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冯先生历程 > 畅论儒道文化,点拨生命智慧 ——国情国学教育杰出学者系列讲

畅论儒道文化,点拨生命智慧 ——国情国学教育杰出学者系列讲座侧记

字号:T|T
         2011年10月19-20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郭齐勇先生来访UIC,并进行了两场"国情国学教育杰出学者系列讲座"。        

       10月19日晚,首场演讲在我校高桌晚宴大厅(B102)举行。作为第41届高桌晚宴的主讲嘉宾,郭齐勇教授发表了题为"儒家教养的意义"的精彩演讲。吴清辉校长、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冯燊均先生和秘书长鲍俊萍女士、北京师范大学郭齐家教授、珠海经济促进协会秘书长杨天宇先生等嘉宾出席,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伍鸿宇博士主持演讲。    

yi.jpg

出席高桌晚宴的嘉宾合影留念

    吴清辉校长首先致辞。他表示,联合国际学院作为港陆合作办学的开拓者,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全英文的教育环境下,特别重视国情国学教育,将中国当下国情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探索汇纳中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创新之路。"国情国学教育杰出学者系列讲座"正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实践。通过邀请富有学术创见的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以开阔的视野、多元的视角,分析国情,讲论国学,来培养学生"情系家国,心怀天下"的人文情怀,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er.jpg
                                                                 吴校长致欢迎辞

    随后,吴校长和冯燊均先生分别向郭齐勇教授赠送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san.jpg

吴清辉校长向郭齐勇教授赠送纪念品

si.jpg

冯燊均先生向郭齐勇教授赠送纪念品

    郭教授首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分析了儒家文明的内涵。接着切入主题,旁征博引,从内核、目的、方法、功能和特点等方面对儒家教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wu.jpg

郭齐勇教授在演讲中

    郭教授指出,儒家教养的内容丰富多样,其内核是"成德之教",也就是如何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道德的人。儒家教养在尽己之性、成就自己的同时,还追求尽人之性、成就别人。与内核相对应,儒家教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君子人格,追求圣贤境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并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在演讲中,他对我校全人教育以及博雅教育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肯定。

    关于儒家教养的方法,郭教授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博学于文,亲师取友,二是用礼乐六艺浸润身心,以自我教育与调节性情。也就是通过诗教、书教、礼教、乐教、易教、春秋教来培养君子。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郭教授强调了礼乐六艺对提升人的品位的重要性。郭教授还赞扬了我校学生在高桌晚宴入场时表现出来的涵养和风度。

    谈到儒家教养的功能时,郭教授指出,美政和美俗其两大功能。他认为,儒家君子人格中的敬业、负责、忠诚、信用、廉洁奉公等都是公共事务中的工作伦理。而借助于蒙学、塾诫、家训、族规、乡约、行会制度、谱牒、善书乃至大众口耳相传的韵语故事、俚曲戏文等,儒家思想成为一些民间宗教的核心价值和"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轨范,从而实现了"化民成俗"的目的。儒家教养是不脱离凡俗,知行合一、内外合一的体验之道,这是其最大的特点。

     最后,郭教授重点阐发了儒家教养、心性涵养的当代意义。他指出,儒家教养在今天有重大的安身立命的意义。在法治社会的前提下,构建现代公民社会的伦理体系,需要传统思想资源特别是儒学的支撑。当前中国亟待重建真正具有内在约束力的信仰系统,即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与温、良、恭、俭、让的品行来美政美俗、养心养性是历史上儒家教育的传统,值得我们借鉴,将其用于今天公民社会之公民道德的建设之中。这也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中国社会的需要。

    在回答同学的问题时,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儒学,但是变化中儒学也包含不变的内容。我们需要继承传统,借鉴儒家培养人才的方法来进行国民教育,把人的德性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liu.jpg

 qi.jpg 

同学们积极提问

 ba.jpg

高桌晚宴现场

jiu.jpg

晚宴开始,嘉宾在主席台上举杯祝酒

shi.jpg

                 参加晚宴的同学向吴清辉校长和嘉宾们敬酒

10月20日下午,郭齐勇教授又以"道家的智慧"为题在我校冯燊均演讲厅(B101)发表演讲,吸引了我校众多师生参与。

shiyi.jpg

郭齐勇教授第二场演讲"道家的智慧"现场

     郭教授指出,唐诗里的李白代表道家的情怀,杜甫代表儒家的情怀,王维代表佛教的情怀,儒家、道家、佛家相互补充,从而构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他详细解读了五个关于庄子的故事,分析了庄子在故事里所表现出的与常人不一样的思考,指出能启发我们思考的哲学才是好的哲学。接着从道论、人格修养、艺术精神等层面对道家智慧进行了阐发。

     对于道论,郭教授认为,老子的贡献是把"道"抽绎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形上学的范畴。"道"是超脱于现象世界之上的,是无穷追溯的天地万物的开始。常以无欲之心,我们才能体会到"道"的无穷奥妙。另一方面,老子又把"道"比喻成低下的事物,源源不断产生新的事物。所以老子的"道"体具有超越性、绝对性、普遍性、无限性、圆满性、空灵性。在道家看来,道、天、地、人,是宇宙间最重要的存在,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自然而然,即以自己原初的那种状态为法则。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建之以常无有"是真正的哲学智慧。既无又有、既相对又绝对、即妙用即存有之双向圆成的玄道,启发了后世即体即用、即无即有的模型。

郭教授指出, "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以清静之道治国是老子的管理智慧,这是对孔子智慧的一种补充。老子要求我们要善于为人生做减法,这样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躲避风险。

     关于道家的人格修养,郭教授强调了老子的"致虚守静"的重要性。他认为,虚、无、静、寂能够凝敛内在生命的深度,除祛逐物之累;无为、无欲、无私、无争,可以救治生命本能的盲目冲动,平衡由于人的自然本性和外物追逐引起的精神散乱;澄心凝思的玄观、涤除玄览的空灵智慧则启发我们超越现实,透悟无穷。庄子也具有强烈的超越精神,他提出了坐忘、心斋、齐物等修养方法。追求"与道同体"的解脱自在。庄子笔下的真人、至人、神人、圣人,都是道的化身,与道同体,因而都具有超越、逍遥、放达、解脱的秉性,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无穷、无限的境界。这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向往。

郭教授认为,儒家和道家精神就是中国的两元艺术精神。儒家的艺术精神是充实之为美,道家的艺术精神是空灵之为美。道家所说的圣人是"言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所以艺术美和心灵美是相互沟通的,通过艺术作品可以提升我们心灵的境界。郭教授鼓励大家多阅读儒家和道家的作品,深入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和艺术境界。

    演讲结束后,现场的师生围绕道家智慧这一议题踊跃提问,郭教授一一作答。他指出,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政治运作,愈有为的人愈讲求清静无为。"有"和"无"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有"无"才有更高的智慧。

 shier.jpgshisan.jpg

shisi.jpgshiwu.jpg

shiliu.jpgshiqi.jpg

同学们踊跃提问

shiba.jpg

                     郭齐勇教授与现场嘉宾和老师合影留念

                                                                                                         撰稿:黄舒然

                                                                                                        摄影:黄敏聪、刘安明

                                                                                                        编辑: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mospagebreak title=吴清辉校长致辞&heading=畅论儒道文化,点拨生命智慧}

國情國學教育傑出學者系列講座

(吴清辉)

尊敬的郭教授、馮先生、各位嘉賓、同事們、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郭齊勇教授作為"國情國學教育傑出學者系列講座"的主講嘉賓,出席第四十一屆高桌晚宴。

郭教授現任武漢大學哲學院教授,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在中國哲學研究方面成就卓著。郭教授還是國家級教學名師,曾赴國內外多所著名高校講學。他承擔的社會工作很多,例如,擔任武漢大學孔子與儒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等。

我想,對於郭教授這樣成就卓著的學者,最大的榮譽可能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大學教授了。所以,郭教授今天來到UIC,給予我校國情國學教育極大的支持,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感謝!

聯合國際學院作為港陸合作辦學的開拓者,建校以來,一直致力於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在全英文的教育環境下,特別重視國情國學教育,將中國當下國情與傳統文化緊密聯繫起來,探索匯納中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創新之路。

我們一方面應該在大學教育中立足於當下國情,從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出發,以現代觀點對傳統文化進行思考和整理,汲取傳統教育中的思想資源。另一方面,應該利用自身國際化辦學的優勢,對傳統文化精粹加以現代思想的創造性闡釋,並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增強文化知識的應用。

中國語言文化中心推出的"國情國學教育傑出學者系列講座"正是對這一教育理念的實踐。我們邀請富有學術創見的著名學者來校講學,以開闊的視野、多元的視角,分析國情,講論國學,就是希望由此培養大家"情系家國,心懷天下"的人文情懷,豐富校園文化內涵。

我期待著國情國學教育的成果,同時也代表學校向所有支持我校教育事業的專家學者和社會賢達表示感謝!

謝謝大家!

{mospagebreak title=国学教养于大学生之意义}

国学教养于大学生之意义

--郭齐勇教授访谈记

记者:陈瑜

 

2011年10月19-20日,著名学者、武汉大学哲学院郭齐勇教授应邀到UIC讲学。作为国情国学教育杰出学者系列讲座的学者出席我校第41届高桌晚宴,并担任演讲嘉宾。晚宴结束后,郭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当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看法。

郭教授开门见山,对当代大学教育提出批评。郭教授说,现在的通识教育里,国学教育非常少,这是很不利于塑造大学生人格特质的丰富性的。郭教授认为,大学应该在通识教育中融合国学的经典元素,把《四书》、《老子》、《周易》等这些国学名著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体会国学的魅力。很多西方的大学通识教育中都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课程,中国人自己当然更应该重视国学的学习。郭教授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国学精读的必修课程去满足一些感兴趣的同学的求知欲望。

对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文素养缺失问题,郭教授认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大学生自己要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去学习,积累更多的文化内涵。同学们可以在网上找有用的资料去学习传统文化。面对目前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国学书籍,同学们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挑选那些有内涵的好书充实自己。例如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国学书籍都可以作为同学们自学的教材。

在了解到UIC全英文教学背景下,对大一的学生开设国文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后,郭教授高度评价了UIC的这一举措。他表示很高兴UIC能如此重视国学教育。郭教授认为,学习国学的方式,不止是老师讲授。在老师授课之余,同学们也要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背诵一些经典文目,在思维的交汇中取得进步。郭教授还向大家推荐了经典的有价值的国学选文,例如《古文观止》和唐宋八大家的名著等。此外,郭教授认为,学生社团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国文兴趣的好方法,武汉大学的"国学"社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给那些热爱研究国学的同学们,非常值得UIC的有志之士借鉴。

UIC的"全人教育"和"博雅教育"理念与儒家思想中培养君子的概念类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君子人格,在做君子的过程中不断接近现实的目标。郭教授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个人修养非常有效,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郭教授对此赞不绝口。做人要有"底线伦理",能自我教育和调节性情,尽量做到知性合一。UIC的这种把多维教育结合,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经验值得推广,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

最后,郭教授给同学们寄语,哲学并不神秘,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都是生活的智慧。哲学不仅仅是高雅讲堂上教授们的思辩,哲学更是前人生活经验智慧的总结。同学们要利用哲学和国学知识到生活中,多思考,多体会,体现生命的价值。

                                                               编辑: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