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国萃 > 酒德的重建与地域文化风尚的转化

酒德的重建与地域文化风尚的转化

字号:T|T
酒德的重建与地域文化风尚的转化
——以酒都宜宾为例
凌受勋
(宜宾广播电视大学,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 黄庭坚旅戎三年用创作和实践活动,为戎州建立了酒德规范,改变了戎州固有狂欢式的饮酒风尚。千年来戎州人士对黄庭坚进行了经久不息的纪念,经戎州人士包括地方当局在内,身体力行的贯彻强化,最后形成了新的地域文化风尚,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酒都宜宾酒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这充分证明优秀道德观念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全民的参与,借助于榜样的力量,借助于持之以恒目标明确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 黄庭坚; 戎州; 酒德 ; 形成
Re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quor Morality and Regional Culture Customs
——By the Example of Liquor Capital of Yibin
Ling Shou-xun
(Yib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Yibin, Sichuan 64400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his 3-year experience in Rong Zhou, Huang Tingjian established a liquor moral standard in his arts creation and practices. Rong Zhou people have been commemorating Hua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se local people, including the local authority, actively implemented and strengthened this standard, and finally shaped a new regional culture custom of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Yibin--a liquor capital and a national historic city.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morality must depend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helping to contribute for goal-oriented cultural construction from some good examples.
Keywords: Huang Tingjian; Rong Zhou; Liquor Morality; Establishment
 
酒德,指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酒德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诗·大雅·抑》:“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对酒德的要求,这就是:“饮惟祀” ,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执群饮”,禁止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过度饮酒。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中国儒家文化历来提倡酒德,劝人戒酒或节饮。合度者有德,失态者无德,恶趣者更无德。韩愈《醉赠张秘书》写“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虽得一晌乐,有如聚飞蚊。”,韩愈在文字间对纨绔子弟纵酒狂饮,沉溺声色流露了不屑和鄙视。  ——————————————————
作者简介:凌受勋 ,男,宜宾市人,宜宾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巴蜀文学和宜宾地域文化研究。
 
宋以前宜宾的饮酒风尚
宜宾酒文化最初的起源应该是在金沙江和岷江沿江地区。因为沿江台地的土壤较为肥
沃,水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原始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金沙江楼东叫化岩遗址是川南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年代距今约为4500年。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在叫花岩考古中发现一个与酒文化有关的红褐色的小陶杯。杯子的口径约5.2厘米,底径约3.0厘米,通高约4.5厘米。器型是敞口、圆唇、斜直腹、小平底,器身通体装饰有粗绳纹,显得很别致,从其造型来看,和现在的酒杯很相像。这就是当时的酒器。是目前宜宾出土文物中最古老的酒具,是酒都宜宾有4500年酿酒史的实物证据。必须指出的是叫花岩属马湖部落辖地。这一地域居住着宜宾少数民族先民。
两宋时期的戎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羁縻州,在北宋时期,包括戎州在内的夔州、梓州、两广、福建路等在内的部分偏远地区,因人烟稀少,“汉夷杂居,瘴乡炎峤,疾疠易乘,非酒不可以御烟岚雾,而民贫俗犷,其势不能使之沽于官。”所以在这些地区“以烟瘴之地许民间自造服药酒”的作法,显然带有放任自流的特点。[1]戎州系川滇黔边陲重镇,是秦五尺道、汉南夷道的起点,也是唐宋时代,从蜀西南通往吐蕃而达天竺的牂牁道的起点,是通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枢纽。交通的发达使戎州外来人口激增,以至“城之内外,僰夷葛獠又动以万计,与汉人杂处,其熟户居省地官庄者多为义军子弟[2]。饮酒是西南少数民族的特殊嗜好。嘉靖《马湖府志》谈戎州饮酒风俗:“夷俗尚巫信鬼……相引百十为群,击铜鼓歌舞饮酒,穷昼夜以为乐,储弗尽弗已也。”《新唐书·南蛮传》谈到少数民族风俗时也说:“男女衣皮,俗好饮酒歌舞。”显然宋代戎州的饮酒风尚,不符合儒家的饮酒规范。
                          黄庭坚提倡的酒德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宋哲宗元符元年因遭贬谪迁戎州安置时,已是名扬全国的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戎州住了三年,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离戎。山谷在戎时,“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3]
黄庭坚将饮酒和诗词、书法等创作活动联系在一起。黄庭坚初到戎州时,“寓居南寺,作稿木寮,死灰庵”[4],其后僦居城南屠儿村侧,此处“蓬门柱宇,与鼪鼯同往径”。[5]聚集在黄庭坚周围的文士多为布衣,如任渊、黄斌老、史应之,甚而和尚道士等[6]。由于黄庭坚儒家传统理想的淡化,在多种选择中,发现跻身于仕途并非唯一的或最佳的人生出路时,酒作为品尝丰富物质生活欲望的催化剂,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于是黄庭坚和他周围的一批文士便在世俗化的游冶与饮宴中找到了他们的乐趣。对戎州美酒的陶醉和对大自然采取的审美观赏的态度便构成了黄庭坚在戎州时所作咏酒诗词的主旋律。黄庭坚在戎州时作咏酒(或借酒抒怀)诗10首,由于任渊曾作《山谷诗内集注》对黄诗编年,故这些诗为人们熟知,兹不赘述。
黄庭坚在戎州时作词19首,其中咏酒词达15首,历代印行山谷词时未作编年,经笔者考定为《念奴娇·断虹霁雨》、《绣带子·张宽夫园赏梅》、《鹧鸪天·万事令人心骨寒》三首、《醉落魄·陶陶兀兀》四首、《南乡子·招唤欲千回》五首、《采桑子·宗盟有妓能歌舞》。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说黄庭坚在戎州的咏酒诗还有“酒浇胸次气难平”[7]之感,对仕宦人生还有着难以割舍的依恋,他的咏酒词中则表现出他的个性较少受到外界的阻抑,表现了独立狂放的鲜明个性。黄庭坚在戎州时作《念奴娇·断虹霁雨》,词前有小序“八月十六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黄庭坚题名》载:“元符始兀重九日同僧在纯、道人蔡履、举子蔡相、张溥子桐息此寺。同僧惟修、惟义、居泰、宗善观井泉、甃井回,乃见东坡老人题字。悲回其下久之不能去。”光绪二十一年《叙州府志》转载了这段题名。陆游《老学庵笔记》也谈到这首词:“余在蜀,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为‘曲’以协韵,非也。然也疑‘笛’字太不入韵”,及居蜀久,习其语言,乃知泸戎间谓‘笛’为‘独’,故鲁直得借用,亦用以戏之耳。”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黄庭坚词的代表作,《全宋词》(唐圭璋编)将其列为山谷祠之首。此词描绘了一派皓月清空,光明澄澈的景象,“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表现出黄庭坚所追求的豪迈洒脱的人格力量,在畅饮戎州名酒中得到了升华,“于倔强中见姿态耳”[8]黄庭坚在戎州的咏酒诗词是他后期创作中的重要作品,理所当然他被选入各种诗词选集,为世人认识戎州酒文化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从黄庭坚的作品中可看出他在戎州进行了大量的酒文化活动。黄庭坚不仅一般性地描绘了宋时戎州名酒飘香的氛围,而且确凿地反映了当时酿酒业的一些情况。读黄庭坚的作品使我们知道,戎州有酒坊兼酒店,“锁江主人能治酒”[9],还有士大夫也在家酿酒[10]。名酒不但有“荔枝绿”,而且有“安乐泉”等[11]。深入地研究黄庭坚在戎州的创作和酒文化活动有助于丰富宜宾的酒史资料。宋伯仁《酒小史》所列全国名酒收录了戎州王公权的“荔枝绿”和廖致平“绿荔枝”酒。黄庭坚曾以“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为题写诗,诗中有“王公权家荔枝绿,廖致平家绿荔枝;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句,由是观之,黄庭坚诗中云“廖致平家绿荔枝”者,为荔枝果品无疑,宋伯仁《酒小史》将“绿荔枝”列为名酒,是否收录错了?但我们参证黄庭坚在戎州的一幅题名“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青衣,甘四日宿廖致平牛口庄,养正置酒弄芳阁,荷衣未尽,莲实可登,投壶奕棋,烧烛夜归”。[12]可知廖致平以美酒欢宴庭坚,畅饮尽兴而归。廖致平为熙宁进士,世居定夸山下,题名中所言牛口庄,为今宜宾市牛口坝,估计为廖之别业。廖致平为戎州世家之子,殷实富户,仕大夫以宴饮为乐,其家距戎州城数十里之遥,安得不家酿酒?因其家以“绿荔枝”水果闻名远近,故其家酿酒也名之为“绿荔枝”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由此可见,宋伯仁《酒小史》所载非妄言。凡此种种尚可继续深入进行研究。
黄庭坚开辟酒文化胜迹,影响戎州饮酒风尚。黄庭坚寄情于戎州山水,自述“在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 [13] “至于风日晴暖,策杖扶蹇蹶,雍容林丘之下,清江白石之间。”[14]任渊,“字子渊,蜀之新津人。绍兴元年乙丑以文艺类试有司第一,仕至潼川宪。”[15]任渊在戎客居时间较长,视戎州为第二故乡,他在《黄陈诗集注序》中写道:“始山谷来吾乡,倘徉于岩谷间,余得以执经焉。”《宜宾县志》载黄庭坚在戎州城边天柱山下,仿王羲之在兰亭雅集“曲水流觞”之举,“甃池九曲,为流觞之乐”,这就是遗留至今的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宾流杯池。黄庭坚开辟了这一胜迹,至今石壁上仍现“南极老人无量寿佛”八个擘窝大字,每字约1.4平方米,落款“山谷”。 流杯池附近的岩壁上,石刻题记鳞次栉比,后刻掩前刻的现象比比皆是,计有宋、元、明、清至今历代名人诗词、书法题刻,石刻题记130幅,其中宋代纪年石刻13幅,元代纪年石刻4幅,明代纪年石刻11幅、清代纪年石刻8幅。
戎州城边的锁江石也是山谷当年常来之处,“锁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舟自横”,“山绕搂台钟鼓晚,江触石矶砧杵鸣”。[16]任渊《山谷诗内集注》:“山谷有戎州锁水磨崖留题云,元符三年五月戊寅太守刘广之率宾僚来赏锁江荔枝。”现锁江石上仍镌有“锁江”二字,每字1.5米见方,款识为“山谷”。
宜宾人对黄庭坚酒德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黄庭坚在戎三年身体力行,为戎州建立了酒德规范,改变了饮酒风尚,戎州人士对黄庭坚进行了经久不息的纪念。山谷祠在流杯池附近,为南宋未叙州人纪念黄山谷所建,迭经修葺,长达千年之久,其重修后的部分建筑至今犹存。祠堂是我国古代祭祀祖先的圣坛,山谷祠是戎州人缅怀山谷的场所。每逢大祭,地方官率本地贤达毕至于此,“岁使叙民奉豚酒”祭祀[17],表达戎州人追远怀本之心。山谷祠又是正俗教化,文人际会的场所,届祭祀礼毕,会聚宴饮,表达享受山谷恩泽之忱。可以说山谷祠也是宜宾酒文化的一个遗迹。流杯池、锁江石、山谷祠位置邻近,成为一个以酒文化为中心的风景小区,吸引了无数文化名人来此,或曲水流杯,或酾酒临江,或奉觞祭祀,兴至则吟诗咏叹,歌则尽其欢,其歌其诗大多与酒有关。在黄庭坚的影响下,戎州饮酒风尚向雅、礼、诗方向发展,即崇尚文人雅集,浅斟慢酌,不尚狂醉滥饮;崇尚酒为社会交往的信使,礼数的媒介;崇尚酒与文学联姻,酒为抒发情感的载体。这样戎州人的饮酒风尚由追求感官刺激朝追求精神享受转化,“一州以涪翁重诗书礼义之泽,渐渍至今”[17],明代周洪谟这一中肯评价。当也包括黄庭坚对饮酒风尚的影响在内。在光绪《叙州府志》和嘉庆《宜宾县志》中对黄庭坚与宜宾有关事迹及其作品作了记载。当代在宜宾市中区建立了多处黄庭坚的雕塑。对黄庭坚的纪念活动,迄今仍在继续,宜宾地方法规规定每年的12月19日至23日为宜宾酒文化节,在此期间在山谷祠旁边的流杯池都要举行举行隆重的咏酒吟诗等活动。黄庭坚的酒德精神已经成为酒都宜宾城市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黄庭坚在戎州建立的酒德规范,扭转了戎州原有狂欢式饮酒的倾向,经戎州人士包括地方官在内,身体力行加以贯彻强化,最后形成了新的地域文化风尚,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酒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这一过程从南宋至今长达千年之久。这充分证明优秀道德观念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全民的参与,借助于榜样的力量,借助于持之以恒目标明确的文化建设。酒都宜宾酒德的形成便是成功的一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2]徐松辑.食货21之7[A],蕃夷五[A]//宋会要辑稿[C],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3]脱脱.宋史[M].卷444.黄庭坚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
[4][6]邱晋成.坛庙[C], 艺文[C]// (光绪)叙州府志[M].
[5][12][14]黄庭坚.赠张大同跋[A],牛口庄题名卷[A],赠张大同跋[A].//黄庭坚墨迹大观[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7][9][10][11][16]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A],再次韵兼履中南玉三首[A],廖治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全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A], 安乐泉颂[A],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A]  //黄山谷诗全集[M], 戎州山谷祠光绪刊本.
[8] 陈庭焯.白雨斋词话(A)//龙榆生.历代词话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13]黄庭坚.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A]//唐圭璋编.全宋词[C].北京:中华书局,1958.
[15] 许尹.序[A]//黄山谷诗全集[M],戎州山谷祠光绪刊本.
[17][18] 何源俊.坛庙(A), 艺文.重修涪翁祠记(A)// (嘉庆)宜宾县志[M].
 
 [ 作者简介]凌受勋,宜宾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巴蜀文学和宜宾地域文化研究。
          0831-2331854(办)          13778969475(手)    
         Email: Lshxun88@163.com
联络地址  宜宾市南岸叙府路西段14号汇景苑凌受勋  644000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