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夏
竹林书院儒学研究和教学总结报告
翻阅中国历史,每当一次改朝换代或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余,都有许多杰出之士挺身而出,颠沛造次,心志不移地传道解惑、著书之说。他们以个人的力量,孜孜不倦,为中国文化做了修旧起废、变通传承的伟大事业。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内外双重的忧虑。自内在而言,白话文运动固然开发了俗言的活力,提升了民众的文学地位,却减损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力;自外在而言,五四以来的西化怒潮,为我们走向现代化打下了一定程度的基础,却冲刷着备受误解的儒家文明。
今日的中国,由于社会风气崇拜金钱,导致贫富之间的鸿沟日渐扩大,以致人欲横流,不知所届;贪污受贿,视为寻常;偷窃劫掠,屡见不鲜。复兴儒学文化,恢复固有道德,正其时矣。
我是倡导让儿童读儒家经典的。经典之所以重要,之所以不可不读,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可大可久之道,它能让我们聆听到来自根源的声音,深感意味深长;能清醒地正视当世的苦厄,寻求拯救之方。
十年前,我在家乡永嘉创办了竹林书院,全心弘道,致力于传播儒学。教学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今年春季有学生58人,每周双休日上课,共有122课时;暑假有学生37人,每周5天上课,共上了120课时。讲学主要内容有:四书、中华十大义理、作文、英语等。教师有3人:我、宋其洪(上海师大硕士)和琼玖。
我们在讲授义理课时,主要让学生朗读、背诵,有时插入一些故事,以增加趣味。我们觉得,儒家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儿童抓起,儿童背诵儒家经典,从小在心田里埋下圣贤义理的种子,长大后自然明白做人处事之理。有时,我们要求学生写作读经的心得体会,以便古为今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中华十大义理》作为一本教材,应分发给学生,学完之后,不应收回,以便让他们毕业之后,亦可在家温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没有教科书,该如何温习呢?
竹林书院
何可永
2009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