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 > 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字号:T|T

 

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一、办班宗旨:         
复兴中华民族必先复兴中华文化,必须用传统道德观、价值观、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教育民众。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我们认为,要达成上述目标,最根本的措施是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重建国学系列课程。传统国学分成辞章、考据、义理三个主要部分,相应地,在现代国学教育中,中文、中华历史、义理学(或中华义理)作为国学的核心学科,可作为各类各级学校的必修课。中文作为民族精神的语言载体,“文以载道”,中文所载之“道”即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历史记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生命实践过程中展现的真实轨迹;中华义理(或义理学)则是将中华民族精神、人生哲学、生存智慧、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传统道德六项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立成一门学科,建设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但是,现有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只有中文及中国历史,而没有义理学,中国学生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高校及中小学设立这样一门课程,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提高人文素质。
 
二、课程名称:
    现阶段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高校开设选修课,一是在中小学开设成兴趣课,或者在早读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诵读。
本课程可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来申报不同的名称,如:
1、中华义理
2、义理学
3、中国文化概论
4、中华民族精神
5、中华人文精神
6、中华传统道德
7、中华人生哲学
8、儒家哲学
9、儒家思想
10、            中国文化经典教育
等等。
 
三、教学内容:
导论部分:
中华文化概说,义理学概说,介绍诵读工程赞助人冯燊均先生的事迹。
 
教学主体内容:
中华十大义理(亦可称为: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每个教学点必须确保用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来讲述中华十大义理,设置成十个专题讲座来讲。其余时间则根据各校具体情况或教师研究专长,选择《中华十大义理》一书的部分内容来讲述。
    一、: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核心,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孔子明确指出行“仁”之方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物件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达到程颢所讲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
二、: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精神也可纳入“义”的范畴之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义”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三、: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以成文”。我们可以将传统的“礼”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体现出仁爱、和平、秩序、优美等人性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封建礼教则是存在于封建时代,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特权、尊卑、奴性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对“礼”的倡导,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获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四、: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智”,他说:“知(智)者不惑”,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学》中讲“格物致知”。在封建时代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智”受到了极大损害,出现了迷信与盲从的劣性。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改革开放时代倡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回到“智”的正道上来。要坚持“仁智统一”,否则“智”便会流于狡诈。倡导“智”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重视文化、崇尚科学、尊师重道、求真务实的民族品格。
五、:信即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同时,诚信又成为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六、:在中国古代,“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在现代社会,“忠”就是指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在历史上,有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的精神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违背道义的愚忠,对有权势的个人的绝对服从,个人崇拜等等,这些现象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
七、: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八、:一是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精神与节俭精神,二是指公众生活中的廉洁精神。《尚书·大禹谟》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物质欲望的膨胀是当代社会的顽症,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活的大敌,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廉”的精神。欲望不必完全断除,但需要合理节制。纵欲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行为均不符合中国国情。倡导“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的民族品格。
九、“毅”的本义是意志坚强,“毅”的精神包括了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还有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精神。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中华民族应当大力弘扬“毅”的精神,克服奴性意识、自卑情结,纠正随波逐流的习性。“毅”的精神必须在仁义的前提下发挥,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倡导“毅”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
十、:“和”有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等含义。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和”的精神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相容并包的精神,也有人类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精神。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具体的内涵及实现途径是厚德载物、良性竞争、仇必和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抑强扶弱、和实生物、阴阳和谐、均衡互制、各安其位等。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坚持在建立和谐关系时必须坚持道义原则。在实践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投机、世故、圆滑、不敢坚持原则等问题。倡导“和”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团结友爱、维护统一的民族品格。
 
 
四、运作办法:
1、大学开设成为选修课,在中小学开设成兴趣课或者在早读时间由教师领读。
2、由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提供由冯先生资助的《中华义理经典》、《中华十大义理》二部教材,供给学生使用。各班教学完成后,由教师将这些书回收保存,并提供给下一轮学生使用。这些教材的所有权归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所有,教师及学生只有使用权,希望在使用时注意爱护。如果学生需要另行购买,由教师统计名单,可向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购买,每本20元。
3、各个教学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遵守国家法律与政策,如出现违背国家法律与政策的行为,概由个人负责。
4、各教学点教师应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认真负责。
5、各教学点教师应将开设班的课时数如实上报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
 
五、集体备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位大学教师相互配合,进行集体备课。每位大学教师指定编写十大义理中的一项进行详细备课,编写教案一份,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份。然后统一交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由组委会审阅通过后,提供给各位老师使用。每个教案时间长度为二节课。
教案的内容包括:
1、应列出该主题所必须让学生背记的五个经典语句、注释、译文(主要选自《中华义理经典》及《中华十大义理》。
2、内容讲解应涉及这七个方面:
(1)分析该主题的经典原义与具体内涵。
(2)分辨该主题在历代学者论说中出现的精华与糟粕。
(3)以该主题为“药”,对照中华文化的消极面及民族的劣根性(即“病”)进行研究。(4)分析该主题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5)分析该主题与其它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6)分析该主题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问题,将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7)研究该主题以何种诠释的方式及教育方法面向大众进行教育。
3、编写出与该主题教育相关的简短故事二则。
4、设计思考题、论讨题及课堂活动内容。
 
六、考核评估
学习结束时,应考进行考试。考试分开卷部分与闭卷部分。闭卷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经典语句的背诵及理解情况,开卷部分则由学生围绕着某一主题写感想,写自己对该主题的理解,写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每个班将成绩最优秀的前三名考卷复印交到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人员进行评估,分成年度评选出一等奖、二年奖、三等奖,并颁发由冯先生签发的奖状。奖励办法另定。
 
 
 
 
 
                        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   陈杰思
 
                                                 2009年1月5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