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
课程教学总结
尊敬的冯主席、鲍秘书长:
(一)开设课程名称
1.《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2.《中华传统文化:古琴》
3.《中国哲学与民族文化》
(二) 课时、班级数、学生人数
1.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1个班×32学时/班=32学时,120人
2. 《中华传统文化:古琴》2个班×32学时/班=64学时,18×2=36人
3. 《中国哲学与民族文化》1个班×36学时/班=36学时,8人(研究生)
(三)本学期课时量统计
总计132学时
(四)其他工作
近几年中国在教育领域特别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视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在此形势下我们学校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2018年的暑假,学校推出我主笔的“知行合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作为我校推荐的唯一参加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精品项目”的申报工作的项目。目前项目申报阶段已经完成,正等待进一步的评审。不管结果如何,这是对我们多年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肯定。
(四)教学方法小结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采用课堂讲授、观影、讨论、课外考察与学生间交流相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古琴》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践练习为主,并辅以琴文化的讲解。
《中国哲学与民族文化》结合省情,突出包含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大国学”概念,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把握和理解传统哲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国哲学在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影响。
顺颂时祺
昆明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娥满
2018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