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
2013年3月~2013年8月兰州工作总结
尊敬的冯燊均先生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的领导:您好!
2013年3月份,新学期开始了,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也在兰州大学与兰州大方经典学校两所学校如期开始了。感谢冯燊均先生及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的领导们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
这学期在兰州大学由梁一仁面向全校本科生继续开设《儒家文化精神》任选课,限选160人。这门课开设几年,已成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面对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得到学校教务处、及哲学社会学院的好评与重视。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所以这门选修课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儒家文化精神》这门课主要是对孔子、孟子的学习,使学生从源头上了解儒家文化的精神,其中孔子自传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方向与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论语》一书点燃了中国人做人的明灯,孟子尽心知性的哲学使学生找到了儒家文化的切入点——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我们不断加强对《孝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清朝顺治、雍正两位皇帝关于《孝经》的注解,使学生真正明白“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道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本科生们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儒家文化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对学生孝道的启发,使学生意识到孝敬父母是必须的,孝心、孝行将成就一个人的所有,在这个方面学生受益最大,有的学生一下课就打电话向父母问安。
在梁一仁创办的兰州大方经典学校,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不断深入。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认真学习冯燊均国学基金会编写的《中小学国学经典课程》,在故事中引领小学生进入中国文化的殿堂。同时我们加大了小学生读经的时间,一天至少2个小时,并明确要求小学生在六年时间里,尽量背会《论语》与《老子》,其它经典可以熟读。
在兰州大学有36课时(每周2课时),在兰州大方经典学校六个年级,每个班一天有2到3个小时学习传统文化。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在进行,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诸如中华文化进入学生心灵深处的不多,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开发新方法,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努力。
再次感谢冯燊均先生对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奉献!祝愿冯燊均先生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兰州 梁一仁
2013年9月21日