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冯燊均主席:
您好!祝您春节愉快!
天津河西培杰中学在柯兰女士创办的明德国学馆支持下,把“《论语》进课堂”作为教学特色,已经坚持开展了多年,并安排进学生课表,每周每班上一节,由一线语文教师专人承担教学工作。今年的教学任务,仍然由王堃老师负责。初一年级共八个班,二十二个教学周共计课时176节,又兼任初二4个班国学课任务,共计课时48节。
初一年级自入学之初就抓住时机开展传统道德教育,由年级组长专门讲解弟子规,给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在紧张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国学课国学馆为依托,以儒学经典《论语》为蓝本,选择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德目,开展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明德国学馆免费开办的道慈培训班,在初一新生中培养德育小火种,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年级学生孝亲敬老,尊师守礼的风气。国学课王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拘泥一法,组织多种教学活动,用竞赛、接龙、记述感悟、家长反馈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恩父母,学习孝、礼之道,为提升学生品格,打下良好基础。
在后半学期,国学课布置了孝德作业,在学生表达学习收获以后,安排了家长反馈。家长们在百忙中,积极支持、大力配合,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文字,肯定了国学课的教育作用,使教师深受鼓舞。
在此基础上,国学课在全年级开展了以“孝亲敬老,百善之先”为主题的学生宣讲活动,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们的大力支持下,各班选出了孝德感悟写的最好最生动、家长反馈也充分及时的五名同学,到其他班级去和同学们分享,并向该班学生发出倡议,发动全班同学联合签署“孝德公约”,把孝亲敬老的美德坚持贯彻下去,教育效果显著提升。
在国学课传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七年五班的余易烜同学,在学习孝德之后,主动拿出存着的压岁钱近2000元寄给住在老家的爷爷;七年三班的姚佳奇同学提高了考试成绩,用父母给的“奖学金”为家里添置了饮水机……这些变化,证明传统道德已经在孩子心中点燃了善的火种。
有的家长抽出周末休息时间,陪同孩子一起来道慈培训班上课,2班李美晴的爷爷几乎次次不落;有的写下了多篇言辞恳切的文字,肯定道慈班和国学课的教育工作。
家长们感受到孩子们变得懂事了,无私了,学习也更自觉了;老师们感觉,学生能更主动向老师问好,有感恩之心了;各班涌现出学习、品德方面的标兵,带动班级正气向上发展,对国学教育更是大力支持。
培杰中学的语文教师王堃,现专职从事“论语进课堂”的国学教育工作两年,同时担任柯兰主席创办的明德国学馆道慈培训班的班主任。期间坚持参加了市、区组织的多次国学培训,受益良多。特别是接触了中华传统吟诵,聆听了许许多多资深专家学者极富个性的吟诵示范,对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心生向往。现如今,“吟诵进课堂”已写入政府文件,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景更加可喜。
11月21日星期天,北京的徐建顺教授牺牲了休息时间,到培杰中学为全区语文教师开设国学讲座,为我们展示了吟诵的历史、形式、流派、内涵等等,并现场即兴示范了全国各地的吟诵代表作品,表现出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底,让听众明确了吟诵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音乐的曲调,而在于读者与先贤古人的一种精神、情感上的共鸣,使人受益匪浅。
随后,徐教授又邀请北京的朱老师,与培杰中学第四期道慈培训班的36名小学员合作,以上一节语文观摩课的形式,为“吟诵进课堂”做了一个精彩的示范。课堂上朱老师风趣幽默、循循善诱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句话看似无意,实则有心。通过强化平仄,改变了学生读古诗的方式,并逐步引导入诗词的吟诵方法,确实为吟诵教学进入语文课堂开辟了一条路径。
吟诵对学习经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的语文教师更是肩负着继往开来的责任。普及传统吟诵,就等于为学生找到了一种优质高效、可以终身不忘的学习方法,同时把国学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学生们接触到吟诵学习,报以很高的热情,特别是第四期道慈班的小学员,积极学习,勇于展示,不断提高,现今已经掌握了《论语》多则的吟诵调子,并能独立表演、集体颂唱,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此致
敬礼
2011年1月26日
培杰中学语文教师王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