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礼”,必先懂“礼”。什么是“礼”呢?礼的含义可绝不只是讲礼貌这么简单。《左传》中讲,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甚至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据。可见,“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多么重要!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礼仪文明体大精深,大到国家典制、设官分职,小到一个人的揖让进退、拜谒通问,都在礼的范畴中。中华之礼粲然大备,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这些礼仪典章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繁荣和文明,而且衣冠文物,声教远播海外。
历史已翻过,转眼是今朝。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礼仪文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颜面,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看今日中华,发展何其迅猛!国力壮大、物阜民丰。然而,我们却发现,比之千百年前,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但言语出轨、行为失当、礼仪丧失、信用落地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如此种种,真令我们这些礼仪之邦的子孙们赧然羞愧!更何况2008奥运将至,能不能抓住这一大好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大气庄重的风范,展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内涵,展示中华儿女谦敬儒雅的情操,让世界人民喜欢我们的国家,尊重我们的民族,向往我们的文化,其意义比之奖牌榜上的炫目的数字恐怕要深远的多,重大的多啊。如此看来,集全民之力,塑当代中国的礼仪文明,不仅是必然之举,而且是当务之急!

塑造当代中国的礼仪文明,该从何源起呢?有人说,把西方国家那一套礼仪文明拿来就行了。可我要说,这是极没有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错误论调!民族之存续关键在于有独特的强大的本位文化,试想有一天,西方大片垄断了我们的视觉,西方音乐霸占了我们的听觉,西方节日排挤了传统节日,西方礼节取代了中华礼仪,孩子们只知莎士比亚,却不知道孔丘为何方神圣,我们还到哪里找我们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恐怕老祖宗们泉下有知也要痛心疾首啊!中国不能成为西方兜售其文化形态的大卖场,当代中国的礼仪文明更不是西方礼仪文明的复制品,只有在中华传统礼仪文明中挖掘希望的种子,植根在现代文明、世界文明的沃土之中,中华礼仪文明方能蓬勃生长,郁郁葱葱!
朋友们,这样一项浩繁而巨大的历史工程,必须得每一个炎黄子孙更加自觉地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协力齐心,才能大业以成!
要师承传统,必须要把握“礼”的真谛。比之外在的礼仪规范,传统的“礼”更注重的是人内在的德行操守。《礼记》说,只有“德辉动于内”,礼才能发诸外。只有内心始终闪耀着道德的光辉,礼才能自然而然地彰显出来。没有了内在的德,礼仪就徒有其表,成了虚礼俗套。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在形式上刻板泥古,关键是要修身正己、增加学养,把内功练好。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英才辈出,他们的学问著述泽被万代,他们的德行操守、仪态风范更是光照千秋,为后人留下了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看屈原,何其炽热高迈,一部离骚诉不尽爱国情、报国志,若要牺牲政治节操,我宁愿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看苏武,何其忠信守节,二十年塞外牧羊,饮冰嚼雪,青春老、容颜易、世事沧桑,可一柄使节须臾不曾离身,真可谓肝胆映日月,气节贯长虹啊!翻开历史的华章,这样的精彩人物譬若繁星、不胜枚举!与这些故人们相携相知,就如乘一扁舟徜徉在历史的汪洋上,由我们尽揽宏富壮阔的中华文化!涵泳其间,取精华、去糟粕,渐悟渐得,学问修养互长互益,美好的风采自然而得!朋友们,何妨一试?
在座的各位多是青年,青年乃国之栋梁、国之未来。有幸成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正在享受着中华文明的丰厚施与和世界文明的无私馈赠!我们生逢其时,更应责无旁贷!朋友们,就让我们高扬振兴中华文明的大旗,衔传统文明之英华,据现代文明之潮头,去开辟一条当代中华礼仪文明的康庄大道,在那世界大舞台上去鼓舞那令国人吐气扬眉、令世人肃然起敬的中华气派、中华风格和中华精神!
(本文系作者参加中直机关文明礼仪演讲比赛演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