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經典 弘揚大道
——在中華義理經典教育工程第二屆全國研討會上的講話
各位老師、各位同道、各位同學:
國學基金會成立以來,以弘揚國學為神聖使命,在各位老師、各位同道的積極努力之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本基金會推行的中華義理經典教育,經過數年的探索,已形成了以十大義理為主題的教學內容,已形成了獨特的經典教育方法,開創了經典教育的全新模式。我們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在全國的最前列,目的就是要通過我們的實踐,讓中國領導人知道,讓中國人民知道,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要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培養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改善社會風氣,必須全面恢復中華義理經典教育!今天,在風景秀麗的桂林舉行中華義理經典教育工程第二屆全國研討會,大家聚集一堂,讓聖賢經典的光芒同桂林的山水交相輝映!
中華經典教育始於孔子。孔子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導師。孔子也是偉大的教育家,他開設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課程,傳授“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在人類歷史上形成較爲完整的教學內容,其中最主要的內容便是經典教育。孔子集中華文化之大成,整理《詩》、《書》、《易》、《禮》、《樂》、《春秋》等六經,成為經典教育的基本教材。而且,孔子最早設立“私學”,聚徒講學,提出“有教無類”,使平民獲得了受教育的權利,讓文化經典普及於人民之中。孔子開創的經典教育在中國延續了二千多年。中華優秀文化代代相傳,周邊的各民族不斷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中華民族在十七世紀中葉以前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對此,孔子開創的經典教育功不可沒!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因專制和腐敗的原因連遭失敗,許多知識份子和政客不去社會環境中找原因,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在政治體制上找原因,而把失敗與落後的責任推到了儒家頭上,再加上全盤西化的浪潮席捲全國,在中華民國成立後,竟然宣佈在學校中廢除經典教育!中華民族離開經典教育將近一個世紀,其結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走向瓦解,人文精神淪喪,社會風氣惡化,傳統禮儀喪失。所以,我們可以說,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大的損失就是經典教育的喪失!
中國的道德教育該如何開展?我們首先要清楚,我們要建立什麼樣的道德。中華民族的道德觀,是在民族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自然形成的。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有的知識份子提出,消滅舊道德,培養新道德。其結果是,舊道德被打倒了,而新道德卻不見培養起來。孫中山先生主張“恢復中國人的固有道德”,可惜這種遠見卓識,沒有得到廣泛回應。我們要知道,新道德必須是在舊道德的基礎上,適應時代的變化而産生。取消了舊道德,新道德就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末。中華民族出現的道德危機,就是背離了孔子儒家思想而產生的。要重建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只能是通過傳統經典教育,將歷代聖賢的教導作為行為的指南,用經典文化培育自己的道德觀,舍此別無他途。要培養青少年的道德,就必須恢復傳統美德;要恢復傳統美德,就必須弘揚孔子儒家思想;要弘揚孔子儒家思想,就必須將孔子儒家思想納入教育體系中,將孔子儒家思想普及於人民大衆之中。
近現代以來,中國學校的道德教育基本上是失敗的。現在,我們在學校的道德教育,將中華傳統經典棄而不用,大都運用西方倫理學的內容和方法,將道德作為抽象的客觀知識,向學生進行灌輸。學生得到的,只是關於道德的抽象概念和道德的辭彙,可以用來考試,可以用來指責別人,但無法運用於生活中,更不可能用來培養道德素質。
在當今中華大地上,道德淪喪的現象相當嚴重,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貧困現象越來越嚴重。先哲提倡:“存天理,滅人欲”,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貪欲被激發起來,人與人之間展開激烈的競爭,人向大自然瘋狂掠奪,人類陷入了空前的危機。許多有識之士清楚地認識到,在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經典中,就有救世良方。但是,也有一些人從來沒有認真接受過經典教育,並不知道經典教育的價值何在。從中華義理經典教育工程各辦學點送上來的各種報告和材料,說明瞭兩點:絕大多數學生從來就沒有接觸過經典的道德教導,許多學生在短短的學習期間獲得了一定的改變。淨空法師僅僅靠一本《弟子規》,就使得湯池鎮的道德風尚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並對全國產生了示範性的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將《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周易》等傳統文化經典在全民中普及,讓每一個中國人終生奉讀這些偉大的經典,整個民族的道德風尚將會徹底改變。
中華義理經典教育工程現階段以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理為教育內容。宣導“仁”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相互關愛、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宣導“義”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見義勇為、重視整體利益的民族品格;宣導“禮”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謙遜好禮的民族品格,獲得了“禮儀之邦”的美譽;宣導“智”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重視文化、崇尚科學、尊師重道、求真務實的民族品格;宣導“信”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待人真誠、做事認真、誠實守信的民族品格;宣導“忠”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忠於祖國、敬業奉獻的民族品格;宣導“孝”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踐行孝道的民族品格;宣導“廉”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節儉、樸素、廉潔奉公的民族品格;宣導“毅”的精神,形成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民族品格; 宣導“和”的精神,可以養成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團結友愛、維護統一的民族品格。
中國各地將經典教育取消長達一個世紀,中華經典教育火種卻在香港得到保存。香港孔教學院屬下的學校,設有“經訓”一科,多年來將孔子儒家的經書作爲重要的教育內容。現在,孔教學院在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下,為全港中小學生編寫了小學儒家德育課程和中學儒家德育課程,將大量的儒家經典語句納入教學體系之中,為中華經典教育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在西化色彩相當濃厚的香港,要將這部教材推廣開,有很大的難度。在祖國大陸,已經興起了各種類型的經典教育,但這些經典教育主要是依靠民間的力量。民間力量是有限的,由於受到財力、人力及時間的限制,使經典誦讀活動無法全面、持久、系統地進行。在此,我們再次呼籲,希望國家教育部門,將中華文化作為一門貫穿小學、中學、大學的獨立的課程,讓中華文化經典進入課堂,這才是振興中華文化的根本之道!
最後,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老師健康、幸福、快樂!
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主席
中華義理經典誦讀工程指導委員會主席:馮燊均
2009-7-25
- 上一篇:国情国学教育之现代意义
- 下一篇: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