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儒学研究”“《孝经》研读”课程总结报告
尊敬的冯燊均主席:
您好!2020年上半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为研究生开设了“儒学研究”“《孝经》研读”。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名称、学生人数、课时总量:
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为研究生生开设开设“儒学研究”“《孝经》研读”。
“儒学研究”博士生课程,以国学院包括哲学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9名,每周3课时,共16周上课,第17周考试。课时:3×16+期中课堂作业5+期末阅卷5=58课时。
“《孝经》研读”属于硕士生课程,以国学院包括哲学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8名,每周2课时,共16周上课,第17周考试。课时:2×16+期中课堂作业5+期末阅卷5=42课时。
二门课时总计:100课时
二、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评估:
“儒学研究”课程在本人对儒学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开设,主要内容大都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过。课程计划按照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编排,主要有以下内容:《儒家的身体观及其修身之道》为开篇,认为儒家身体观的主流形态是身心一体、心为主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家身心合一下的修身之道。《儒家蒙学教育——儒学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对儒家蒙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蒙学教育是儒学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儒经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认为儒经所体现的道统就是今天所说的核心价值,探讨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强调儒经与中国文化的复兴的重要性。《孔子儒家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建》是针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问题提出以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以儒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寓治于教——儒家教化与社会治理》从儒家教化角度看古代社会治理,认为儒家教化主要以道德教化、礼乐教化、宗教教化三维展开,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儒家教化与社会治理的多维结构:教化与富裕;道德教化与政令刑法;礼教与刑罚。《儒学与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建》认为儒学是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建的关键,并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儒家天人一体观与生态文明》认为儒家的天地人一体观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而人作为主体在天地之间有独特地位和作用,这就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学与中国文化整合》在全球化视野下探讨儒学与中国文化整合的途径,提出原则是和而不同,途径是中庸之道,思路是以儒为主,兼容诸教,整合多元思想文化,目标是世界大同,如何完成整合要靠儒者群体。
“《孝经》研读”是给全校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孝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儒家经典,在儒家学术思想体系和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被历来执政者所重视,把它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法宝,重视研读《孝经》,弘扬孝道,推行孝治,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作用,对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宗教、教育、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孝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之一。我的课程对《孝经》进行逐章解读,每章一节课,加上绪论一章,共19课。除了了对学生讲清楚《孝经》的思想义理,也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提出不少问题,我都一一解答。
三、学生方面取得的实效:
“儒学研究”课程主要是对儒学重要问题的深层研究,为博士生较深地理解儒学提供帮助,越来越他们完成博士论文,将来投入儒学研究之中,推动儒学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儒学的兴趣,改变了有的学生对儒学误解、偏见和。
“《孝经》研读”的学习是为了让研究生较深地把握儒家孝道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让他们了解《孝经》的作者与时代、版本流传情况、《孝经》的地位、价值与重要性、《孝经》的历史作用与影响、孝道文化反思、批判与传承、《孝经》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希望学生重新拿起《孝经》,认真研读和躬行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孝经》及其孝道思想在当今社会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人民幸福安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及改进办法:
“儒学研究”课程博士生选的还的少,主要是其他博士生导师都开了题目本专业的课程,有的学生有听课的愿望,却由于课程冲突,不能前来。
“《孝经》研读”教学我注重:其一,广泛根据历代代表性的注疏来解读原典,领悟原典义理,梳理学术思想演变;其二,以经证经,以子证经,引用学术经典和子书中材料扩展原典思想;其三,以史证经,以文证经,引用历代史书故事和文学作品,印证并发挥原典思想。不过由于时间紧,还有很多历代注疏没有很好地消化吸收,今后计划做一部《孝经》详注。
五、下学期开课的计划与安排:
2020年6月我已经退休,今后主要在社会上进行国学弘扬,目前已备聘为曲阜圣贤教育学校校长,筹备出任山西太原北辰书院院长,为民间国学、书院发展讲学传道,奉献力量。同时,我将继续参与社会上经典研读活动,主要是北京的燕京读书会、论语汇微信群的《论语》讲解、知止读书会微信群的《论语》讲解、乡村与社区儒学志愿者讲师群的《论语》讲解等,以及学术指导。
最后,深切缅怀赞助人冯先生,感恩鲍主席!
顺祝
大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韩 星
202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