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先秦诸子思想专题”、“儒家思想研究”课程总结报告
尊敬的冯燊均主席:
您好!2017年上半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专题”、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儒家思想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名称、学生人数、课时总量:
“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专题”属于全校选修课,各个不同本科专业的学生5名,每周3课时,共16周上课,第17周考试。课时:3×16+期中课堂作业5+期末阅卷5=58课时。
“儒家思想研究”属于硕士生课程,国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19名,每周3课时,共16周上课,第17周考试。课时:3×16+期中课堂作业5+期末阅卷5=58课时。
二门课时总计:116课时
二、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评估: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道、法、墨、阴阳等诸子百家,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突飞猛进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专题》首先从宏观上对先秦诸子做一整体扫描,再分别叙述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并把各家各派进行对比,使学生对先秦诸子及其思想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儒家思想研究”是给国学院硕士研究生课。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科技、医药以及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主体地位。国学还是要以经学及其建立其上的儒学为核心或主体,即“以儒学为主体,以经学为核心”,这应该是国学院的发展方向之一。所以又必要对国学院研究生开设儒家思想研究。本课程是在我长期研究儒学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贯彻实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方针,在对儒家传统精神进行梳理、注重传承的同时,同时特别注意其现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阐发。
三、学生方面取得的实效:
在“《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专题》”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原著,参加讨论,课外作业等,使学生理解先秦诸子及其思想,认识诸子百家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理性建构阶段的特殊意义与现代价值,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增长人生的智慧,学生还比较满意。
“儒家思想研究”的学习是为了让研究生较深地把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内涵,使他们通过对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清楚了儒家在中国文化史为什么会形成主体地位,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今天中国为什么要复兴儒家。讲清楚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儒学的重视,开辟了儒学发展的新时代。
四、经验总结及改进办法:
在教学中,我还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在国学院开了《大学》《中庸》读书班,让学生分头搜集整理《大学》《中庸》历代注释文献,然后一起研读。只是时间原因没有读完,我于7月初完成了学校985课题《<大学><中庸>解读》一书45万字,正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进入出版流程,预计年内出版。
对于“儒家思想研究”我注重把历史上儒家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道德人格,和思想形成、发展、演变结合起来,强调做人问题,让他们通过历史上圣贤大儒人格思想的学习,能够成就君子、儒者、希贤希圣。只是学时有限,大学环境的缘故,还不是做的很理想,需要改进。
五、下学期开课的计划与安排:
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中国思想史主文献研读”、“儒学研究”。都是为国学院博士生开设的。另外,我继续参与社会上经典研读活动,主要是北京的燕京读书会、论语汇微信群的《论语》讲解、学术指导。
最后,感恩赞助人冯先生和鲍小姐,并对陈杰思老师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和支持!
顺祝
大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韩 星
2017年10月6日
- 上一篇:段炎平 2017年上半年教学总结
- 下一篇:李煌明 2017年上半年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