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中的艺术特色带来的非凡意义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2310102005 郭文慧(女)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人(一说为今河南商丘民权 ,一说为山东东明,一说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 他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接受楚威王之邀请,他只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善于洞察和分析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文章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除此之外,每每说起庄子,都令人感慨万分!其如一颗皎皎明珠,照亮了整个古代长河!“道家创始人”、“老庄思想”、“庄周梦蝶”无一不和他有关。然而,关于其的历史记载却颇少,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也长时间少人问津。后世了解庄子,主要是从其著作《庄子》来了解他的详细情况。
《庄子》此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共三十三篇,其艺术特色主要分为两大块:寓言、重言、卮言与散文。寓言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其假借形象思维,寓理于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庄子》的《天下》中写道,“以后言为曼行,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由此可见,通过寓言来表达哲学在此著作中十分常见。然而,不像先秦其他诸子著作,虽然《庄子》的寓言大多都是在说一些虚无缥缈的话,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但庄子却对这些寓言用以细致生动的描写,如《逍遥游》中的北冥鱼变幻无穷,化成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又如居住在山上的神仙只吸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遨游于四海之外…这些都使此书的章法非常的散漫,没有连续性,变幻无穷,难以捉摸,并为此书带上了奇幻绚丽的文学色彩;“重言”则是指借用古代圣哲或当时名人的话,来制止天下的争辩之言。然而,庄子运用这种手法的目的实际上是借圣人说自己的话,从而避免自己身陷于世俗的是非之争中;于是虚构圣哲与圣人言论在庄子笔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这也使得该书即有庄子独特的文学特色,也有诙谐的语言艺术色彩。于此同时,还有“卮言”,但这一手法在著作中飘忽不定,大多是一些非常空泛的言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些层出不穷,松散但又有例可举的话语来说明一些道理。举例来说,《庄子*秋水》中的河伯与海若的七番回答揭示出了全文的宗旨。在庄子看来,他想借此来表示自己说的话都是无心言论,以跳出是非圈,避开干扰,顺应大道的运行。
虽然说此三者在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系,但它们是相互交融,相互辅助,相互映衬,浑然不可分的。这也构成了《庄子》“汪洋恣肆”的艺术特色。庄子借助此三种言语,打破其文字与表达意思之间的隔膜,创造出了极其具有浪漫主义感染力的优美文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不可逾越的高峰,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完以上三者,该说说散文了。我们说《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特色的著作,其独到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以说明道理为根本目的,也创造出了一种优美灵动的文学风格,使其散文的文学性在某种意义上讲超过了哲理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其文学性了,在这本著作中,文学性有非常值得探索的地方。庄子极其鄙视功名利禄、卑躬屈膝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黑暗社会现象,却十分推崇那些“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得道真人”,这是极其复杂强烈的情感色彩,也彰显出庄子本人的清高以及向往自由潇洒,不慕人间烟火的性格特点。《庄子》的文学性也体现在其创造了一大批鲜明的形象:人物,寓言,甚至还有一些超过自然界和人的认知的事物。令人目不暇接。
在庄子眼里,世界已无物我之分,任何事物之间的交流都是无限制的。而正是由于这些无边无尽的想象与极其开阔的视野,令庄子的散文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呈现出恢宏壮丽的气魄与独具一格的浪漫主义色彩。除此之外,《逍遥游》中,“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宗师》中“凄然如秋,暖然如春”,《齐物论》中“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等等,都表现出此著作中丰富的细节描写以及生动贴切的比喻手法,这使得文章达到了形神俱现的艺术效果。而描写也使得庄子散文的故事生动形象,人物栩栩如生。一些篇目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除此之外,语言特色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要素,庄子的语言就像行云流水一般,飘逸优美,宛转跌宕,同时也有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音调,使作品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如《秋水》中“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不似碧空之在于大泽乎?”“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这些都是反诘句,这些句子不仅加强了肯定无疑的语气,而且与前文中的排比句构成了统一体,双重累加强化了语言的力度和说理的依据。使这整篇文章的语言气势宏肆有力!
行文构思上,《庄子》的文字散而有结,首尾不落俗套,转接无露痕迹,令读者感受非凡。
但是,虽说《庄子》的文学性高于哲学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庄子汪洋恣肆的妙笔生花根本上还是来源于其晦涩难懂的哲理,正如闻一多所说,“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美,那是文字的美。”
可以这样说,孔子的儒家社会秩序时刻约束和束缚着知识分子们的个性和性情,让他们专心投身于科举考试中;而庄子的道家的自由取向和个人价值,时刻让知识分子放纵自己的性情,处于无尽的自由和洒脱状态,率性而为。
所以,综上所述,《庄子》这一本著作的艺术特点是十分高超的,《庄子》中描述的人生哲学在这炫彩的艺术特色中生辉,推动了中国古代人文环境下的一种宝贵精神的产生。可以说,读懂庄子,是真正体会到中国文人的精神的必要一步,更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书籍之一!
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中1号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3级汉语言文学541006
评语:作者从《庄子》艺术特色出发探讨其内在意义,逻辑清晰,语言严密,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文章也有些许不足之处,对于庄子思想仅限于较粗浅的理解,需往深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