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简单说说我的英雄标准。
说到英雄,我们一般必先联想到那些战场上的猛士,如炸碉堡、堵枪眼之诸人,他们确实是勇士,但我这一个榜单的标准还要高乎于此。不畏死亡固是一种勇气,然而有时候不畏生却需要更大的勇气,换言之,人生所面临的最大的艰险处境实是有过于舍弃生命者。就一个个体生命所处环境的险恶程度而言,在肉体生命上受到再大威胁也远不如在精神上被你所处的整个社会所孤立。所以,贩夫走卒以至于市井无赖多有不畏死者,而举世浑浊尚能保持清醒、并不屈其信仰者鲜矣。
另一个常见的英雄标准便是所谓“功业”,或者说对历史的影响力。按照这一个标准,英雄则无非帝王将相,如秦皇汉武之流。我不取此标准。在我看来,这些人虽在客观上的确具有所谓深远影响,但其主观上不过是聚天下之力去满足其一己之私欲。我不尊敬他,所以我也不把他排进我的这个榜单中来。
所以,英雄不在其不畏死的勇气,也不在其“功业”。我的英雄标准在如下两条:第一、其所处之社会生存环境的险恶程度;第二、其所坚持之信念的价值。
下面即是倒序次的排名:
第十位:李清照
终李清照一生,其所追求者不外乎二:一是个性之自由,一是爱情的幸福。这两样都是我们这个社会里的奢侈品,对一个女人尤其如此。李清照受当世非议颇多,皆源其敢爱敢恨的个性。赵明诚死后,她再嫁与张汝舟,已难为当世所容,未料更有甚于此者,张这个封建小农以为凭一纸婚约就理所当然地获得对老婆肉体与精神的绝对支配权,不但拳脚相加,还要占有其婚前财产。李要离婚,却为当世所不容,于是她走了一条玉石俱焚的路:告张有欺君之罪。按宋律:女子告夫,无论对错,都要坐两年牢。宁受皮肉之苦,忍千夫之指,也不愿在精神上受奴役,——李清照之刚烈一至于此!
第九位:项羽
与赖皮涎脸的刘邦相比,莽夫项羽无疑更有人味儿:他有恻隐之心,所以鸿门宴上下不去手;他要面子,所以分封天下以后自己却回了彭城,说富贵不返乡,如衣锦夜行;他把自己的尊严看得比天下重要,所以乌江亭长劝其渡江,并晓之以理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他回答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至于其所谓百战百胜的战绩,倒不是我取其为英雄的标准。
第八位:李时珍
数年前我母亲住院动手术,主治医生很负责,竟使我异常感动,细想她也不过尽其本职而已。我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崇高和最卑劣的人都是医生,因为医生的工作乃是去人痛苦,救人生命,而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品德莫过于敬畏生命之价值与尊严,最卑劣的恶行则莫过于漠视甚而残害生命价值与尊严。李时珍著一部《本草纲目》,救人无算,照佛教的说法,胜造了几级浮屠?况其深入不毛,亲尝百草,以身犯险,历尽艰辛,——凡二十七年!其绝大之勇气几人能够比得?我案头有一本《本草》节选,到现而今我还是最信任它。李墓在湖北蕲春,当地人相信坟上青草可以消灾去病。
第七位:李贽
第一个站立着行走的猴子无疑是个勇敢的猴子,虽然它昭示了从猴子发展到人这样一个进化趋势,但是在那个仍然爬行着的猴群中,这个异端猴子所将面临的悲惨境遇几乎是毫无悬念的。李贽便是这样的一个猴子,他的那些“异端邪说”,譬如指道德为虚伪、人性本自私,主张个性解放与思想之自由,等等,对于在儒学意识形态长期统治下已经逐渐习惯了放弃个体权利之价值主张的人来说,恐怕还不如那个程某人喊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听得入耳。终于到七十六岁,以“有伤风化,惑乱人心”之罪名被捕入狱,不堪折磨,以一把剃刀自裁。更可悲的是,公元1644年,拖着一条丑陋大辫子的满人入了山海关,李贽竟成昙花一现,血白流了。
第六位:玄奘
我对佛教的了解只在皮毛,不过其入地狱“舍我其谁”和“普渡众生”的信念确乎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勇气。唐贞观元年,二十八岁的玄奘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然离开长安,此一去十九度春秋,用一双肉脚踏出五万余里行程!我素来不信怪力乱神,但是对《大唐西域记》里的一些神叨叨的描述有时候似又不得不信,因为我实在难以想象出如果没有如孙猴子之类的超自然力量的护卫,一个个体生命何以能创造出如此奇迹?
第五位:嵇康
魏晋时期对后世尤其是知识分子一直都具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那个时代是黑暗的,但是被统治集团排斥出局的知识分子却反而因此得以保全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表现出了一种为现代文明所崇尚的品德,即追求自由。嵇康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因为就追求自由这一点而言,他比阮藉等显然更具有战斗性,如果说阮藉多少还表现出了一些被迫放诸山林的无奈,那么自由之于嵇康已成为一种生命的信念,所以他敢于反抗司马氏政权,并因此终于迎来了公元263年的那一天:他弹完《广陵散》,叹道此曲于今绝矣!然后慨然赴死。
第四位:孔子
就对历史的影响而言,中国无能出孔子右者,不过这个孔子是个符号,我列于此并以之作为英雄的孔子是一个人,再说得具体点,是一个受过困、挨过饿、“累累如丧家之犬”,然而七十三年都未改其志的老头。这一点便足以让我敬仰:你想想,在社会上碰了七十三年(即使减去“未立”的三十年,也还有四十三年)的壁,还坚守着他那个虽然注定了要垂范后世、然而当时看来已经基本无望的信念,这是多么难以想象。我差点把他当作神,幸好他临终时那一番“梁木坏乎”的喟叹又把他拉回作为人的英雄队伍中来。这使我想起在马可、马太福音中,耶稣死前最后一句话:“天父,你为何抛弃我?”正是这句话,使我相信耶稣是一个真实的人。
第三位:屈原
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此,我一直深感怀疑,与此相比,所谓“小人得势”、“恶人活千年”倒更是一个历史通行的法则。所以我说德行使人孤独,而坚守德行操守如屈原者就尤其孤独。“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便规范了人世间的英雄准则。
第二位:司马迁
我一直认为,在人类所有的刑罚中,最阴损恶毒者莫过于宫刑,这是摧毁一个个体生命尊严、使其真正生不如死的一种极品刑罚。汉武帝施于其身的那一刀实际上彻底斩断了司马迁的社会生活,我的意思是,这一个残缺的身体使他每一次与人的交往都必增加一份沉重的耻辱。《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所谓畏生有甚于畏死者,此之谓也。当斯时,死之于司马迁肯定是一个深具诱惑力的解脱,然而所以偷生,因为要写一部《史记》;因为这一部《史记》,他成为历史中的英雄。
第一位:林/昭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从未有如文/革一样如此成功而彻底地将一个人的社会改造成了一个非人的社会,就个体生命生存环境的险恶程度而言,毫无疑问以此为最,所以我的首位的英雄也必应生于此时。对林/昭的事迹我不多说了,在她数十万言的血书中,她始终坚信她是历史审判席上的原告。我一直惊讶于这一个外表柔弱的江南女子内心何以蕴藏了如此卓绝的力量,在一个兽群中维持一个人的尊严需要何等样的勇气!我的一个朋友日前驱车寻访了林/昭墓,林的墓碑上用红漆写着:“宁为玉碎,以殉中华。”在他拍的一张照片里,墓碑是个远景,聚焦则在近处斑驳的铁丝网上。他名之曰“通往自由之路”。
说到英雄,我们一般必先联想到那些战场上的猛士,如炸碉堡、堵枪眼之诸人,他们确实是勇士,但我这一个榜单的标准还要高乎于此。不畏死亡固是一种勇气,然而有时候不畏生却需要更大的勇气,换言之,人生所面临的最大的艰险处境实是有过于舍弃生命者。就一个个体生命所处环境的险恶程度而言,在肉体生命上受到再大威胁也远不如在精神上被你所处的整个社会所孤立。所以,贩夫走卒以至于市井无赖多有不畏死者,而举世浑浊尚能保持清醒、并不屈其信仰者鲜矣。
另一个常见的英雄标准便是所谓“功业”,或者说对历史的影响力。按照这一个标准,英雄则无非帝王将相,如秦皇汉武之流。我不取此标准。在我看来,这些人虽在客观上的确具有所谓深远影响,但其主观上不过是聚天下之力去满足其一己之私欲。我不尊敬他,所以我也不把他排进我的这个榜单中来。
所以,英雄不在其不畏死的勇气,也不在其“功业”。我的英雄标准在如下两条:第一、其所处之社会生存环境的险恶程度;第二、其所坚持之信念的价值。
下面即是倒序次的排名:
第十位:李清照
终李清照一生,其所追求者不外乎二:一是个性之自由,一是爱情的幸福。这两样都是我们这个社会里的奢侈品,对一个女人尤其如此。李清照受当世非议颇多,皆源其敢爱敢恨的个性。赵明诚死后,她再嫁与张汝舟,已难为当世所容,未料更有甚于此者,张这个封建小农以为凭一纸婚约就理所当然地获得对老婆肉体与精神的绝对支配权,不但拳脚相加,还要占有其婚前财产。李要离婚,却为当世所不容,于是她走了一条玉石俱焚的路:告张有欺君之罪。按宋律:女子告夫,无论对错,都要坐两年牢。宁受皮肉之苦,忍千夫之指,也不愿在精神上受奴役,——李清照之刚烈一至于此!
第九位:项羽
与赖皮涎脸的刘邦相比,莽夫项羽无疑更有人味儿:他有恻隐之心,所以鸿门宴上下不去手;他要面子,所以分封天下以后自己却回了彭城,说富贵不返乡,如衣锦夜行;他把自己的尊严看得比天下重要,所以乌江亭长劝其渡江,并晓之以理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他回答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至于其所谓百战百胜的战绩,倒不是我取其为英雄的标准。
第八位:李时珍
数年前我母亲住院动手术,主治医生很负责,竟使我异常感动,细想她也不过尽其本职而已。我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崇高和最卑劣的人都是医生,因为医生的工作乃是去人痛苦,救人生命,而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品德莫过于敬畏生命之价值与尊严,最卑劣的恶行则莫过于漠视甚而残害生命价值与尊严。李时珍著一部《本草纲目》,救人无算,照佛教的说法,胜造了几级浮屠?况其深入不毛,亲尝百草,以身犯险,历尽艰辛,——凡二十七年!其绝大之勇气几人能够比得?我案头有一本《本草》节选,到现而今我还是最信任它。李墓在湖北蕲春,当地人相信坟上青草可以消灾去病。
第七位:李贽
第一个站立着行走的猴子无疑是个勇敢的猴子,虽然它昭示了从猴子发展到人这样一个进化趋势,但是在那个仍然爬行着的猴群中,这个异端猴子所将面临的悲惨境遇几乎是毫无悬念的。李贽便是这样的一个猴子,他的那些“异端邪说”,譬如指道德为虚伪、人性本自私,主张个性解放与思想之自由,等等,对于在儒学意识形态长期统治下已经逐渐习惯了放弃个体权利之价值主张的人来说,恐怕还不如那个程某人喊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听得入耳。终于到七十六岁,以“有伤风化,惑乱人心”之罪名被捕入狱,不堪折磨,以一把剃刀自裁。更可悲的是,公元1644年,拖着一条丑陋大辫子的满人入了山海关,李贽竟成昙花一现,血白流了。
第六位:玄奘
我对佛教的了解只在皮毛,不过其入地狱“舍我其谁”和“普渡众生”的信念确乎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勇气。唐贞观元年,二十八岁的玄奘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然离开长安,此一去十九度春秋,用一双肉脚踏出五万余里行程!我素来不信怪力乱神,但是对《大唐西域记》里的一些神叨叨的描述有时候似又不得不信,因为我实在难以想象出如果没有如孙猴子之类的超自然力量的护卫,一个个体生命何以能创造出如此奇迹?
第五位:嵇康
魏晋时期对后世尤其是知识分子一直都具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那个时代是黑暗的,但是被统治集团排斥出局的知识分子却反而因此得以保全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表现出了一种为现代文明所崇尚的品德,即追求自由。嵇康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因为就追求自由这一点而言,他比阮藉等显然更具有战斗性,如果说阮藉多少还表现出了一些被迫放诸山林的无奈,那么自由之于嵇康已成为一种生命的信念,所以他敢于反抗司马氏政权,并因此终于迎来了公元263年的那一天:他弹完《广陵散》,叹道此曲于今绝矣!然后慨然赴死。
第四位:孔子
就对历史的影响而言,中国无能出孔子右者,不过这个孔子是个符号,我列于此并以之作为英雄的孔子是一个人,再说得具体点,是一个受过困、挨过饿、“累累如丧家之犬”,然而七十三年都未改其志的老头。这一点便足以让我敬仰:你想想,在社会上碰了七十三年(即使减去“未立”的三十年,也还有四十三年)的壁,还坚守着他那个虽然注定了要垂范后世、然而当时看来已经基本无望的信念,这是多么难以想象。我差点把他当作神,幸好他临终时那一番“梁木坏乎”的喟叹又把他拉回作为人的英雄队伍中来。这使我想起在马可、马太福音中,耶稣死前最后一句话:“天父,你为何抛弃我?”正是这句话,使我相信耶稣是一个真实的人。
第三位:屈原
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此,我一直深感怀疑,与此相比,所谓“小人得势”、“恶人活千年”倒更是一个历史通行的法则。所以我说德行使人孤独,而坚守德行操守如屈原者就尤其孤独。“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便规范了人世间的英雄准则。
第二位:司马迁
我一直认为,在人类所有的刑罚中,最阴损恶毒者莫过于宫刑,这是摧毁一个个体生命尊严、使其真正生不如死的一种极品刑罚。汉武帝施于其身的那一刀实际上彻底斩断了司马迁的社会生活,我的意思是,这一个残缺的身体使他每一次与人的交往都必增加一份沉重的耻辱。《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所谓畏生有甚于畏死者,此之谓也。当斯时,死之于司马迁肯定是一个深具诱惑力的解脱,然而所以偷生,因为要写一部《史记》;因为这一部《史记》,他成为历史中的英雄。
第一位:林/昭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从未有如文/革一样如此成功而彻底地将一个人的社会改造成了一个非人的社会,就个体生命生存环境的险恶程度而言,毫无疑问以此为最,所以我的首位的英雄也必应生于此时。对林/昭的事迹我不多说了,在她数十万言的血书中,她始终坚信她是历史审判席上的原告。我一直惊讶于这一个外表柔弱的江南女子内心何以蕴藏了如此卓绝的力量,在一个兽群中维持一个人的尊严需要何等样的勇气!我的一个朋友日前驱车寻访了林/昭墓,林的墓碑上用红漆写着:“宁为玉碎,以殉中华。”在他拍的一张照片里,墓碑是个远景,聚焦则在近处斑驳的铁丝网上。他名之曰“通往自由之路”。
(转引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76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