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诵读《中华义理经典》活动总结
尊敬的冯燊均主席,陈老师,在您们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又开展了一个学期的诵读活动。在2016年9月——2017年1月的经典诵读工作中,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向您汇报如下。
云南省红旗小学三年级6班,学生人数50人。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利用每周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时间,每周进行两次经典诵读,总课时量为30课时。
这个学期的诵读活动是孩子们坚持了二年半的学习与诵读了,孩子们很喜欢诵读活动。每次诵读过程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我们仍然是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挑选陈老师编著的《中华义理经典》中最简单的句子学习诵读。我们先反复读通每个经典名句;再去感知这个句子的含义;之后,又借助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接着,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最后,要求孩子们放学后及时与家长分享,并努力到生活中去践行。
我们学习了《中华义理经典》中最简单的句子,如“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爱人不以理,适是害人。”“智愈多而徳愈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多行不义必自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学期,孩子们都浸在“善与恶”的道德教育中。
诵读、感悟、践行,再诵读,升华。有了经典诵读,班级的灵魂有了根,一学期来,孩子们的是非观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言行举止也更显文明。
下面我摘录几份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感言:
当下快餐文化,读图时代,娱乐至上等一系列娱乐性、无营养的信息充斥在我们身边。真真没有几个人能静下来、慢下来好好读一读我国古代的经典。在老师指导下诵读,学习古代的文化,将这种传承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加以延续。我们家长认为好处有:传承经典;通过班里组织学习的方式,使孩子们在一种崇高经典的氛围中去学习,调动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大家有比较,有思想思想碰撞,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经典的能;学习经典可以修身养性。孩子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多读一些经典,多学一些涉世处人的道理,对其受益终身;功利地来说,目前整个语文教育的方向就是要让孩子们读经典,多了解古诗词文化,通过这样对古代文化的掌握来把中华文明传承永续。为此,何不多读经典,多背诗词,多理解其奥义,正心修身,做个真正有用的人。(摘自——周子晨家长)
通过学习,觉得孩子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懂得如何取舍,如:“鱼和熊掌,生与义”,还学会了,还学会了坚持、诚信的重要性,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典名句的学习,是一把开启中华传统文化宝藏的钥匙,同时也开发了孩子的智慧,对孩子的行为、修养的提高、修养的提高取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摘自——肖文麒家长)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激发孩子们兴趣,让小故事走到心里,家长们慢慢看到感到国学经典带给孩子们的欢娱和受益,无形中净化着我们家长些许退化了的国学品质,净化着每个人的心性。老师带领孩子们诵读、抄写、作画、讲故事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孩子们得到爱的熏陶,真正做到了“入耳入心”,希望经典诵读继续下去,我们会看到一个德学兼备的学子,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摘自——江佳颖家长)
因为孩子见识、注意力集中等原因,她做的经典名句不时会有错别字、漏字现象。假期为孩子整理一个学期的笔记,是我们家长的一项“功课”了。我们做得不亦乐乎,期望孩子能原汁原味地学到先贤品行思想的精华。这次整理完笔记,让孩子复习复习,谈谈感想。小家伙很敏感,很快准确地指出这学期大多数名句是谈:善恶的。我们家长心中一阵惊喜。善恶是道德的主要内容。我们谈感受,写下了《传统美德记心间》的小文章。孩子啊,你们不仅仅是爸爸妈妈生命的延续,也是中华文化、中华品德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愿中华先贤的精神滋养着你们,浸润着你们,成就着你们,完善着你们,望来日创造出属于你们的辉煌。(摘自——熊乙灿家长)
……
太多的文字,无法表达家长对开展诵读活动的感激之情,他们欢迎诵读活动长期坚持。也深深地感谢冯先生对孩子们的关爱。感谢冯燊均先生、陈老师对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支持与指导。作为一位班主任、一线教师,会积极、认真开展经典诵读,让经典深入人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家长感受到诵读经典的孩子更优秀。
云南省昆明市红旗小学 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