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0年上半年二等奖 赵黎敏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0年上半年二等奖 赵黎敏

字号:T|T

青岛大学

学院:文学院

专业:中文2018级五班

姓名: 赵黎敏

学号:2018201867

联系方式:17863986216

 

 

 

1、仁坛、八、427

何谓仁?爱人也。何谓仁者?爱人者也。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大同也。在浮躁而重利的现实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变得尤为珍贵。更有许多人因一句“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而引发共鸣。但我认为,并非是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而是我们都忘了去真正地追寻“仁道”。孔子在几千年以前便发出了“仁”的呼唤,而这呼唤历经千古而愈加清晰,也正指导着我们——“以爱己之心爱人”,将仁道点点滴滴地灌溉入我们的生命。同时,践行仁道,应如颜回一般,“内心长久地不违背仁德”,而不能短暂地达到仁的境界便感到满足。对仁道的追寻与践行,应贯穿始终,达到和生命同等的长度。

 

2、义坛、十二、238

见利思义,若“思”只作“想到”解,实际上并不难,甚至没有人做不到。利益当前,即使是利欲熏心者,也会想到其行为是在触犯法律或违背道德,但是却仍然会做违法背德之事。故“思”作“想到”解的背后,指向的应该是“思考”以及“权衡”。“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选择并不简单,故作为见利思义反面的“见利忘义”的例子也绝不少见。物欲横流的时代,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是用“义”来约束欲望的猛兽,还是最终被欲望所吞噬,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做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

 

3、智坛、十、391

关于学习之道,我体悟最深的应该是“因材施教”。我们降生于世,每个人都是截然不同的独特个体,即便有相似之处,但也仅仅是相似而非相同。相似的人拥有相似的颜色,但世界上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颜色。也正是因为有了每个人的不同颜色,整个世界才五彩斑斓。“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一句可谓是“因材施教”的最好注解。为人师者,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发掘每个弟子的心性才能,并加以引导培养,最终成就一个个栋梁之材。同时,我认为因材施教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目前我思考出的有两种。

第一,因材施教更易使人找到自己的天赋所长。因材施教是“因性而导”“顺势而为”,听力更为敏感的孩子便用聆听的方式学习,善于形成画面感的孩子便用看图的方式启蒙。在不同的教育方法下,他们的天赋能力也得到发掘和培养,谁能说他们不是下一个贝多芬和顾恺之呢?

第二,因材施教更易使人发觉自己热爱的东西。人们常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获得人生幸福的直接方法之一,便是找到并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同时,这也是我们人生意义之所在。但不得不说,这是极难极难的。找到真正热爱的东西便已极难了,否则又岂会有那么多的人只是庸碌地、日复一日地活着?而找到之后,现实又是否会给你永生追逐热爱地机会?但即使再难,我也将穷尽一生去寻找去追逐,在找到它的同时,我也就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人生的意义,还有活着的价值。

 

4、信坛、四、664

从未曾识字的时候开始,牙牙学语的我们便在念着“言必信,行必果”了。信之一字,于大处,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的标杆。“人无信不立”,失去了诚信的社会也会变得黑暗混乱、失去秩序。真诚有信是人身上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愿每个人都不要戴上虚伪的面具,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于小处说,信的体现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谎,我始终认为一时的说谎虽简单畅快,但却时时需要用更多再更多的谎言去弥补,这岂不是更难了吗?圣人早已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做到“信”,看似困难,实则是最为简单而直接的。

再者,“信”不应该只指向他人,也应该指向自己。在生活中,我便常常自欺欺人——再玩一会,大家肯定都没有完成作业;说到做不到——心中下了一万次好好学习的决心,可实际上又是“明日复明日”矣!信,不应该只存在于我们念的书中,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写进我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人生答卷中。

 

5、礼坛、五、437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是不止于形式的,亦有孝、仁、和、义等文明内核。但礼又是离不开形式的,通过礼的形式,其内核才能得以显现。从提出到如今,人们对礼的理解出现了极大的改变,礼不再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礼之历久弥新,旧的精华被保存下来的同时,新的内涵赋予其新的价值。近年来“汉服热”的出现,促进了古代礼仪的复兴,更为礼仪之邦的传承增添一笔古老而动人的色彩。我们应如何践行“礼”?不只尊老爱幼,进退有度,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也是对礼的一种美好诠释了。

 

6、忠坛、二、707

当我们熟识“视死如归”这个词时,就渐渐忘记它本来的内涵了。让我们忘记这个词,再去读那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心中便能感觉到巨大的震撼。那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我想起很多个时代,我想起很多人。我想起黄海海战,邓世昌在决心撞向吉野号的时候,在想什么?我想起81192,王伟在说出“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的时候,在想什么?一个民族,需要多少个英雄,才能成就不屈不灭的民族之魂?正是这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屹立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生于斯,长于斯,我永远因祖国而自豪,也必将成为祖国的骄傲。

 

7、智坛、十、392

在学习中,勤奋和刻苦是最容易被提及的,但同样也是最容易被轻视的。曾有一辩题问“他真的很努力”这句话算不算好话,双方各执己见。认同的一方认为努力是人类的良好品质,不应被否定,反对一方认为这句话强调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是言其“拙”“笨”。人们一方面追捧羡慕着天才,一方面又暗暗看不起勤奋刻苦。却不知,即使是天才,失去了勤奋刻苦的美好品质,也只能成为下一篇《伤仲永》。而你真正挥洒过的汗水,才能成为在成功路上披荆斩棘的宝剑。嘲笑勤奋的人,不仅不能变成天才,也将被勤奋所抛弃,只能在迷茫与不甘中庸碌一生。

所以,让我们再读起那一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春光中,在秋日里,珍惜每分每秒,勇敢追逐,勇敢盛开!

 

8、孝坛、十一、422

《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可见,孝之一道,是自启蒙始就需时时记在心间的。在如今的社会,小孩子越来越“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阳”,对父母长辈呼来喝去,毫无尊敬可言,就算不提孝道,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答案必然是否定了。于我而言,体会最深的是“父母命,行勿懒”。在家中父母命我去做点事时,总是得叫上两三遍才慢吞吞地去,现在想想,心中悔意升腾。父母为自己做了多少?而自己又为父母做了多少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又为父母“计”过吗?雨天上学,明明可以坐公交,却仍要爸爸接送,不顾爸爸下班都吃不上一口饭;毕业上班,由着自己的喜好选择离家那么远城市,不顾父母老去无人在身边陪伴……待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又有谁能挽回你的后悔呢?

所以便从现在开始,从父母命令一件事就马上去做开始吧!

 

9、毅坛、四、45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常常认为,人的毅力代表着潜力,几乎可以说是无穷大的。只不过“由奢入俭难”,享受惯了舒适,便不愿再运用这一能力了。而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之时,压迫的毅力被开发,挺过去便有宝剑锋从磨砺出,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但适应了舒适区的人,往往得不到香自苦寒来的梅花,只在过程中便凋谢了。于是有那么多令人扼腕叹息的少年青年,因压力过大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最美的年华便从枝头坠入泥土。面的困境,我们应坚韧不拔,绝不屈服。同时在顺境中,也应该时时注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经受磨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课题。

 

10、和坛、二、784

《广雅·释诂三》言:“和,谐也。”和谐出现在许多地方,治国之道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的“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等等。从国家到人际关系,都需要和谐。社会和谐,人民才安定;关系和谐,生活才幸福。从我自身出发,对人际关系中的和谐有着更深的感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不久之前,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在我的生活中,连续出现了三次同学争执的事情,我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反思之后,得到了对人与人交往的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和为贵”的意义。在人生中,不必时时争强好胜、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这样一来,和谐便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11、廉坛、四、237

颜回对贫困的态度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富贵的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其中蕴含的俭奢之辩,至今仍存。人是有欲望的,相比俭而言,奢自然更能满足人心中的贪欲。故有言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粗茶淡饭,再用山珍海味自然容易。但习惯了锦绣绸缎,再穿粗衣布裳便觉难以忍受了。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俭之益处在于意志的磨砺,更在于品性的培养。“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奢之危害在于道德法律的批判,更在于志气的损耗。

 

12、智坛、十、393

浮躁是学习之大忌,心浮而气躁,便失了学习之心。朱子曰:“学者之病,最是先学作文干禄。”以获得利益的目的去学习,焉能不浮躁?黄宗羲说:“为学作事,忌求近功。”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学习,焉能不浮躁?学习一事,须安定、须沉浸,应一步一脚印,哪怕最初没有看见成效。许多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随着考试日期的一天天临近,不是焦虑于准备不好,便是期待着考完试之后的玩乐,这都是浮躁的表现。只要学习了,便是在一点点积蓄力量,沉下心来,

投入其中,不以功利为目的,不以急迫为态度,所结硕果反而更为甜美。

 

13、义坛、十、534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义或利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君子与小人的取舍。我尊敬舍利取义的人,是他们用自己的品格保存了人类文明的净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义便是其中之一。小人为利汲汲营营,获得短暂的享受过后便是生命长久的空虚,因为他们已经丢掉了太多重要的东西——意志、气节、人格,以及尊严。

 

14、仁坛、十、522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何谓良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也。乞丐食不果腹,感到恻隐;谎言欺骗他人,感到羞耻;父母师长教诲,感到恭敬;事逢是非善恶,能够明辨。良知,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标志。当一个人失去良知,便失去了衡量对与错的的标杆,便打破了隔绝善与恶的铁墙。常怀良知,存善念,去恶念,坚守本心,不让人性毁灭,道德沦丧,做一个清明正气的人。

 

15、智坛、一、299

人生在世,当有求实之智。王充言:“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客观对象可谓“实”,而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对象,便是求实之道。我曾经便是一个未曾走向求实之道而对“权威”知识全盘接受的人。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不思考不论证便全盘接受,直到老师指出上面有多处错误之时,方才恍然大悟。再者,我们见到过太多“徒有其表”的人,却不知“名副其实”其实并不难。“名副其实”何意?便是木桌不能叫铁桌、铜块不能称金子罢了。做人应保持本心,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有一份光便发一份热,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达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评价:作者文笔流畅,阐述有逻辑、清晰,能看出对经典义理认真学习、研读,不仅分析原文的含义也能结合实际生活给出感悟。

建议:二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