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会工作 >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记UIC第十三届国情国学教学研讨会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记UIC第十三届国情国学教学研讨会

字号:T|T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记UIC第十三届国情国学教学研讨会

UIC第十三届国情国学教学研讨会——“传统与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的反思”于5月10日在冯燊均演讲厅开幕。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两岸三地高校的多位学者,为UIC学子们带来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彩讨论与反思。

吴清辉校长致开幕辞时说:当代中国社会是传统与现代并存,成就与问题同在的复杂社会,这些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他同时告诉青年大学生要有“情系家国,心怀天下”的人文情怀,而这正建立在对中国传统和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本届研讨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吴校长特别向克服天气困难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致送UIC纪念品,感谢他们对国情国学教育的支持。

香港冯燊钧国学基金会主席冯燊钧先生和鲍俊萍女士,以及多位UIC老师出席研讨会。

1

吴清辉校长致开幕辞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丁学良教授发表题为"对传统的多维思考:21世纪必具的理念"的演讲。

丁教授演讲内容丰富,通过历史的梳理,为我们清晰展示了“现代冲击传统,传统回应现代”的发展脉络。面对现代化工业浪潮的冲击,传统唯有以“变”作为回应,以邻国日本为例,它很好地做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丁教授结合自己的成长背景来谈“传统”,和在场师生学者分享了他的出国求学经历,并引用了其学术著作里对“传统”的看法。他认为,对传统要素要进行重新理解和架构,而非与它一刀两断。到达文明的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唯有过程不断,传统才能延续。丁教授旁征博引,演讲十分精彩,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2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丁学良教授发表演讲“对传统的多维思考”

来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谢泳教授就“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与在场师生学者展开讨论。

谢教授首先讲了他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传统向现代转型,遵循的是“由繁到简,优点多取代优点少”的原则,并以新文化运动时的“白话文运动”为例。

接着,他根据20世纪的不同历史阶段分期,来看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谢教授认为,1920年以前中国相对开放,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很优秀;1920-1970年代的学者则具有精神气质上的同质性,文化背景发生的变化使得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基本没有建立;而1978左右成长起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则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这几个阶段的比较,反映传统到现代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演讲的末尾,谢教授以陈寅恪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勉励大家,希望在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

3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谢泳教授发表演讲“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来自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吴展良教授做了题为“自由主义化的儒家”的演讲。

吴教授从人生的意义开始谈起,谈到自己思想中对传统与现代的看法。他带着探索宇宙人生的问题,向传统儒释道文化中寻求答案,当西方的理性思维与中国传统的心灵发生碰撞的时候,他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甚深,找到人生的信仰,成为自由主义化的儒家。

吴教授对比了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模式和西方城邦式两种不同政治结构,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很优秀的政教核心和王朝稳定的条件。而面对现今中国采取的社会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吴教授认为:要恢复对家庭、人与人情感,即互利、互爱、互信基础的重视,归根结底,华人的情感核心还是“家”,传统不可以被丢弃。

4

台湾大学历史系的吴展良教授发表演讲“自由主义化的儒家”

来自深圳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的魏甫华先生接着以“从文化启蒙到市场启蒙”为题,从市场的角度来剖析传统与现代的概念。

他认为传统与现代首先是个时间概念,他举例,近30年来影响深圳人最大最深的一个观念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来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已经有了很多与传统不一样的观念。

从维新变法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改革开放,魏先生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文化启蒙已经完成,如何做好市场启蒙,仍需一个观念改变的过程。他呼吁可以建立一个自然有序,有利开放的现代社会。

5

深圳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的魏甫华先生发表演讲“从文化启蒙到市场启蒙”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泽应教授分别进行演讲。

张教授从他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出发,给现场师生学者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情况。历史上被翻译到国外的中国文化典籍并不多,如今不论是中国学术界还是西方汉学研究,其文献学和目录学都有待展开基础性研究和学术建设。而张教授带领团队所做的十三国《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传播编年》则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具有深远的意义。

张教授就“为什么要做中国文化典籍外翻”的问题回答学生提问时说,从文化平等的角度,中国应该平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这也是在现代社会,传统的传承对我们的要求。

6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

王泽应教授以“品格的意义和价值”为题展开演讲。他从伦理学的角度讨论传统优良品德所具有的现代意义。他提到,品格、德性、胸怀和度量将成为未来个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品格的评价要求大学生能够做到“修德储能”,想要拥有幸福也要从培养德性入手,而道德也正是儒家伦理文化特别强调的人应该具有的品质。最后,王教授以中国古代先贤荀子的“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结束演讲,来勉励UIC学子在现代的社会里依然要保持高尚的道德品格。

7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泽应教授“品格的意义和价值”

11日上午是印度德里大学哲学博士、瑜伽导师潘麟先生的专场演讲。

潘先生是绝学“狮子吼”的传人,是目前中国少数掌握“狮子吼”的几位大师之一。在演讲的前半程,潘先生向大家主要介绍了“狮子吼”,学名“梵音唱诵”的发源和文化内涵。他从印度神讲起,讲到印度的神本文化,再到“梵音唱诵”传入中国,思路十分清晰,给大家补充了许多关于“梵音唱诵”的文化知识。

9

印度德里大学哲学博士、瑜伽导师潘麟先生现场表演“狮子吼”

整个演讲最精彩的部分是潘先生现场展示“狮子吼”。“狮子吼”是一种独特的发音方法,是密宗念诵“奥姆”的核心修行方式,它要求练习者以声波振动打通脉络进而达到养生的效果。潘先生现场展示的“狮子吼”长达10分钟,低音波引起现场地板震动,可以感受到从脚底传到身体的震感。潘先生说,“狮子吼”是真正的天籁之音,是用生命的原始之音发声,因此修行极其不易。

8

研讨会现场座无虚席

10 11

 

学生们积极提问

10日晚,参与研讨会的部分学生在大家乐Cheers与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共进晚餐,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向学者们提问,现场气氛愉快而热烈。很多学生表示,特别开心能有这样与学者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交谈,聆听学者大师的智慧,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带来的碰撞,是大学生活中难忘的一次学习经历。

 

12 13

 

参与研讨会的部分学生在大家乐Cheers与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共进晚餐

文/图: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新闻公关处)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