘长乐。

儒学没有向外输出和布道的优势

记者:今年的926日,您参加了在济宁举办的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参加对话的初衷是什么?您认为这样的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有着怎样的意义?

刘长乐:这次参加尼山论坛是应许嘉璐副委员长之邀,我跟许嘉璐副委员长是忘年交,之前就有过很多合作。举办世界文明论坛,这个想法非常好,非常符合现在国民的期盼,符合现在文化发展的需求。

我自己是山东莱芜人,也愿意在自己家乡做一点事情。除了对尼山论坛的电视转播,还有阮次山这样的重量级评论员参与,在跟尼山论坛的合作中,传播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对媒体所承担的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认为,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这次文明对话,更进一步把儒学推向世界。其实目前儒学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只是还缺少像这样的高起点的高端对话,这对儒学的推广来说是很好的切入点。

记者:儒学既然需要大力推广,是否说明其本来还是一种弱势文化,那么弱势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强势的文化又具备怎样的特征?

刘长乐: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这个国家的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因此目前来说儒家文化还是一种弱势文化,或者说是正在复兴中的文化。文化复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自觉的责任,媒体尤其要承担这种责任。

弱势文化的特征很显然是在世界文化中占的份额不够大,或者是传播中的份额不够大,缺少对外输出的力量。所谓强势文化,比如西方文化,市场份额和实际人口规模是不成正比的,它所具备的力量已经超越了人口的规模,就像基督教,在世界人口的比例已经占得相当大。

另外,强势文化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望,具有非常强烈的输出欲望和优势,具有强烈的布道的优势。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儒家、佛教都没有向外输出和布道的优势。

当然,这也不能说儒学完全是弱势的,儒学的特点是跟时代结合得比较强,经历过五四以来对儒学的伤害和摧残后,现在很多人开始呼唤儒学的回归,但还没达到扩张和输出的地步。应该说目前连回归都没有做到。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猎奇和蔑视还会长存

记者:儒学文化中是否具有向外输出的因素?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应是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同步被世界所瞩目,面对目前严重滞后的文化软实力,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的影响力?

刘长乐:我们这次和基督教对话,就带有一定的寓意了。因此我强调说不能单纯说儒学就是弱势的,它是正在复兴的文化和正如日中天的基督教文化的对话,这应该是儒学走出去的起始,只是儒学在世界上的传播还刚刚开始而已。

现在有个观点,认为软实力不走出去,硬实力永远成不了中流砥柱,因此我们的软实力是希望走出去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我一直比较关注,这也是作为一个媒体人所应关注的问题。记得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文化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国力,是民族的生命力。应该说,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经济腾飞的同时,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

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建设和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想我们在最近一个时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记者:那么,儒学在走出去的同时,会不会引起西方世界的质疑?比如说中国威胁论等言论。

刘长乐:是不是具有威胁力,这跟一种文化的特质有关。而儒学向来讲,讲中庸之道,因此不具备侵略性。我觉得儒学走向世界,只是一种文化的影响力在扩大,它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代表了中国根本的文化特色,它会让世界知道什么叫和为贵,什么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这样的话,中国威胁论是站不住脚的。

振兴文化产业迫在眉睫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比较强烈的异化性,那些文化有优越感的外国人,您认为他们会如何去接受中国的文化?

刘长乐:为了好确定,我们大体上可以把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你说的异化性的问题是完全存在的。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西方文明至上是根深蒂固的。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它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外国人开始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刮目相看。但是我们也得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猎奇甚至蔑视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包括了他们的种族主义倾向,包括了他们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作为中国文化的弘扬者,要想向世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做好两种文化的沟通,而这就需要更多高端的对话。沟通和对话是很必要的,而仅仅用民族的东西来包装文化用来输出,可能是适得其反。

记者:您刚才谈到用民族的东西来包装,是否指的本土化的过程?在文化提升的过程中,这种本土化应该如何处理?

刘长乐:我认为要宣扬中国文化,本土化是肯定的,但是包装的外壳是用什么方式很重要。也就是说,这个外壳可以不那么本土化。举个例子,比如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这些是中国的故事或代表形象,但他们完全用了好莱坞的方式来演绎。

有些人认为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被外国人给糟蹋了,其实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变化,宣传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当然如果有中国化的包装,中国人可能更好接受,但是外国人是不是能接受就很难说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文化产业的问题。很多人都说,最赚钱的文化产品大多数不是我们自己的。电影跟好莱坞有一大段距离,卡通也比不过迪斯尼,一个《阿凡达》就能让美国人赚得手软。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的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了,但是我们的文化还没有腾飞,说明我们的民族文化还没有振兴。这不是耸人听闻,振兴文化产业,真的是迫在眉睫。

人间佛教走的是文化的路子

记者:您与星云大师的对话录《包容的智慧》广受好评。您是不是通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把包容”“平和等传统文化的智慧传递给世界?

刘长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确可以归结为东方智慧,这样一种东方智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一直并存发展,一个山上可能同时供着好几种佛像和道教祖师,这就是一种多元的包容。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比如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就成功地融入了中国文化,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同时中国文化也给与了包容。如今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说明了这点。

从人类文明的历史来看,世界从来没有被某一种文化所统一过,文化永远都是多元的、交流

的、互通融合的。有容乃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想要发展强盛,就要泰山不让土壤,大海不择细流,越是能包容多种文化,这个国家、这种文化就越是发达。

记者:目前,在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有些国人出现了精神浮躁和迷惘,中国传统的文化在不断弘扬的过程中,如何来启迪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呢?

刘长乐:人除了衣食住行外,肯定还需要精神的需求。过去人们吃不饱,顾不上,现在衣食无忧了,需要更多精神上的东西。这种精神的需求是文化或者宗教给与人的一种安抚和慰藉。人,作为高级动物来说,这是其本能的需求。如果吃了睡睡了吃那跟动物就没什么两样了。因此,弘扬正宗的儒学或者宗教,这是社会的进步,不是倒退,也不是迷信。因为这是按照人的本身规律来的,如果不去引导和弘扬,就会有邪教乘虚而入。

有人有一种错觉,认为学习佛教就成信徒信众。其实不然。比如我钟爱佛教,但谈不上是信徒。还比如佛教到底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也存在争议。原始的佛教是无神论,因为信仰的释迦牟尼本身就是历史上存在的人物,他不是神。

佛教修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修炼的真善美,是大慈大悲,是人类在精神世界比较阳光明媚的。而星云大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其实走的是文化的路子,是伦理道德的路子,在当下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当然,儒学是一种文化,其弘扬的东西很多内容都是跟现实相关的,它本身是入世的,是跟时代命题息息相关的,弘扬儒学,弘扬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弘扬一种健康积极、阳光明媚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状态。(郭静)

来源:齐鲁晚报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